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文化衝突
字數:5009 加入書籤
其實,沈林風根本沒有認真看吳恒毅的商業計劃書,在飛機上大概瀏覽一下。
下飛機後,他便發信息給對方,表示自己願意投資。
沈林風讓吳恒毅去夏影傳媒深圳總部簽約。合同不需要沈林風本人簽字,讓財務蓋公章和他的法人章即可。簽完合同,夏影傳媒財務準備直接給吳恒毅轉賬。
事情太倉促,吳恒毅連公司的對公賬號還沒有開好呢。
於是又耽誤了一周時間,沈林風的投資才進入吳恒毅的公司賬戶。相應的,公司的投資人也變成了夏影傳媒。
因為沈林風和江夏商量的投資公司,證件還沒有下來呢。
來到美國,沈林風才發覺資本國家果然有些不同。
他和江夏到這裏,談不上像劉姥姥進大觀園,畢竟咱們國家現在發展得非常不錯。但是硬件設施方麵,沈林風並不覺得沒有有太多震撼。
他們感受最多的,則是文化差異太大了!
這種巨大的文化差異,讓沈林風感受到世界的不同。
江夏也是如此。
在他們的鏡頭裏,展現出來的更多是文化差異的內容。
江夏對沈林風說“美國果然不一樣。”
沈林風調侃道“你要當心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美國雖好,但我還是最愛咱的國。”
至少在生活習慣上,沈林風覺得國內更適合自己。尤其是溝通交流方麵,兩人來到這裏,基本上等於半個廢人,全靠翻譯龍芷欣從中溝通。
沈林風大學英語四級的水平,在這裏根本沒用。
啞巴英語,一點實戰性都沒有!
況且他還畢業那麽多年,學過的英語知識基本上還給老師了。
沈林風自嘲說“要是我們公司真要開拓國際業務的話,估計我這個銷售部分管負責人要被淘汰。不然的話,英語能把我逼死。”
一路負責翻譯的龍芷欣笑著說“其實也不會那麽嚴重,沈總您有四級水平的基礎,隻要在美國生活半年左右,而且在此期間強迫自己說英語,就能達到順利交流的水平。其實英語比漢語更好學,隻要你在全英語的環境中生活,就沒有學不會的。”
沈林風笑著對江夏說“那咱們在美國多逗留一些時間,把英語學好再回去吧?”
江夏笑著說“這樣的話,估計我得把短視頻的內容,改為《見證沈總學英語》,估計也會帶來一波不錯的流量。尤其是我的那些粉絲們,最想看到你吃癟的樣子。”
沈林風搖頭“那還是算了,我對自己的英語一點自信都沒有。”
考察繼續,他們在美國最震撼的還是特斯拉工廠。這裏的工藝水平,全自動程渡,是國內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新能源車企不可匹敵的。
個別行業巨頭,或許可以說別具特色吧。
沈林風不是新能源汽車的專業人才,但是也做過不少調查和研究。該說不說,就國內的技術而言,跟特斯拉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當然,估計國內在供應鏈方麵,是比美國完善的。
或許是國情和戰略不同,沈林風感覺美國社會跟中國有很大差異。這種差異,不僅僅體現在生活環境,社會現象中,還體現在文化、政治和工業體係上。
除了眼睛看到的,給沈林風更大的是心理的衝擊。
在這裏,他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發現,也有自我認知的理念衝突。這種衝突,讓沈林風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渺小。
他結合自己一路走來的經曆進行對比,把自己放在同江市的層麵上回望過去,曾經大風坪的少年對世界是好奇的,淳樸而幹淨。
再從林城的大學生視角看高中時代的沈林風,他又覺得自己很土,很幼稚。
同樣,站在小有成就的深圳老板角度,看看過去的一切。沈林風認為自己是成功的,不管認知上,還是格局和物質條件上,現在的他都是牛逼哄哄的存在。
可是當他以一種超越國度,超越自身的視覺反省自己,覺得自己還是那麽土。
怎麽形容呢?
狗肚子容不下二兩香油的那種土。
發現自身的不足夠,沈林風進入更深層次的反省。他認為自己的一切,是被時代、環境、經曆和閱曆不斷的雕琢,才變成今天的模樣。它們決定了自己的格局,也決定他的認知。
也正是這種衝突和對比,讓沈林風漸漸明白角度和思維的重要性。
他對江夏說“這次來美國,最大的收獲不是了解到多少新能源汽車,或者鋰電池行業發展的信息,而是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我們總是被跟蹤因素束縛,做不到超越自我和現實,去探索某些更深層次的東西。所以才會陷入很多困頓之中。”
江夏沒有想那麽多,笑著說道“怎麽來一趟美國,讓你變得像個高僧一樣,動不動就談思維,談認知和局限性?雖然這裏跟咱們國家有很多不同,但是不至於讓你精神分裂吧?”
沈林風搖頭說“我隻是在感慨,原來我所認為最合理的一切,在另一個時間和空間裏,會有不一樣的解答方式。這很奇妙。”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江夏說“其實也沒什麽大不了的,即使在國內,咱在不同的立場上,人們看待問題的角度也不一樣。哪怕是同一件衣服,同一盤美食,每個人也可能有不一樣的感覺。”
沈林風點頭“是這樣的。或許是我平日過得太麻木,做得太多,思考得太少。突然間來到另一個國度,才會有那麽大的感悟吧。”
江夏說出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話“環境隻是表現,咱們老祖宗有一句話叫做道不外求,如果你要真正去領悟很多事情的本源,其實根本用不著讓思想跟著肉身的反應,而產生各種不同的認知。”
沈林風震驚的說“臥槽,老婆原來你才是真的大神啊!”
這不是在吹捧,沈林風認為江夏的心態比自己更好。別的不說,江夏在生活的思考上,可能就比他更真實,更樂觀,更簡單。
簡單直接,切中生活命脈。
此時此刻,沈林風突然意識到,不管認知如何,其實能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才是一個人最成功的表現。腦子裏想這想那,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找到真實的自己。
來到美國第八天,他們拜訪過好幾個城市。
江夏拍了很多短視頻素材,而且每天都在更新。她不僅要更新自己的主賬號,也會從沈林風的角度,幫助他更新賬號。
兩人的賬號素材幾乎很少雷同,但是兩人會同框。
其中,自然有龍芷欣的功勞。這位翻譯小姐姐人挺好,跟沈林風和江夏熟悉後,不僅擔任本職的翻譯工作,還經常化身為攝影師,幫助夫妻兩人拍一些照片和短視頻。
作為回報,江夏每次去逛街,都不忘給龍芷欣送上一份禮物。
三人相處得還算開心,主要是龍芷欣足夠專業,也比沈林風和江夏更了解美國。因為她就在是美國留學,然後才回國發展的。
對於美國的一切,小姐姐見怪不怪。
看著兩位女孩那麽單純的享受旅行,沈林風都有點懷疑自己有些反應過激。
話雖如此,可他還是忍不住對比兩個國度的各種差異。
當然,也在努力尋找一些共同點。
求同存異嘛。
至少在一段一段的旅程中,沈林風通過不同的風景,不同的人文,讓自己開始恢複了愛自省,愛思考,愛追根溯源的好習慣。
該說不說,自從畢業以來,不知道是被社會毒打太多,還是沈林風的思想已經麻木。這些年來,他幾乎不會再像大學時代那樣,經常就某種現象或者某個問題,進行深度的思考。
尤其是那種看似沒有用,實際卻容易產生分歧的問題。
進入社會後,他感覺自己的所所作為,變得越來越功利化。追求的東西,一切都是以自我為中心,感覺有用的就努力追求,甚至不擇手段都要去爭取。而對於其他無關的現象或者事物,變得越來越沒有好奇心。
想一想當大學時,可能一次辯論步,一本好書,甚至就是生活中的一次小跑,一杯奶茶,皆有可能讓他產生很多思考或者反省。
沈林風認為,那段時間往往也是自己成長最快的。
思考雖然不一定都有用,卻能讓人變得越來越有深度。
畢業後進入社會,尤其是日子過得越來越富裕,沈林風不再為了物質生活而煩惱以後,他就很少認真去思考和反省。
或者說,人變得麻木了。
喜歡不要跟我談奮鬥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不要跟我談奮鬥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