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媒體寵兒

字數:4144   加入書籤

A+A-


    他還提到了能源行業,一家電力公司利用華興的物聯網和AI解決方案,實現了對龐大電網設施的預測性維護,減少了故障停機時間。
    每一個案例都包含了具體的數據成果和客戶獲得的實際價值,栩栩如生,極具說服力。
    “技術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賦能業務,創造價值。”陳默強調。
    “華興的定位,不僅僅是技術的提供者,更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同路人(Partner)。
    我們致力於與客戶和合作夥伴一起,共同定義產業的未來,共同解決最複雜的問題,共同分享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紅利。”
    他的演講邏輯清晰,案例紮實,語言流暢且富有感染力。
    既展現了華興的技術實力,又體現了對傳統行業需求的深刻理解。
    台下聽眾,尤其是那些來自傳統行業、正飽受數字化轉型困擾的企業高管們,聽得格外認真,許多人都在低頭快速記錄著。
    演講最後,陳默展望了未來:
    “未來的智能世界,將是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深度融合的世界。
    聯接、計算、雲、AI將像水電一樣,成為無處不在的基礎設施,賦能千行百業釋放出前所未有的潛能。
    華興期待與在座的各位,以及全球的合作夥伴一道,攜手共建這個全新的智能世界!”
    他的話音落下,會場爆發出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這掌聲不僅是對他個人演講水平的認可,更是對華興所提出的企業業務願景和解決方案價值的肯定。
    林雨晴在台下看著,心中充滿了自豪感。
    她看到陳默在台上揮灑自如,將複雜的技術和戰略闡述得如此清晰透徹,展現出一種與年齡不符的成熟魅力和戰略視野。
    這場演講成功地讓華興在企業級市場的眾多潛在客戶心中,留下了深刻而積極的印象。
    隨著MWC日程過半,華興的各項發布和活動都取得了遠超預期的效果。
    Mate X成為現象級產品,刷爆全球媒體;
    徐平的演講為產業定調;
    劉越的技術發布深獲好評;
    陳默的企業級視角也贏得了目標受眾的認可。
    華興的展台終日人潮洶湧,成為整個Fira Gran Via最熱門的打卡地。
    按照原計劃,大會期間安排了大量的媒體采訪。
    華興的三位核心高管,徐平、姚塵風、陳默分別安排了專訪和圓桌會議,以覆蓋不同領域的媒體需求。
    然而,公關部很快發現,媒體請求的分布出現了意想不到的傾斜。
    申請專訪陳默的媒體數量,遠遠超過了最初的預期,甚至超過了徐平和姚塵風。
    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是“神秘感”與“超高效率”。
    陳默在此之前極其低調,幾乎從未接受過任何外部媒體的正式專訪。
    他就像華興這艘巨輪內部一位突然崛起的、手握重權的“神秘少帥”。
    年僅29歲的常務董事、集團IT總裁、CIO、車BG副總裁這個組合本身就充滿了戲劇性和新聞爆點。
    媒體對他充滿了巨大的好奇心:他是誰?他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迅速晉升?他有什麽過人之處?
    其次,是他的“跨界點”與“商業嗅覺”。
    一些財經和科技交叉領域的媒體,敏銳地挖出了陳默另一個身份:港股上市公司靈境互動的第二大股東。
    這家遊戲公司自IPO上市以來,股價表現極其強勁,市值已突破700億港元,堪稱資本市場的寵兒。
    “華興常務董事”與“明星遊戲公司大股東”的雙重身份疊加,使得陳默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
    媒體想知道他是如何洞察到遊戲行業的投資機會,他的投資邏輯是什麽,這是否代表了華興係高管的某種新動向?
    再者,是他演講所展現的“新視角”。
    陳默在“工業4.0”論壇上的演講,展現出了不同於傳統網絡設備商或手機廠商的視角,更側重於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賦能。
    這讓很多關注產業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的媒體對他產生了濃厚興趣,希望與他進行更深入的交流。
    於是,公關部收到了雪片般的專訪申請,來自《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BlOOmberg、CNBC、《日經亞洲評論》、新華社、《第一財經》等國內外頂級媒體,都強烈要求安排與陳默的獨家對話時間。
    原本平衡的媒體安排計劃被打亂。
    公關總監不得不緊急協調,盡可能在不影響陳默其他重要日程(尤其是客戶會談)的前提下,增加他的媒體采訪時段。
    同時,他們也需要小心翼翼地應對這種突如其來的“陳默熱”。
    既要最大化利用這次難得的媒體關注度,提升陳默個人和華興企業業務的正麵曝光。
    又要避免過度消費、過度曝光,防止任何可能出現的言論風險,或是給陳默本人帶來太大的壓力。
    公關總監親自找到陳默,簡要匯報了媒體申請的異常情況,並呈上了一份篩選後的優先媒體名單和擬定采訪提綱。
    “陳總,情況就是這樣。
    這些媒體的影響力和專業性都是頂級的,他們的采訪請求很難拒絕,但也非常考驗應對技巧。
    我們會為您準備好詳細的背景資料和可能尖銳問題的應答參考。
    您看這個安排......”
    公關總監語氣謹慎,帶著詢問的意味。
    陳默快速瀏覽了一遍名單和提綱,沉思片刻。
    他明白這既是挑戰,也是機會。
    這是一個打破外界對華興高管刻板印象、親自對外闡述華興企業業務戰略、甚至塑造個人影響力的寶貴窗口。
    “可以接受。”陳默做出了決定,語氣平靜。
    “但每場采訪時間需要嚴格控製。
    提綱裏關於靈境投資的部分,屬於我個人財務行為,與公司業務無關,回答要簡潔,重點始終要引回到華興的主業和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議題上。”
    “明白!我們會嚴格把關!”公關總監鬆了口氣,立刻著手去安排。
    於是,在接下來的兩天裏,陳默原本就已十分密集的日程表上,又嵌入了多場高強度的媒體專訪。
    采訪地點大多安排在展館二樓的VIP采訪室,或者酒店會議室。
    每一場采訪開始前,林雨晴都會再次確認時間、設備,並將最終版的背景資料和注意事項遞給陳默。
    公關部的一名同事也會陪同在場,負責記錄和必要時補位。
    &nberg的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