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大米當工錢

字數:4305   加入書籤

A+A-


    5斤米!
    這個數字一出,所有人再次被鎮住了。
    不是這個數字太少了,而是這個數字太多了,以至於他們都不敢相信。
    吃飽這事,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追求。
    但凡有一口飯吃,餓不死,中國人就不會起來造反,大明也不會出現。
    就是因為吃不飽飯,所以起義、造反之事,曆朝曆代都是此起彼伏的出現,從未斷絕。
    所謂造反,不過是統治階級對起義之事的汙蔑罷了。
    正所謂:造反有理!
    都活不下去了,我怎麽可能不反你?
    你讓我活不下去了,我反你了,天經地義,這不是起義是什麽?<的哪來那麽厚臉皮說這種話?
    朱元璋自己吃不飽飯,所以起義。但等到他起義成功,做不到讓天下百姓人人吃飽飯,於是又有其他百姓起義,朱元璋立即就覺得對方是造反,是亂臣賊子了。
    屠龍者成為了惡龍!
    但是,這並不能否認朱元璋自身起義的正當性。
    現代人因為油水充足,主食之外各種零食、飲料充沛,所以主食的攝入量比古代要少很多。
    一個成年人一天的主食,以米飯來說,平均下來也就五六兩而已。
    別嫌少,很多人每天都是一碗飯的攝入量,女生更少,幾口而已,都不知道有沒有2兩。
    隻是那些體力勞動者吃飯分量較多,這才把米飯每天攝入量的平均值給拉了上去。
    在古代,缺少油水,缺少零食,肉食更稀缺,補充每天所需的能量就靠主食了。
    曆史記載,每人每天的米飯平均在一斤左右!
    這個一斤,看上去和現代人相差不大。
    但這裏麵的差別比天還大!
    現代人是攝入其他食物的量太多,所以主食吃的少。
    但在古代,卻是因為糧食短缺,所以平均才一斤而已!
    如果古代糧食不短缺,放開了吃,一斤米飯估計也就隻夠打底而已。
    太多的老百姓,每天都是節衣縮食的,如此才能夠生存下去。
    除此之外,哪怕是小地主、富裕人家,也講究一個“節約”糧食。
    古代的節約,是盡量少吃糧食,控製自己的肚子。
    究其原因,也是因為吃太多真的會吃垮一個家。
    吃,這個事可不是小事,是家族生死攸關的大事。
    吃喝嫖賭,“吃”排在前麵,比“喝”、“嫖”、“賭”這三樣還要恐怖,可見古人對於“吃”是非常慎重的。
    而且,有備無患,儲存糧食以備災年也是一個重要目的。
    生產力極度低下的古代,豐收全靠天意。
    不留夠糧食以備災年,萬一吃光了糧食的這年突然發生了天災,糧食欠收甚至絕收,那不全家餓死啊?
    於是,一斤的量成了一個平均數,標準數。
    一天的勞動能夠換來一天的口糧,在很多人看來是非常劃算的事情了。
    絕大多數人,一年忙到頭,也就堪堪不讓自己和家人餓死而已,一年三百多天至少三百天是吃不飽,餓得肚子泛酸水,有氣無力的。
    到現在,楊立青說什麽?
    做一天工給5斤大米,5天的口糧?而且還是差不多能每天吃飽的那種,至少七八分飽是有了。
    世上還有這種好事?
    一天能賺5天口糧,都足夠一家三口四口兩天的口糧了。
    做的時間越久,一年半載的,不是還能存一兩年口糧?
    如果長期穩定可靠的話,不得拿出一些糧食去換一些銀子買點肉改善生活?
    這哪裏是5斤大米的工錢啊,這妥妥的敗家~啊,不對,大善人的行為啊!
    但是,這可能嗎?
    這又不是地主老財、官老爺招一兩個、十幾個人,養得起。
    現在這裏黑壓壓的人,至少大幾百個人,搞不好有上千人,這能都招了去?
    想通了這一關節點,所有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巨大驚喜,而是被嚇住了,茫然了,這不可能啊!
    天底下,有誰能拿出足夠養活上千人的糧食來,而且還是發工錢那樣發?現在都皇帝老子也拿不出來啊!
    “大…大人你…你說的是真的嗎?”
    好一會之後,才終於有不甘心的人顫聲問了出來。
    “對啊,不會是騙人的吧?”
    “怎麽可能啊,肯定是騙人的。”
    “他們就十一個人,又是海外來的,哪裏來的這麽多糧食啊?”
    “就是,蒙我們呢。”
    ……
    伴隨著聲音的響起,現場很快又嘩然一片,嗡嗡聲不絕於耳。
    “當然是真的,這還能有假不成?”
    楊立青笑著大聲說道:“我們是要在這裏長待的,怎麽可能作假?作假了,大家夥光是戳我們的脊梁骨都能把我們戳死啊。告示呢,我們馬上發出來,想要報名的呢,現在就可以在這裏排隊了,不想報名的我們也不勉強,一切全憑自願……”
    一番話說話,震懾了現場。
    楊立青也沒再多說什麽了,直接讓人現場寫告示,然後搬來了三張桌子,三名戰士坐在桌子後麵等著人來報名。
    周飛看了一眼,立即就發現他們的準備是非常充分的,鋼筆和紙張、報名表格都帶了的。
    再看報名表格,上麵有姓名、年齡,籍貫,學曆,父母親人、社會關係……等等信息,做的不能說詳盡,至少可以說一句詳細了。
    周飛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
    有了這張表格上的信息,隻要報名了的,他們的社會關係就一清二楚了,連帶著附近區域甚至大半個北方的人口和社會情況也都能調查出五六成來。
    別以為這是開玩笑。
    現代有個關係理論,隻需要六個人,就能認識全世界的人。
    就是因為你不認識的人,其實你認識的人認識,或者你認識的人認識的人認識~
    古代社會也一樣,甚至比現代更加的關係更深,因為古代是以宗族為單位的社會關係網絡,而且一輩子都走不出一個縣,甚至一輩子走不出一個鎮、一個村。
    現代社會是家庭小單位,一夫一妻完事,而且流動性極大,還和國外有流動。
    一開始,沒人上前報名。
    但別說楊立青了,周飛也都不著急。
    吃不飽的古代,給大米工錢,日結的,還會不幹?
    不可能!
    喜歡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請大家收藏:()我家通曆史,開局救助李雲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