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普惠的抉擇:甘泉的價格與倫理

字數:4993   加入書籤

A+A-


    安居總部,會議室內爭論聲此起彼伏。
    “目前我們的技術成本還是太高,每套設備的出廠價在五百萬以上,這對貧困地區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財務總監林濤推了推眼鏡,手指敲擊著麵前的數據報告。
    “所以呢?就因為窮人買不起,我們就該收起技術,隻服務有錢人?”蘇菲·陳反唇相譏,眉頭緊鎖,“這完全違背了我們研發這項技術的初衷!”
    “冷靜,各位。”王安坐在會議桌首位,輕叩桌麵。係統提示已在他腦海中響起:【“技術應用涉及倫理困境。需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間尋求平衡。建議設計多層次定價與合作模式,利息:一年內將技術推廣至至少10個不同經濟水平的國家或地區,並建立可持續的運營模式。”】
    他環顧四周,目光掃過每個充滿焦慮的麵孔。“我理解大家的擔憂。這不隻是商業決策,更是道德抉擇。”
    沈佳坐直身子,聲音平靜卻有力:“我想提醒大家,如果安居水務不能實現盈利和可持續經營,那麽這項技術最終會隨公司倒閉而消亡。沒有哪種慈善比一個死去的公司更無力。”
    她的話像一塊石頭,沉入會議室的湖水中。
    “你是在說,為了企業生存,我們就該對那些買不起水的人置之不理?”蘇菲站起身,雙手撐在桌麵,眼中閃著怒火。
    “我沒這麽說,蘇菲。”沈佳絲毫不退讓,“但事實就是,研發投入超300億,全球供應鏈搭建花了近500億,這些錢從哪裏來?怎麽收回?沒有經濟支撐,再崇高的理想也隻是空中樓閣。”
    王安看著兩位最重要的女性劍拔弩張,微微歎息。這種爭論在過去一周已經重複數次,代表了公司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商業可持續與人道主義普惠。
    “也許我們不必非此即彼。”王安站起身,走向會議室中央的電子白板。“諸位,讓我提出一個想法——分級定價+多元合作模式。”
    他的手指在屏幕上劃出三道線條。
    “第一級:對發達國家和大型商業用戶,完全市場化定價,這是我們利潤的主要來源。”
    他繼續畫第二條線。
    “第二級:對中等收入國家,我們提供技術授權、合作建廠、融資支持等多種方案,實現成本共擔、利益同享。”
    最後是第三條線。
    “第三級:對最不發達地區和人道主義項目,接近成本或適當補貼運作,同時聯合國際組織、慈善基金形成長期支持機製。”
    會議室內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在消化這個構想。
    “這不夠。”蘇菲打破沉默,“即使是"接近成本",對很多地區來說仍然遙不可及。”
    王安點頭:“所以我們還需要成立"全球水資源合作基金",將部分商業項目利潤注入其中,專門支持最貧困地區的項目。”
    “聽起來像個折中方案。”鄭建國若有所思,“但執行起來複雜度很高。”
    “複雜不是問題,方向對了就行。”王安的聲音篤定。
    林濤翻閱著數據,眉頭緊鎖:“按這個模式,我們投資回收期將延長至少5年。投資者能接受嗎?”
    “企業存在的目的不隻是為股東賺錢。”王安掃視眾人,“安居從創立之日起,就肩負著改變世界的使命。如果隻是為了追逐利潤最大化,我們根本不會涉足水資源領域。”
    沈佳的麵色緩和下來:“這個方案確實兼顧了商業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但執行細節需要更多討論。”
    會議結束後,蘇菲攔住準備離開的王安,臉上寫滿不甘:“王總,我需要跟你單獨談談。”
    王安點頭,兩人來到他的辦公室。
    “那個分級定價方案,聽起來很美好。”蘇菲直截了當,“但實際上,它會讓最需要幫助的人等得更久。技術本該無差別普及!”
    王安沒有立即回應,而是走到窗邊,指向遠處。“看那裏,蘇菲。那是非洲索馬裏的照片,我上周剛回來。”
    牆上的大屏幕顯示著一片幹涸的土地,婦女和孩子手持破舊的水桶,排著長隊等待水車。
    “我當然看過這些。”蘇菲語氣軟了幾分,“正因如此,我們更應該盡快…”
    “不,你不明白。”王安轉過身,眼神銳利,“如果我們今天宣布免費向索馬裏提供設備,明天就能解決他們的缺水問題嗎?”
    蘇菲愣住了。
    “基礎設施在哪裏?電力供應呢?專業運維人員要從哪來?後續的配件更換和維護資金誰來出?”王安一連串的問題直擊要害。
    “我…”蘇菲張口結舌。
    “普及不隻是把設備送過去那麽簡單。”王安語氣漸緩,“我們需要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包括資金、技術、人才培養、長期運維。這一切都需要持續的經濟支持。”
    蘇菲沉默片刻:“所以你認為,先從有支付能力的市場獲取利潤,再反哺貧困地區?”
    “不隻如此。”王安拿出一份全球地圖,“我們需要循序漸進,在一個地方站穩腳跟,然後向周圍擴散。如果操之過急,可能導致項目無法持續,最終傷害的還是那些最需要幫助的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蘇菲走到地圖前,目光在非洲大陸上逗留:“說到底,這是現實與理想的妥協。”
    “我更願意稱之為實現理想的務實路徑。”王安輕聲道,“蘇菲,我知道你對技術充滿熱情,也希望它能幫助更多人。但商業不是慈善,慈善也需要商業支撐。”
    窗外暮色漸深,辦公室內兩人的身影拉得很長。
    “如果我們不能持續經營,十年後這項技術會怎樣?誰來推動它的迭代升級?誰來保證它的長期可靠性?”王安問道。
    蘇菲深吸一口氣,緩緩點頭:“我明白了。你說服我了,王總。”
    三個月後,安居水務的分級定價策略開始逐步實施。
    迪拜,一個大型海水淡化廠項目簽約,合同金額89億美元,成為安居水務最大的商業訂單。
    同一周,安居與印度政府簽署技術授權協議,幫助當地建設水處理廠,雙方共擔成本,分享收益。
    而在非洲乍得,一個由“全球水資源合作基金”資助的小型項目悄然啟動,當地居民隻需支付少量維護費用,就能獲得清潔水源。
    然而,這種兼顧商業和社會責任的做法,也引來了質疑。
    “王總,東海資本表示擔憂。”劉明在一次例行匯報中提到,“他們認為我們過度強調社會責任,可能影響利潤率和股東回報。”
    “告訴他們,如果隻看短期利潤,可以選擇退出。”王安的回應幹脆利落,“安居水務的使命是解決全球水資源問題,不是討好短視的投資者。”
    劉明點頭,卻仍有顧慮:“但資本撤離會影響公司估值和後續融資。”
    “那就讓他們撤。”王安眼神堅定,“會有更認同我們價值的投資者加入。實際上,已經有幾家社會責任投資基金對我們表達了興趣。”
    那天晚上,王安收到了係統獎勵:【“社會企業socia enterprise)運營模型”構建能力,解鎖“影響力投資與評估”體係。】
    一股關於如何平衡社會價值與商業利益的精妙知識流湧入腦海,讓他對未來的運營模式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一年後,安居水務的技術已落地全球15個國家,從摩天大樓林立的新加坡,到沙漠廣袤的沙特阿拉伯;從人口密集的印度孟買,到偏遠幹旱的非洲村莊。
    紐約,聯合國總部。王安應邀在“全球水資源峰會”上發表演講。
    “水不隻是資源,更是權利。”王安站在講台上,聲音平靜卻充滿力量,“但權利的實現需要技術支撐,技術的普及需要商業驅動,商業的可持續需要慈善補充。這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生態係統。”
    台下,來自全球的政要、企業家和公益人士報以熱烈掌聲。
    演講結束,一位非洲國家的水利部長攔住王安:“安居的技術已經在我們國家的三個村莊落地,村民們讓我轉達他們的感謝。”
    王安握住他的手:“這隻是開始。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個缺水的角落都能用上可負擔的清潔水。”
    “野心勃勃啊,王總。”部長笑道,“但我相信安居能做到。”
    返回酒店的路上,王安望著窗外紐約璀璨的燈火,心中既滿足又清醒。
    他知道,水資源危機不會在一夜之間解決。技術的推廣和維護,資金的持續投入,各種不可預見的新問題——這一切都在等待著他們。
    但在那些曾經幹涸的土地上,清泉已經開始湧動。而這,就是最好的開始。
    喜歡重回09: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請大家收藏:()重回09:不貸款你們真以為我沒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