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輕鬆應對
字數:4461 加入書籤
“陳總,您的匯報很精彩,案例也很吸引人。
但是,我們央企和你們華興不一樣,業務更加傳統和複雜,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對係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要求是極致苛刻的。
我想問的是,你們的高斯數據庫,在極端故障場景下的恢複能力,比如數據中心級災難,RTO(恢複時間目標)和RPO(恢複點目標)具體能達到什麽水平?
能否提供經過第三方權威機構認證的測試報告?
而不是華興自己的一家之言。”
這個問題相當尖銳和技術化,直指災備能力的核心指標,顯然是想給陳默一個下馬威。
台下頓時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看向陳默。
陳默臉上依舊帶著淡淡的微笑,沒有絲毫慌亂。
他甚至沒有去看PPT,直接回答道:
“王總問到了要害。
災備能力,尤其是金融級、能源級的容災,確實是核心係統的生命線。
我們在設計之初,就確立了高於OraCle原方案的容災目標。”
陳默略微停頓,清晰地說道:
“基於高斯數據庫的‘同城雙活’架構,依托我們自研的數據同步技術,可以實現RPO=0(數據零丟失),RTO<1秒(業務恢複時間小於1秒)。
對於異地災備,根據網絡延遲和帶寬,RPO可控製在秒級,RTO<1分鍾。
所有這些都是在我們自身的全球容災體係中經過多次實戰演練驗證過的數據。
至於第三方權威認證......”
他操作電腦,調出一份帶有CNAS(華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標誌以及某國家級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印章的檢測報告摘要:
“這是國內頂尖的信息安全測評機構對我們高斯數據庫V3.0版本進行的全麵測評認證報告。
其中就包括高可用和容災能力的專項測試,全部指標達到或超過了金融級最高標準(A級)。
如果王總需要,會後我們可以提供報告的詳細章節。”
他的回答條理清晰,數據準確,並且有第三方背書,直接化解了對方的刁難。
關鍵是這特麽是陳默起家的玩意兒啊,當年在華興的第一個金牌員工就是靠帶業務容災演練的核心成員拿到的。
這簡直是撞到了他槍口上...
陳默著實挺無語的,還你們央企要求高,就特麽整個這方麵的認證都是基於華興IT弄出來的。
幾年前全華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能大規模做帶業務容災演練的也隻有華興。
王某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追問什麽細節,但最終隻是點了點頭,麵無表情地說了聲“謝謝”,坐下了。
台下幾位稍微懂行的CIO微微頷首,看向陳默的目光多了幾分認可。
更多真正懂行的CIO看王某就像在看沙雕,這老王特麽用祖師爺的方案和數據質疑祖師爺...
不得不說是真的6。
另一位來自某大型運輸集團的CIO接過話筒,問題同樣實際:
“陳總,替換OraCle不僅僅是數據庫本身,還涉及到大量周邊係統、存儲過程、應用軟件的適配和改造。
這塊的工作量和成本非常巨大,華興的遷移工具和服務,能覆蓋到什麽程度?
如何保證我們現有成千上萬個存儲過程和業務邏輯的平滑遷移?”
這個問題同樣問到了痛點,也是許多企業CIO最頭疼的地方。
陳默顯然早有準備:
“您的問題非常關鍵。
的確,生態適配是‘去O’成功的關鍵。
我們的‘渡河’項目,本身就包含了龐大的遷移工具鏈和適配組件庫。”
他切換PPT,展示出一個複雜的工具鏈架構圖:
“我們提供了從源碼掃描、對象依賴分析、SQL語法轉換(OraCle到高斯語法)、存儲過程/函數自動化轉換(支持PL/SQL到高斯PL/pgSQL的轉換率超過85%),到數據遷移、性能調優、並行驗證的一整套工具平台。
對於無法自動轉換的部分,我們提供了詳盡的差異說明和手工修改指南。
同時,我們聯合了國內主流的中間件、操作係統、服務器廠商,建立了完整的兼容性認證體係,確保整個軟件棧的協同工作。”
他補充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細節:
“在華興自身超過千萬行代碼的PL/SQL轉換過程中,我們的自動化工具完成了絕大部分工作,極大地提升了效率,降低了風險和成本。
我們可以為有意向的客戶提供免費的初步評估服務,幫您精準估算工作量和製定遷移路線圖。”
有理有據,有工具、有方法、有實踐、有合作生態,甚至還能免費評估。
這位運輸集團的CIO滿意地點了點頭:“非常感謝,我們會後詳細溝通。”
幾個尖銳的技術問題都被陳默輕鬆化解,並且回答得比提問者預想的還要深入和全麵。
這充分展現了陳默作為技術領導者始終紮根一線、對技術細節了如指掌的強大實力。
會場內原本一些帶著審視和懷疑的目光早已消失不見。
那些原本就對華興方案感興趣的企業代表,眼神則變得更加熱切。
會議進入中場休息的提示音剛落,原本肅穆的會場仿佛瞬間注入了一股活流。
沉重的氣氛被打破,與會者們紛紛起身,活動筋骨,低聲交談。
而陳默所在的位置,幾乎立刻成為了整個會場的焦點。
他沒有像一些人那樣急於走向最高級別的領導,而是首先被幾位來自大型國有銀行和能源集團的CIO圍住。
這些技術線上的負責人,問題更為具體和尖銳,但陳默應對得遊刃有餘。
“陳總,剛才您提到高斯數據庫在分布式事務一致性上的優化,能否再深入講講‘華興優化版PaXOS協議’在跨數據中心延遲下的具體表現?”
一位戴著金絲眼鏡、來自某國有大行的科技部總經理問道,語氣中帶著探究和挑戰。
陳默微微一笑,沒有絲毫的不耐煩,他從旁邊助手手中接過一支筆,打開筆記本簡易地畫起了示意圖:
“李總問到了核心。
傳統的PaXOS在跨地域高延遲環境下確實存在性能瓶頸,我們的優化主要在於引入了動態權重領袖選舉和批量日誌複製機製,你看,就像這樣......”
他言簡意賅,用最通俗的方式解釋了複雜的技術原理,既回答了問題,又保護了核心細節,尺度拿捏得恰到好處。
另一位來自電網係統的總工關心的是另一件事:
“陳總,電力係統的實時性要求是毫秒甚至微秒級的,你們的‘渡河’平台在實時數據采集和邊緣計算協同方麵,有沒有針對性的模塊?”
“劉工您好,”陳默立刻轉向他,態度同樣認真。
“我們專門為能源行業開發了‘輕量化邊緣數據處理引擎’,可以無縫嵌入到RTU(遠程終端單元)和網關設備中,實現本地預處理和毫秒級響應,同時與中心化的‘渡河’ERP保持數據同步和策略聯動。
會後我可以讓我們能源行業的解決方案總監跟您詳細對接,他之前參與過多個智能電網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