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4章 鍾耀祖和家人2
字數:4451 加入書籤
鍾誌遠清了清嗓子,雖然他對技術細節也是一知半解,但這幾天惡補了不少知識,加上兒子在電話裏的解釋,此刻也能說出個大概。
他拿起一個精致的茶杯,比劃著:
“這麽跟你們說吧。
設計一個芯片,就像蓋一個超級複雜的摩天大樓。
EDA工具呢,就是畫設計圖的筆、計算承重的尺子、還有各種施工的機器。”
“以前呢,這些最好的筆、尺子、機器,基本都是老醜家的。
咱們要蓋樓,就得用人家的工具,人家高興就給你用,不高興隨時能給你收走,那你的樓就蓋不下去了,對吧?”
眾人聽得聚精會神,連連點頭。
“現在呢!”鍾誌遠聲音提高,帶著自豪。
“咱們華興,自己把這些筆、尺子、機器,差不多都造出來了。
而且根據耀祖說,現在設計大樓,十樣工具裏麵,已經有八樣多可以用咱們自己的了。
就跟咱們潮汕人自己做的牛肉丸一樣,真材實料,紮實頂用。”
“八樣多了?哎喲!那不是快成了?!”一位大嬸驚呼道。
“可不是嘛!”鍾建國一拍大腿。
“雖然還有些特別精細、特別頂級的工具暫時不如人家的,但大局穩住了。
不怕他卡脖子了。
而且我兒子說了,剩下的那些,他們很快也能攻下來。
他們華興的隊伍,厲害著呢!”
人群中發出陣陣讚歎。
“了不起!真是太了不起了!”
“耀祖這孩子,打小就聰明!我就知道他將來肯定有大出息!”
“這才是我們潮汕好兒郎!有出息不忘本,為國爭光!”
族老撫著胡須,欣慰地點頭:
“國之所需,吾輩所向。
耀祖這孩子,做了我們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誌遠,你教子有方啊!”
這時,鍾耀國的妻子,帶著他們六歲的兒子小宇從裏屋出來。
小宇跑到爺爺身邊,仰著頭問:“爺爺,二叔是在打壞人嗎?”
鍾誌遠哈哈大笑著抱起孫子:“對!二叔就是在打壞人!用一種特別厲害的‘電腦武功’,保護咱們國家不受欺負!”
小宇眨著大眼睛,似懂非懂,但小臉上滿是崇拜:
“叔叔好厲害!我長大了也要像叔叔一樣,學‘電腦武功’,打壞人!”
童稚的話語引得滿堂歡笑,家宴的氣氛更加熱烈。
潮汕人特有的宗族觀念和團結精神在這一刻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或許不完全理解EDA的具體技術細節,但他們清楚地知道,鍾耀祖在做的事情,是為了國家不再受製於人,是為了讓自家的孩子將來能用上完全自主的科技產品。
這就足夠了。
這種源自血脈和鄉土的認同與支持,化作最質樸的驕傲和關懷,彌漫在整個家宴之上。
叔叔伯伯們開始討論能不能讓自家孩子也報考相關專業;
嬸嬸姨媽們則更關心鍾耀祖的個人問題,叮囑鍾母一定要早點把這麽好的姑娘定下來......
千裏之外的蓉城,鍾耀祖雖然未能親臨家宴,但通過家族微信群裏不斷刷新的照片和視頻,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濃厚的親情和鄉情,以及家人因為他所從事的事業而洋溢的自豪感。
這讓他肩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重了。
他不僅僅是在為華興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實現個人的技術理想。
在他的背後,是殷殷期盼的家人,是緊密團結的宗親,更是無數個期待民族科技崛起的普通人。
就在這時,他的私人手機響了一下,是一條來自陳默的微信消息:
「耀祖,聽說今天家裏很熱鬧?替我向伯父伯母問好。
辛苦了,再堅持一下,最難的關口,往往意味著突破就在眼前。」
看著這條消息,鍾耀祖先是一愣,隨即心頭湧上巨大的感動和暖意。
陳老板每天忙得要死,竟然還留意到他家這些瑣碎細節的小事。
這種被上級牢牢記住、被默默關懷的感覺,讓他鼻子有些發酸。
他一口氣回複了三條消息:
「謝謝陳總!家裏一切都好。]
[我父母都很感謝您的關心,我會轉達您的問候。]
[請您放心,數字後端和AI驅動這一塊,我一定守好,保證不出任何紕漏!」
漸漸地夜更深了,但EDA產品線研發區域的燈光,依然亮如白晝。
鍾耀祖重新沉浸到工作中,他開始仔細核查團隊裏幾個關鍵子項目的進度。
“小劉,寄生參數提取模塊的精度提升測試結果出來了嗎?
代工廠那邊最新的工藝模型數據有沒有同步導入驗證環境?”
他通過Welink聯係負責該模塊的劉姓工程師。
“鍾部長,剛跑完最後一輪對比測試,精度完全達標,甚至比預期的還好!
PDK數據已經同步了,正在做兼容性檢查,目前沒有報錯。”
耳機裏傳來劉工略顯興奮但又克製的聲音,顯然也是獲得了理想的成績。
“非常好!把測試報告和日誌發我一份,重點標注一下與上一版工具的差異點。
另外,讓測試組的同事加緊壓力測試,模擬超大規模設計的負載情況,不能隻看理想狀態。”
鍾耀祖指示道。
“明白鍾部長,我馬上安排。”
剛結束通話,另一個窗口彈出消息,是負責AI布局優化算法的王博士:
“耀祖部長,有個情況。
&n工藝的一個測試案例上,時序收斂效果比預期差了百分之三左右。
初步分析可能和新的布線擁塞預測模型有關,也可能是工藝角覆蓋不夠全麵。
需要你幫忙看看決策樹那裏是否需要調整。”
鍾耀祖立刻回複:
“把測試案例、收斂報告以及新模型的調試日誌發給我。
同時,啟動B方案,用之前的穩定版本先確保這個案例能過。
算法優化不能影響當前項目的交付節點。
半小時後我們開個短會討論。”
處理完這些,他又點開了自己負責的AI驅動芯片性能建模工具的代碼評審界麵,仔細查看團隊成員剛提交的幾處關鍵修改。
他在一行關於熱效應模擬的代碼旁添加了批注:
“此處閾值設定缺乏動態適應性,建議參考我們上次討論的論文第三章的方法,引入機器學習預測模塊進行實時調整,以應對不同工作負載下的熱變化。
可先在小規模模塊上驗證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