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再征高句麗,舟師
字數:5396 加入書籤
寧闕臉色變了變。
他就擔心這個!
奉帝是個很愛惜人才的皇帝。
這也算是曆代國主的優良傳統。
神機閣雖是江湖草莽勢力。
可卻桃李滿天下。
門下弟子精英輩出。
隨便拉出來個,都能攪動四方。
不過,神機閣始終保持著中立。
弟子但凡出仕,都會被除名。
他們基本都分散在各地。
少有投靠朝廷的。
大部分都是遊曆四方。
保持中立,不幹涉各國朝政。
潛心研究學問。
這也是神機閣的生存方式。
可奉帝會眼巴巴地看著他們嗎?
奉帝始終秉持著王道理念。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自他上位起,便不斷集權。
短短兩年,已整合軍政大權。
奉帝更是精通法術勢。
最擅製衡馭人。
就能力來說,已超過曆代先君。
寧闕心裏清楚,奉帝是大奉的皇帝。
評價皇帝,不能用普通人的標準。
最是無情帝王家可不是說說的。
就拿先祖文帝來說。
他甚至逼死了自己的親弟弟!
還有先帝,曾處死親舅舅三族!
諸如此類的事,數不勝數。
對奉帝而言,血緣親情沒什麽用。
能為他所用,造福國家才重要。
所以,寧闕也都猜到了。
奉帝肯定會想辦法拉攏神機閣!
卜算子淡定起身。
“老朽隻是山野村夫,不喜朝堂爭鬥,懶散慣了。如今已年過八十,也無多少活頭。承蒙奉帝錯愛,怕是難為大奉效力。”
奉帝臉色變了變。
卻還是保持著微笑。
卜算子這是和他打太極呢。
他說的是整個神機閣!
“閣主年事已高,朕不會強求。”奉帝拂袖揮手,笑著道:“朕希望的是能為其餘弟子謀個出路,他們大部分都是小寧兒師兄,若能同朝為官,朕絕不會虧待他們。隻要閣主同意,朕保證沒人敢找你們麻煩!”
寧闕皺著眉頭,欲言又止。
但是,卜算子卻向他投來道目光。
而後他就緩緩站起身來。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必須要表態。
“奉帝想來是誤會了。”
“嗯?”
“老朽從未阻止弟子出仕。”卜算子站起身來,認真道:“隻要他們願意,或是奉帝首肯,他們自會為大奉效力。決定權並不在老朽這,而在於上!”
寧闕見狀也是起身,笑著道:“皇兄其實無需強求。其實常有神機閣弟子外出,隻要能令他們信服,他們自然願意留下。”
“嗬……倒是朕著急了。”
奉帝沒有再繼續追問。
微笑抬手示意他們坐下。
“話說其餘弟子呢?”
“大部分其實都已到了。”
“哦?”
“他們要給小寧兒個驚喜。”
奉帝若有所思地點頭,笑著道:“看來你們關係很好。既是如此,那朕就放心了。等他們都現身後,朕再設宴款待神機閣的諸位,到那時還請閣主定要賞臉。”
“這是自然。”
卜算子點了點頭。
這也是他不願下山的原因。
不論去往何地,都會受到召見款待。
若是拒絕,就是不給麵子。
“聽說閣主喜歡桂花釀。”
“正好宮中有五年的陳釀。”
“閣主今天可要多喝幾杯。”
太後看向旁邊的胡總管。
後者心領神會,便去傳膳。
卜算子則是點了點頭。
宮中禦膳沒什麽變化。
每道菜都很精美。
倒是這桂花釀的確很可口。
奉帝放下酒樽,又看向寧闕。
“朕記得,老寧王當初就曾領兵進攻高句麗,並且迫使他們遷都。隻可惜礙於天氣寒冷,後勤補給實在是運不上來,隻得選擇後撤。”
“嗯。”
奉帝看向遠處,眼神一寒道:“先帝後來便想到扶持新羅,讓他們自相殘殺,借此製衡兩國。沒想到新羅取而代之後,這幾年是愈發不安分,甚至在暗中和齊王勾結!”
這些事其實他都知道。
隻是這些年來需要處理的事很多。
高句麗沒撕破臉皮,他也懶得管。
他們就算上供,也沒什麽好東西。
充其量也就是些新羅婢。
主要還是他們與齊王勾結。
這事還得歸咎於先帝。
當時為製衡高句麗,就要扶持新羅挑事。而新羅距離長安太過遙遠,便讓齊王負責。從膠東郡港口出發,若是季風洋流合適,漂洋過海個把月就能抵達新羅,還不需要從高句麗過。
所以,他們和齊王關係依舊很好。
“小寧,你有何想法?”
“的確有些。”寧闕起身抬手,“臣大概看過高句麗地圖,北方以扶餘和烏骨城為主。相互關聯,易守難攻。雖是土城,可想要攻下也不容易。隻要被拖至冬天,寒冷的氣候便是大殺器,所以臣有兩點想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
“其一,必須速戰速決。”寧闕指向殿內懸掛著的地圖,“我說的並非是說全盤吞並,而是要火速攻下一座或兩座城,讓奉軍有立足之地。”
“此外還要打通海路,從膠東或是臨淄出發,走海路直插白翎島。這座島極具戰略意義,距離高句麗王城很近。我們將其占領後,可在此操練舟師囤積軍需物資。後續陸軍不斷前進,便可由白翎島確保後勤物資不失。也可走水路,強攻高句麗。”
“所以要發展舟師?”
“是的。”寧闕堅定點頭,“要攻占高句麗,不需要派遣太多兵力,但都得是精銳。並且離不開舟師,必須大力發展!”
不為高句麗,也得為以後考慮。
想要走出去,那就離不開舟師!
正所謂十年陸軍,百年海軍。
但大奉始終不太重視舟師。
畢竟陸地都占不完,遠洋做什麽呢?
目前舟師發展最好的是楚地。
因為他們當地有著很多河流。
南越國也很流行。
像越人皆善舟楫,通水性。
稍微懂些貿易運輸的就知道,海運成本可要比陸運小得多。像大奉運糧主要就是靠人力,北伐時就從千裏迢迢外運來。出發的時候十石糧食,等到雁門關時很可能隻剩下一石……
奉帝若有所思地點頭。
發展舟師可不容易啊……
這將會是筆相當大的支出!
就是個無底洞,很難看到效果。
喜歡心死休妻後,我成大奉最強親王請大家收藏:()心死休妻後,我成大奉最強親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