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陛下救救關中啊!

字數:4121   加入書籤

A+A-


    “聽著!你們是帶著大唐的希望去的!是為了千萬黎庶百姓去的!更是為了你們的富貴去的!”褚遂良拿著喇叭在上百名精挑細選的工匠麵前喊話。
    程咬金在一旁和尉遲恭嘀咕著,“最後一句分明就是為了妻兒老小去的嘿嘿嘿。”
    點“匠”台下,站著的都是工部或民間選出的最強選手,要麽是參與過重大工程的,比如跟宇文愷幹過的,工程也沒多大,也就修個長安城。
    要麽是公認的建築牛人,享譽同事之間的。
    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闔家團圓,整整齊齊,都在長安。
    其中閻立德,閻立本兩兄弟,赫然在列,此次出征後世,劉鬆正的,他倆是副的。
    為此閻立德連李淵的墳包的差事都撂下了。
    全力為了小錢錢,勇闖後世。
    現在,準備進行的是現代化培訓。
    培訓的教官,就是程咬金他們……
    畢竟那麽多人一起去後世出差,還是景區之外,一個人還好,鬧點笑話無所謂,那麽多人,一起鬧笑話,那動靜就大了。
    此時程咬金和尉遲恭一起伺候閻立本啊,太欺負人了。
    “閻郎中呀,嘿嘿,哦不,閻大匠,此次定好好好辦差喔,不然,咳咳,那你春宮圖~”程咬金一臉的賤笑,先給閻立本來一記強心針,這樣工作就積極了!
    閻立本閉上雙眼,淚,流了下來,睜開眼幽怨看向褚遂良,無聲的動了動嘴。
    唇語翻譯:畜生啊~
    “程妖精你這說的什麽話?閻老弟公忠體國,那為了大唐,是鞠躬盡瘁那個死了算逑!肯定不會摸魚的!”
    閻立本:您說得對,我還是死了算逑!
    劉鬆也在,是為了通報情況,在酒店房間裏下的班,此時正在和李世民談著這些天的見聞。
    “高速公路一事,這個需要慢慢來,那後世的路網圖我們也有,就按這個方案來做,抄作業就行。
    這些倒是簡單,隻是這植樹造林,此事怕是難啊。”
    劉鬆也匯報了後世的綠化情況,後世的晉省風貌也給李世民看了。
    李世民看著那叫一個親切啊,這山,這水,都熟啊,就是他老家啊!
    除了城和鬱鬱蔥蔥的樹,他不熟啊。
    “自我們大唐起,中原尤其關中地區已經不那麽適合生存了,到了後世,百姓要一根燒火的柴都得進山才能采到,水土流失,土都隨著水進了黃河,那黃河的水一年比一年渾濁,所謂的後世黃河改道,黃泛,罪在當世啊陛下!”
    劉鬆嚴肅說道,砍樹這事吧,剛開始他還沒怎麽在意,後來一了解,了解了後世如何治理這片土地,看著曆代黃河決口記錄,他也不由得重視了起來。
    按說這也是他的事,工部也管治水呀。
    提前知道源頭治理的方法,他不能不重視。
    “況且,陛下也知……那史書上,移都就食之事,十餘次就食於洛陽啊,我們的八水繞長安,已經養不活百姓了啊!”
    李世民腦袋嗡嗡的,綠化關中,綠化中原,這事,就是後世那樣的本事,也幹了七八十年。
    在沒有顯著利益的情況下,大唐根本不可能幹成這事。
    你和他說水土流失,說黃河決口改道,但這又還沒發生,就算發生了,那些人也會說什麽狗屁的天子失德!
    “此事朕會重點關注,劉卿不必太過擔心,植樹,是一定要的,朕不能讓後世子孫再吃那些苦了……”李世民一時也沒法子拿出什麽方案來,這事還是從長計議。
    劉鬆退下了,但沒有休息,又連軸轉著去安排過幾天要出發的工匠們。
    “兄長!別攔著我!我要和他拚了!褚遂良!你不得好死哇!”一進院子,就看到閻立德拉著閻立本,褚遂良一臉不好意思躲在一邊。
    程咬金和尉遲恭兩個導火索嘛,正蹲著看戲……
    工匠群裏,正議論紛紛:“聽說閻郎中最擅丹青,也不知道那種圖畫的怎麽樣。”
    “嘿你這話說的,閻家是什麽豪族,那閻郎中必然是經驗豐富啊,睡過的……”
    “咳咳!”
    兩個小年輕工匠當即閉嘴:"見過劉侍郎……"
    “快點跑,閻立本衝你們來了……打了白打的……”
    兩人一臉驚恐扭頭看去,壞了,悄悄話聲音大了點!都怪平日裏在工地大聲慣了。
    紅著眼的閻立本:“睡什麽!你給我說清楚!睡什麽!”
    李世民處,長孫無忌,房謀杜斷等一眾智囊都在。
    劉鬆走後,李世民是越想越慌,看著劉鬆藍牙傳過來的資料。
    越看越心驚。
    西周時期,潼關附近的桃林廣闊三百裏,山林川穀美,天材之利多。
    漢初長安周邊還有陸海之稱,這點在劉徹拍的照片裏就看得出來,同一個地方完全不同樣。
    曹操那邊的照片也拍過,已經看不到像樣的森林了……
    到了隋唐,關中地區連燒火的木材都不夠了!
    李隆基和他說過,造宮殿的木材得從嵐勝等州去砍。
    觸目驚心!
    一眾智囊們看的眼眶發紅,他們這一票人本就是隴西關中的世家大族出生的,如今看著關中衰落,那衰落的是關中嗎?那是他們的家!
    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環繞長安的現象一去不複返。
    宋朝三度改道,一發不可收拾。
    以前不知道怎麽辦還好說,如今事實擺在眼前,不能不救。
    但是吧,怎麽救,這就不是朝廷一封聖旨的事了。
    世家和百姓好好的糧食不種去陪你植樹造林?
    傻了才幹這活好吧!
    擺事實?那豈不是直接攤牌景區的事給天下人知道?到時又不知道鬧什麽亂子出來。
    “唉,這劉侍郎,還真給我們丟了個大難題喔。”長孫無忌感覺腦袋懵懵的,自從景區出現,原本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大唐,忽然感覺到處是破洞,哪哪都是問題。
    最近政務量是爆炸式的增加,好在那個開元朝的張九齡幹的很不錯……他要的是權利,不是累死啊!
    房謀杜斷也抓瞎的很,不是說想不出法子啊,要是有後世的組織力和生產力,那完全沒問題, 但現在的大唐。
    算了,遇事不決,後世朝會。
    最終,眾人一致決定:“陛下,此事,交由景區遊客如何?”
    ……
    喜歡曆史大亂燉,我打造華夏千古城請大家收藏:()曆史大亂燉,我打造華夏千古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