第730章 通知

字數:4204   加入書籤

A+A-


    蓉城的夜雨敲打著華興研究所U2大樓的玻璃幕牆,發出細密而持續的聲響。
    三樓EDA開發部的實驗室裏,白熾燈管發出低沉的嗡嗡聲,與精密儀器運行的細微電流聲交織在一起。
    鍾耀祖整個人幾乎要埋進工作台,防護鏡下雙眼布滿血絲,正小心翼翼地用熱風槍處理一塊指甲蓋大小的射頻前端測試板。
    鑷子尖在0402封裝的電容電阻間靈活遊走,像外科醫生在進行精密手術。
    旁邊的示波器屏幕上,代表信號完整性的眼圖艱難地聚合著,卻始終帶著令人煩躁的毛刺。
    “祖哥,毫米波耦合路徑的插入損耗還是下不來,那個0.18%的偏差真特麽日狗,跟焊死了一樣!”
    旁邊戴著黑框眼鏡的年輕工程師趙銳抓了抓頭發,從他聲音就能聽出煩躁的情緒。
    “‘混沌’協議要求的隔離度,張博士那邊給的3D EM模型死活對不上實測...”
    “參數給我。”鍾耀祖頭也沒抬,聲音透過防護口罩有些悶。
    他接過趙銳遞來的平板,手指迅速滑動調出禾芯引擎生成的仿真報告,又對比實測數據。
    眉頭鎖成了川字。“不是模型問題。”他忽然指向一個不起眼的參數。
    “看這裏,禾芯引擎默認的趨膚效應深度係數是1.2,我們用的是華虹N+1工藝,FOUndry PDK裏建議值是1.05。
    張博士那邊肯定按他們習慣設高了。”
    他放下熱風槍,手指在虛擬鍵盤上飛快敲擊,“調參數,重新跑一次聯合仿真。告訴建模組,把華虹最新的工藝變異模型也疊加上去。”
    “明白!”趙銳眼睛一亮,抓起平板就跑向隔壁的仿真集群區。
    就在這時,鍾耀祖放在工作台角落、調了靜音的手機屏幕執著地亮了起來。
    來電顯示:林雨晴。
    他動作頓了一下,摘掉防護鏡和口罩,露出一張年輕卻帶著深刻疲憊的臉。
    指尖殘留的汗在手機屏幕上留下一點模糊的印記。
    他快步走到相對安靜的儀器櫃角落,接通。
    “林秘書。”聲音恢複了平日的清晰。
    “鍾總,抱歉深夜打擾。”林雨晴的聲音透過電波傳來:
    “陳總指示:明天下午三點整,鵬城總部G13601戰略會議室,召開緊急會議。
    議題:集團IT架構優化調整。請您務必準時出席。”
    鍾耀祖的呼吸不易察覺地停滯了半秒。
    架構調整?
    在這個節骨眼?
    BalOng 5000射頻前端的0.18%像根刺一樣紮在他心裏,張哲團隊的整合也才剛開了個頭。
    “參會範圍?”他問,目光下意識掃過實驗室裏忙碌的身影。
    “馮亦如部長、您、李峰總、蘇琳總、張哲博士、李維明博士。”林雨晴報出的名字像一記記重錘。
    “另外,陳總特別強調,會議涉及重大組織及人事變動預溝通,請各位負責人提前梳理所轄業務核心骨幹名單,預備承接新架構下的關鍵崗位職責,並準備未來三個月詳細工作計劃,尤其是資源需求與關鍵裏程碑。”
    “重大組織及人事變動...新架構...”鍾耀祖低聲重複,心髒不受控製地加速跳動起來。
    他想起一周前和陳默那通關於張哲團隊整合的深夜電話,陳默最後那句意味深長的“架構問題,很快會有解”。
    難道…
    “收到。我會準時到。”他沉聲應下。
    “好的。航班信息稍後發您Welink。
    另外,張博士和李博士那邊,也請您代為知會一聲,陳總指示由您統一協調行程。”
    林雨晴補充道,語氣裏透著一種的“你懂的”。
    鍾耀祖微微一怔,隨即了然。
    張哲剛加入不久,李維明更是概倫電子過來的“外腦”,由他這個名義上的EDA開發部經理去通知,本身就隱含了某種姿態。
    電話掛斷。
    實驗室的噪音重新湧入耳膜。
    鍾耀祖站在原地,看著示波器屏幕上依舊帶著毛刺的眼圖,又低頭看了看手機上林雨晴剛發來的標注著“明早8:25 雙流寶安 ZH9876”的航班信息。
    一種山雨欲來的預感,混合著某種難以言喻的期待,在胸腔裏翻湧。
    他深吸一口氣,那混合著焊錫與矽片的氣息似乎也有了緊張感。
    他拿起內線電話:
    “小趙,仿真先掛起。立刻聯係行政,訂三張明早8點25飛鵬城的票,我,張博士,李博士。
    再通知張博士和李博士,半小時後,小會議室碰頭,有緊急事項傳達。”
    同一時刻,禾芯團隊所在的仿真區。
    張哲博士花白的頭發在頂燈下泛著銀光。
    他站在巨大的曲麵屏前,眉頭緊鎖,盯著上麵流淌的代表著複雜電磁場分布的絢麗彩色雲圖。
    屏幕下方,一行刺眼的紅色警告字符不斷閃爍:“3D EM聯合仿真結果與實測偏差:0.18% @28GHZ”。
    他身後的年輕工程師大氣不敢出。
    這位射頻EDA領域的泰鬥,此刻周身散發的低氣壓比窗外的冷雨更凍人。
    “材料參數庫更新了嗎?
    華虹最新的工藝文件導入沒有?
    網格剖分密度加倍試過沒有?”
    張哲的每一個問題都很尖銳,直直得紮在工程師的心尖上。
    “張...張博,都試過了。”負責仿真的工程師聲音發幹。
    “網格密度加到極限,服務器跑了快二十個小時,結果...還是卡在0.18%。
    鍾總那邊實測反饋,隔離度始終差一口氣...”
    張哲沒說話,布滿皺紋的手指在控製台上無意識地敲擊著,發出沉悶的噠噠聲。
    那0.18%的偏差,不僅是紮在BalOng 5000的項目上,更像是對他畢生鑽研的禾芯3D EM引擎權威性的無聲嘲諷。
    整合?協同?
    他加入華興,帶著整個禾芯的核心團隊,來給一個毛頭小子當副手,還要忍受這種莫名其妙的精度損失的。
    他口袋裏的手機震動起來。
    掏出一看,是個陌生的鵬城號碼。
    張哲不耐地皺眉,直接按掉。
    幾秒後,手機再次震動,屏幕上跳出一條Welink消息,發送人赫然是“林雨晴集團總裁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