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7章 陰雲密布

字數:4616   加入書籤

A+A-


    該來的終於來了,擔心最終成為現實。
    帝都時間2019年5月16日淩晨,時任醜國總統特懂王簽署行政令,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以“科技網絡安全”為由,醜國商務部將華興公司及其68家附屬公司列入出口管製“實體清單”。
    但這僅僅是開始。
    這把出鞘的劍,直奔華興的心髒而來。
    下手力度之重,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更耐人尋味的是,醜國政府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
    醜國政府上一次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發生在三個月前的2月15日,特懂王動用總統權力重新分配國家預算,在美墨邊境修牆。
    而這一次的“緊急狀態”則是“提醒”禁令的最高級別。
    它不再是公司“業務”級別的技術圍堵,而是醜國政府為中美兩國的科技業務往來修築的一堵堅固高牆。
    其實早在2019年上半年,時任醜國國務卿邁克蓬蓬為了這堵科技高牆,馬不停蹄地在全球展開了一場“反華興”大巡遊:
    2月訪問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波蘭等中歐三國,告誡它們不要在本國安裝華興的設備,否則“醜國難以同這些國家合作”;
    3月,遊說菲律賓不要與華興達成協議或合同,稱華興“缺乏透明度”,對菲律賓“構成風險”;
    4月,指責華興的係統“不可靠”,會給智利公民帶來風險;
    5月,敦促腐國禁止華興參與5G建設,甚至試圖引發共鳴:“如果“鐵娘子’在世,會允許這種做法嗎?
    半個月前。
    2019年5月初,華盛頓特區,五月的氣息已經開始夾雜著暑熱的預兆。
    白宮西翼那間著名的戰情室(SitUatiOn&n)裏,空氣卻冷得仿佛仍停留在凜冬。
    深色的胡桃木會議桌光滑如鏡,倒映著低矮天花板上嵌入的冷光燈帶,以及圍坐在桌邊的一張張表情凝重的麵孔。
    這不是討論軍事行動,卻是一場被視為同樣重要、甚至影響更為深遠的“經濟與科技戰”的關鍵作戰會議。
    主導會議的是總統貿易與製造業政策助理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一個以對華強硬著稱的經濟學家。
    他雙手按在攤開的一份厚厚文件上,目光銳利地掃過與會者:
    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白宮幕僚長、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以及來自國防部、國務院和情報機構的代表。
    還有幾位關鍵的技術顧問,包括一位來自矽穀、對華興業務有著極深了解的匿名智庫專家。
    “先生們,女士們,時間緊迫,我們直接進入正題。”
    納瓦羅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壓力。
    “關於將華興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實體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的最終建議案。
    今天的會議,需要敲定最終的執行細節,尤其是製裁的‘抓手’(leverage pOintS)——打哪裏,才能讓他們最痛,且難以快速恢複。”
    商務部長羅斯扶了扶他的金絲眼鏡,用他慣有的、慢條斯理卻暗藏機鋒的語調開口:
    “根據BIS(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的評估,我們最開始的想法:芯片斷供、EDA工具禁用、以及GMS服務禁止,依然是理論上最有效的組合拳。
    這能同時打擊其未來高端產品的設計能力、製造能力以及海外市場的消費業務。
    尤其是GMS,這是華興智能手機海外業務的‘氧氣’,掐斷它,足以讓他們的海外手機業務在短期內窒息。”
    他話音剛落,坐在角落的一位國務院代表輕輕咳嗽了一聲,接過話頭:
    “部長先生,理論上是這樣。
    但我們需要考慮更廣泛的外交和商業影響。
    穀歌方麵......已經通過多種渠道向我們表達了強烈的擔憂。
    徹底禁止華興新機使用GMS,意味著穀歌將立刻失去華興這個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帶來的巨額移動服務收入和流量入口。
    這無異於砍掉穀歌一條重要的手臂,他們損失的將是真金白銀。
    穀歌的遊說團隊這幾天幾乎住在了國會山。”
    會議室裏出現片刻的沉默。
    穀歌的擔憂是現實的,巨大的商業利益背後是強大的政治遊說力量。
    在華盛頓,金錢的聲音從來不容小覷。
    “穀歌的利益不能淩駕於國家安全之上!”
    納瓦羅強硬地打斷,指關節敲了敲桌子。
    “華興的設備被我們認為存在後門風險,可能用於間諜活動,威脅我們及盟友的網絡安全。
    這是最高優先級的國家安全關切!”
    “彼得,我同意國家安全是首要的。”
    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開口了,他試圖調和氣氛。
    “但我們需要權衡。
    如果製裁導致穀歌等醜國公司利益嚴重受損,而華興又能通過其他方式勉強維持其消費業務。
    那我們是否可能承受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卻未達成最佳的戰略效果?
    聽說華興在搞自己的HMS,知否意味著我們這種行為把華興完全推向自己的生態上去?
    我們是否有可能找到更能精準打擊華興核心命門,同時對醜國巨頭傷害相對較小的選項?”
    這時,那位一直沉默的矽穀智庫專家推了推麵前的麥克風。
    他頭發花白,穿著熨帖的襯衫,看起來更像是一位大學教授。
    “或許,各位可以聽聽一些......更技術層麵的分析。”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了他。
    “我是技術顧問羅伯特·蘭登(RObert LangdOn)。
    根據我們智庫過去一年對華興的深度研究,以及從某些......特殊渠道獲取的信息,我們發現了一個極其有趣的現象。”
    他操作了一下麵前的筆記本電腦,會議桌中央的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張複雜的圖表。
    “這是華興全球IT基礎設施的簡化拓撲圖。
    請注意它的核心。
    至今,其全球財務、供應鏈、研發、銷售幾乎所有核心業務流程,仍然運行在OraCle的EBS(電子商務套件,官方叫這個名字,其實就是ERP)和OraCle數據庫之上。
    這套係統已經深度融入了華興運營了超過十五年,承載著其每年千億美元級別的業務流轉和海量核心數據。”
    他停頓了一下,讓信息充分被吸收。
    “我們知道,華興大概從2015年左右啟動了一個龐大的內部項目,旨在替換這些OraCle係統。
    他們稱之為‘渡河’(CrOSSing the River)。
    根據我們截獲的零星信息和一些離職人員的反饋,這個項目野心極大,但也困難重重。
    原定計劃似乎一再延遲。”
    蘭登博士切換了一張幻燈片,上麵是幾張模糊的截圖和一些代碼片段。
    “然而,從2018年底開始,華興對外釋放的信號變得非常矛盾。
    一方麵,他們高調宣布‘渡河’項目取得重大成功,甚至在一些非核心子公司進行了切換。
    但另一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