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呂宋節度使

字數:4155   加入書籤

A+A-


    接風宴上,一名年輕人被鄭和領上來介紹給了許柴佬。
    年輕人名叫蘇大寶,負責呂宋港口的事宜,或者可以稱呼他的新官名,呂宋節度使,此時的他,臉上還帶著點碳灰沒擦幹淨就來了。
    正是八點前還在景區上班的士卒,托景區的福,每一個在景區工作的人都可以被朝廷完全信賴,最高等級的信賴,畢竟軍隊還得忽悠不著甲領餉,景區的員工不需要。
    再加上方便資源調動和情況監控,鄭和這次出海布點,甭管有沒有經驗,都從景區調人上,不會可以學,可以隨時回景區,大把遊客搶著要獻策呢。
    這次是足足帶了十幾人,後續還得在各個戰略要地安排人。
    蘇大寶的任務說難吧,挺難的,那麽大一個島,他得同化之,慢慢把呂宋王室給搞沒,呂宋人變大明人,坐實自古以來。
    說簡單也簡單,背後的資源太龐大了,遊客心中有幾個沒有點開疆拓土之心,現代不能幹,還不能在景區yy一下了?
    別的不說,現代的資源有些隨手買的東西在古代簡直可以顛覆認知。
    為了保護大明本土紡織業,大明沒有大批量進口的確良,而是慢慢推進工業化,但是南洋嘛。
    成噸的物資,三天,能讓呂宋人永遠記住大明布。
    衣可能還沒啥殺傷力,那食呢?
    有遊客給蘇大寶推薦過各種能讓熱帶植物絕收的玩意,一邊餓死呂宋人,一邊大明做菩薩救世主的戲碼也是有的。
    反正不管計謀用不用的吧,畫了圈的地方必須實控,這就是鄭和此次出海的目的!
    往後的幾天,呂宋土人見識了什麽叫天朝來人,許柴佬的所做已經夠厲害了吧,可這批新來的天朝人更恐怖。
    數不盡的糧食布匹從船上運到港口。
    上千軍容整齊,頭剃成板寸的士卒穿著短袖和綁腿長褲守著港口,手裏的長棍看著不起眼,但有一次士卒幫著土人抓了個搶劫犯,土人們就知道長棍是幹嘛用的了。
    隻雷霆一響,他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場麵,就和巨石砸碎了椰子一樣可怕!
    至於呂宋王室有沒有意見,有,但不敢說。
    土人們有沒有意見?沒有,一點也沒有。
    這群人壓根沒有什麽國家觀念,之前許柴佬在這做好事他們看在眼裏,這群士卒沒事還輪班幫土人打水修房子,教人種田,教人養雞鴨!
    天老爺啊!這比許柴佬還善人!
    更何況,補給碼頭修建,大量要人,管飯,發錢,天朝人帶來了好東西,都得用那個銅板才能買到!
    應募者如雲,雖然東南亞這地方,鑽林子裏隨便掏點就能活著,可活著和過好日子不是一個東西。
    被選去碼頭扛木頭的鄰居,三天吃了半斤肉,幹滿一個月就能給全家換一身大明產的短袖短褲。
    那花花綠綠的,和國王穿的絲綢似的,不比麻布好?
    也不是沒人嚷嚷著大明人是來搶地盤的,可土人不樂意了,人家大明天朝人隻是想要個港口,我們還得了那麽多實惠,你居然有這種想法!天呐!
    國王陛下!此人必是來妖言惑眾的!請斬呐!
    很好,一切都非常順利,此後再無人嗶嗶,國王也不行。
    蘇大寶最近那叫一個春風得意,今天在碼頭送別了鄭和,往後的呂宋補給就全靠他了。
    今天他景區休班,有空看看白天的呂宋。
    穿搭嘛,是遊客推薦的,蛤蟆鏡,玉米芯煙鬥,還有海軍新款的大簷帽,搭配著大明的披風,雖然有點怪,也搞不懂為什麽遊客要這樣推薦。
    但肯定沒錯,衣食父母的安排,必須到位了。
    馬尼拉在大明官方已經改稱了南吳城,給的是東吳的麵子,畢竟他們是第一家到這島上的,探索方麵,還真黑不了江東。
    許柴佬雖然還對大明突然重視此地有點感覺暈乎乎的,但朝廷實力擺在這,他這個總督雖然被分了權,但本身也就是象征頭銜,現在成了蘇大寶的跟班,反而是權利大增,自然是樂意的。
    鄭和是撤了,往蘇門答臘去,但朝廷的船隊還有嘞。
    物資可以景區調運,移民不行呀。
    所以還有個船隊由景區的員工帶著跑南洋專線。
    鄭和前腳剛走,他後腳就到了。
    蘇大寶和許柴佬就是在等著人呢。
    前期的工作,也是修建港口的居住區。
    至於呂宋王的意見,都說了,沒意見。
    但許柴佬還是覺得是不是有點貼臉跳大的感覺。
    南洋華僑,從古開始,遠離中原,難得庇護,有這樣小心謹慎的心也不奇怪。
    蘇大寶對此倒是無所謂,咬著壓根沒點燃的煙鬥,看著遠處即將靠岸的船隊說道:“放心吧老柴,就區區呂宋而已,這一千軍隊能從南犁到北,何況百姓的心可都是在咱這的。”
    對呂宋王室,他是一點好感沒有,海澄縣誌記載,萬曆三十年,華人在呂宋者為呂宋王殺,計捐二萬五千人。
    不直接幹你就不錯了,還給你麵子?想多了。
    話剛說完呢,一個呂宋本地人就扛著木材路過了蘇大寶。
    蘇大寶他是第一次見,但這些天許柴佬可是沒少見。
    比王還牛逼的人在此,他當即放下了木材跪下磕頭。
    嘴裏嘰嘰喳喳的,蘇大寶一句沒聽懂。
    問了問許柴佬,才知道,大概就是見過青天大老爺的意思。
    蘇大寶覺得有意思,正好有個遊客安排的小計策,可以一試。
    於是讓許柴佬叫他起來,順便做翻譯。
    “你問下他叫什麽名字。”
    “回蘇節度,他說他也不知道,打小就沒名字。”
    “巧了,正好,你告訴他,我看他麵相,想必是前宋流落到呂宋的中原遺民,我給他取回漢名如何。”
    許柴佬看了看這土人的樣貌,瘦小,黑黢黢。
    “呃……您確定?這……真有這說法?”
    “嗨,這華夏那麽大,天南海北啥樣的沒有啊,你就說唄。”
    許柴佬嘰裏咕嚕的說完後。
    本以為很扯淡,想著誰會信啊。
    沒想到那土人聽了卻是大喜過望!
    轉向蘇大寶的方向就跪下嘭嘭嘭三個響頭!
    滿眼的激動,淚水說來就來!
    土人也不傻,雖然自己是哪裏來的人自己也說不清楚,但能和天朝扯上關係!
    四舍五入!那就是天朝人啊!
    喜歡曆史大亂燉,我打造華夏千古城請大家收藏:()曆史大亂燉,我打造華夏千古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