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楊家的矛盾
字數:3327 加入書籤
看完楊家院子,王德啟和胡進誠又大致的看了劉玉米帶來的材料。
胡進誠站在寬敞的院子裏,清了清嗓子,聲音穿透了周圍的嘈雜,道:“好,現在我們來聽聽大家怎麽說。”
話音剛落,楊家兩家人像是被同時打開了十幾個小喇叭,爭先恐後地訴說自己的委屈與不滿。
楊庭讓聲音略顯顫抖:“我爺早就說了,我是大孫子,就該多分一點,這生不出帶把的卻非要爭搶,這不是明擺著欺負老實人嗎?”
話音未落,楊庭軍便跳了起來,臉紅脖子粗地反駁:“都是一支傳下來,憑什麽你多分?憑你臉大嗎?還有小菜地挨著我家豬圈,這些年都是我家在打理,你們憑什麽來搶?”
一時間,院子裏人聲鼎沸,你一言我一語,場麵變得異常混亂。胡進誠眉頭緊鎖,這不僅僅是一塊土地之爭,更是兩家人多年積怨的爆發。
隨著爭論的升級,雙方的情緒愈發激動,甚至開始推搡起來。楊庭軍家的女眷們也不甘示弱,加入到了這場口舌大戰中,指責聲、哭泣聲交織在一起,讓原本好不容易壓製下來的氣氛瞬間劍拔弩張。
“夠了!”胡進誠突然提高音量,他的聲音如雷鳴般在院子裏回蕩,瞬間鎮住了楊家所有人。語調稍停,目光如炬,想要看穿每個人的內心:“這樣下去,問題解決不了,隻會讓矛盾更深。一個個來,輪流說,大家先把事情捋一下,來楊社長,你們是堂兄弟,剛才劉副主任說你們本來都在這個院子裏住的,我相信你既親身經曆,就能客觀的把事情大概說清楚。”
“憑什麽?我們自家院裏的事憑什麽讓外人說。”楊庭讓的老婆和楊庭軍的老婆幾乎同時開口,聲音尖銳而充滿敵意。
其他楊家人也紛紛附和,情緒高漲。
李明輝眼神如炬,手指直指兩家目光短淺,無理取鬧的人,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你們還要解決嗎?要是不解決我們轉身就走,以後別再找我們,你們就鬧吧,鬧出人命你們就不鬧了。”
李明輝的喝罵如同一記重錘,震得眾人低頭不敢言語,連風都似乎在這一刻停滯了。
李明輝冷冷地掃視著兩家人,再次開口,聲音冷漠:“接下來,胡鎮長和王鎮長點到誰就誰說話,不要三不合適就打斷別人講話。我要你們曉得,今天是你們最有希望解決幾十年矛盾的一天,哪個咋咋呼呼就給我滾出去。”
兩家人被李明輝的氣勢嚇得大氣都不敢喘,整個現場瞬間安靜下來。
講真,李明輝上任也就一年多,但他在村民心中的地位卻已經根深蒂固。不僅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處理了村裏的釘子戶、老賴,村裏傳言:稱霸一時的張霖兄妹和朱鎮長也是他送進去踩縫紉機的,還有老村長的女兒突然就辭職連年都不過,遠走他鄉也是他的手筆。
在上任一年間,李主任引進新穀種,嫁接糖芯蘋果,修路、改造莊溪,自來水入戶,讓村民們真正感受到了實惠。
一件件一樁樁,都在村民心裏豎立起強大偉大的形象。因此,大家對他不僅僅是佩服,甚至有些畏懼。
周鳳茹在李明輝話音剛落之際,麵帶微笑、輕聲細語地接話道:“各位叔伯嬸娘啊,李主任雖然說話直了些,但他講的道理可是一點兒也不假!今天難得有兩位鎮裏的領導親自過來關心咱們的事情,這可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呀!如果大家現在還不積極配合的話,那以後恐怕就很難再遇到這麽好的機會啦!”
楊家兩家人,不再有任何抵觸情緒,紛紛回屋抬出小板凳,放在院子裏相對幹淨的一塊上。
胡鎮長一馬當先坐到一個小板凳上,笑著向大家招手:“來,大家都坐過來,咱們今天暢所欲言,爭取一次性把楊家事給解決了。”
大家聞言,都抬著把凳圍著兩個鎮長坐下,楊庭軍囑咐自己的女兒給客人們倒上茶水。
王德啟輕輕地歎了口氣:“今天我跟王副鎮長來,是的確希望能幫你們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畢竟,家和萬事興,隻有解決了這些矛盾,你們才能安心地過日子。”說著眼神看向楊庭海。
楊庭海,點燃了一支旱煙,緩緩吐出一口煙霧,看向胡進誠和李明輝,見兩人也點頭,就開始講述楊家多年的積怨:
楊庭海、堂哥楊庭讓和堂弟楊庭軍,三人是同一個爺爺的後代。爺爺年輕時,跟著軍閥東征西闖,等回來帶著軍餉建起了這棟房子,生下了三個兒子。
三個兒子陸續長大,那個時代家家都窮,老輩子人傳下的家底有限,大家便都擠在這老宅子裏。
歲月流轉,楊家三個兒子各自成家立業,又生了兒女。女兒們陸續外嫁,院子裏便剩下三個男子——楊庭海、楊庭讓和楊庭軍。
到楊庭海這一代,子女越發多了,三家人各自占了主房的一間,楊庭讓和楊庭軍家是左右偏房,而楊庭海一家子連帶父母子女都擠在堂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改革開放後,大家腰包也寬鬆了一點點。就都尋思著開始建房,矛盾也開始引發,主要是楊庭讓和楊庭軍都是以兄弟情深的借口,一再要求三兄弟一起出錢出力,再建一棟主房,到時候三家人也能住下。
這個主意三兄弟都點頭同意了,然而楊庭讓老婆卻說他家四個男人,雖然三個都是幾歲十幾歲,但都能出力,楊庭海家一子一女,且兒子還在吃奶,就要多出一些,而楊庭軍家一個男丁都沒有,就要出更多的錢。
這一莫名其妙的言論頓時引來老二老三家老婆的不滿,楊庭軍媳婦更是絲毫不留情麵的和楊庭讓媳婦第一次唇槍舌劍,大打出手。
楊庭海是個明白人,眼看家裏人口眾多,矛盾也難以調和,老宅子實在住不下,早早的四處尋找合適的地方蓋新房,主要還是因為他上麵兩個老人,下麵兩個孩子,一家六口人,加上他還當上了中莊社長,兜裏也比其他兩家寬裕一些,就更覺得在老宅子待著如坐針氈。
然而,村裏能蓋房的地方有限,始終難以找到合適地點,後來堂兄弟間的矛盾越來越多。楊庭海最終無奈把堂屋無償送給了兩家人,自己帶著一家老小,搬到了村子外麵一塊荒地,一點一點建設自己的新家園。
而楊庭讓和楊庭軍則舍不得老宅子,便在旁邊起了新房,說是新房,其實因為沒錢,也隻是草草搭建了幾間土坯房。
喜歡下莊生活請大家收藏:()下莊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