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靈境互動上市準備
字數:4371 加入書籤
蓉城的十二月,濕冷已滲入骨髓。
連日的陰霾天空終於在今晨透出些許稀薄的藍意,陽光掙紮著穿過雲層,在OCG國際中心的玻璃幕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
頂層“星穹”會議室裏,卻是一派與窗外清冷截然不同的火熱景象。
巨大的環形會議桌上,堆疊著如山般的文件資料。
招股書草稿、審計報告、法律意見書、行業分析數據、競爭對手財報......
空氣中彌漫著濃咖啡和一種名為“上市前衝刺”的緊張氣息。
徐振宇、代海濤、陳默,以及CFO張明遠、鵝廠代表許哲,還有來自高盛、摩根士丹利、中金公司的三位頂尖證券承銷商代表,圍桌而坐。
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不同程度的疲憊,但眼神卻無一例外地灼亮,聚焦在桌中央投影出的那份不斷修訂的靈境互動IPO初步方案上。
“各位,時間緊迫。”高盛的董事總經理李銳(David Li)率先開口,他語速極快,帶著港式普通話的腔調,手指敲擊著筆記本電腦。
“港交所已經正式受理我們的A1申請(上市申請表格),反饋意見比預期要溫和。
現在核心是定稿招股書、鎖定基石投資者、最終確定發行規模和定價區間。
我們必須爭分奪秒,目標是明年一月初,最晚一月底,正式掛牌。”
&ny Wang)接話,她作風幹練,目光銳利:
“基於最新審計的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以及《蛋仔聚會》Q4的爆炸性表現,我們建議將發行規模從原計劃的10%提升至12.5%,即發行新股占總股本的12.5%。
以當前市場環境和公司稀缺性,市場完全有能力消化。”
隨即她便展示了,靈境互動在IPO前後的各股東持股比例情況。
在PreIPO輪後各股東持股比例:
徐振宇: 28.27%
陳默: 25.46%
代海濤: 20.85%
鵝廠: 14.8%
淡馬錫: 3.49%
高瓴: 2.62%
紅杉: 1.74%
摯信: 0.87%
員工持股平台: 1.9%
總計: 100%
在IPO後各股東持股比例:
徐振宇:24.74%
陳默:22.28%
代海濤:18.24%
鵝廠:12.95%
淡馬錫:3.05%
高瓴資本:2.29%
紅杉中國:1.52%
摯信資本:0.76%
員工持股平台:1.66%
公開發行:20.00%
陳默沉吟片刻,開口問道:“發行價區間基於什麽考量?目前市場情緒如何?這個估值水平,投資者能否接受?”
&ny Wang似乎早有準備,迅速回答:
“陳總問到了關鍵。
估值基礎是綜合考量:一是對標全球領先遊戲公司(如動視暴雪、TakeTWO)的市盈率(PE)和市銷率(PS);
二是參照近期港股新經濟公司,尤其是鵝廠係公司的上市表現;
最核心的是靈境自身驚人的增長速度和盈利能力。”
“《蛋仔》的爆發性增長是最大變量,它證明了靈境不僅有能力打造爆款,更能持續運營和放大爆款價值。
投資者願意為這種高成長性和稀缺性支付溢價。
我們與眾多亞洲、歐美的頂級長線基金初步溝通,反饋非常積極,這個價格區間他們有很強意願覆蓋。”
她切換PPT,展示出一組精心測算的數據:
“考慮到《蛋仔》的持續爆發潛力、《星淵》技術測試的超預期反饋、以及公司穩固的現金流基本盤,我們建議的發行價區間定在每股7585人民幣。
對應融資規模將在56億至64億人民幣之間(約合8.26億至9.44億美元)。”
這個數字讓徐振宇和代海濤呼吸都微微一窒。
60億人民幣左右!
這應該算是近年來港股市場上最大規模的TMT IPO之一。
張明遠迅速心算,聲音帶著壓抑的激動:“如果按上限定價,公司發行市值將超過510億人民幣(約75億美元)......”
五百億的市值...
這在港股上市的股票中已經算是市值很高的了。
去年的寧德時代好像也不到800億吧。
中金的MD趙輝也帶著激動的聲音補充道,他更側重境內視角和資金流向:
“融資用途必須清晰且有說服力。
我們建議招股書中明確:
40%用於持續研發投入,特別是《星淵》的全麵開發和新IP儲備;
25%用於加強UGC生態建設,包括服務器擴容、開發者工具優化、創作者激勵計劃;
20%用於戰略性投資及收購,補充核心技術或IP;
15%用於全球市場拓展及營運資金。”
徐振宇深吸一口氣,與陳默交換了一個眼神,沉聲道:
“研發和生態投入我沒意見,這是立身之本。
全球拓展方麵,我們初步計劃是在新加坡設立國際發行中心,重點衝擊東南亞和日韓市場。
北美和歐洲需要更謹慎的本地化策略。”
代海濤盯著那“40%用於研發”的條款,用力點了點頭,對他來說,這才是最實在的。
他很明顯更關心技術:“收購標的,我傾向於關注一些有獨特物理引擎技術或AI內容生成技術的海外小型工作室,或者國內優秀的獨立遊戲團隊。
這筆錢要用在刀刃上,補強我們的技術護城河。”
許哲也代表鵝廠表態:“鵝廠作為最大機構股東,完全支持該發行方案。我們看好靈境的長期價值,並承諾在國際配售中積極認購,穩定市場信心。”
許哲發表完意見以後,徐振宇和代海濤都同時看向陳默,眼中是征詢,更是難以抑製的激動。
這個發行規模和估值,遠超他們最初最瘋狂的想象。
陳默一直安靜聽著,此刻才緩緩開口,目光掃過三位頂級投行代表身上:
“承銷商團隊的選擇,你們三家的方案我們都詳細評估過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