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戰國,秦起於微末

字數:4830   加入書籤

A+A-


    【吳國國君闔閭去世後,夫差繼位。
    孫武又輔佐夫差打敗了越國,越國國君勾踐被迫入吳為奴。
    公元前484年,孫武的此生至交伍子胥被構陷賜死。
    伍子胥知曉越國兵力尚存,勸諫夫差對越國用兵以絕後患,然夫差不聽,且聽信讒言以為伍子胥有謀反之意,遂賜死伍子胥,屍首還被夫差投入錢塘江中。
    至交的冤死,讓孫武對吳國徹底失望,不再為吳國效力,轉而隱居鄉間,潛心編纂完善他的兵法。
    《孫子兵法》共十三篇,涵蓋練兵、戰略運籌、作戰指揮、戰場機變、軍事地理等。
    特殊戰法中還涵蓋有間諜戰、火攻。
    《孫子兵法》還強調情報信息對戰場勝負至關重要。
    即:“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又強調對待戰事必須慎重。
    即:“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強調有能力的指揮者,必須掌握戰場主動權。
    即:“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可擴展理解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絕不被敵人牽著鼻子走,並要牽著敵人的鼻子走。)
    等等極具開創性的戰爭思想,哪怕曆經了兩千五百年,世界戰爭從冷兵器到熱兵器,再從熱兵器到現代化戰爭。
    《孫子兵法》出於本質的軍事思想,仍然具有極為廣泛的實質應用。
    以至不局限於國內,連國際上深諳軍事的專家學者,仍對《孫子兵法》抱以虛心向學和推崇之心。
    而在公元前473年,既不聽伍子胥勸諫,又失去了孫武的吳國,最終被越王勾踐覆滅,吳王夫差愧於亡國,自殺身亡。】
    後續天幕逐一將《孫子兵法》全部內容投送到各個時空。
    先秦之前的各朝代帝王君主,都因孫子兵法大漲見識。
    都驚歎於打仗絕不隻靠人數多寡,兵法一道竟涉及如此之廣,如此深奧……
    而此時從天幕知曉吳國會因為自己的愚蠢自大,而亡於越國的夫差驚愕不已。
    更是悔恨自己不聽伍子胥勸諫還殺了他。
    可是此時的勾踐早已在十年前,就靠忍辱負重回到了越國,此時再要攻打越國挽回局勢還來得及嗎?
    夫差急忙與身邊臣子問道:“孫武孫老將軍呢!?快請他出山回來!”
    大臣不知所措道:“孫,孫老將軍隱居已有多年了,鮮有人知曉老將軍現居何處。”
    夫差怒道:“那還不快去找!”
    ……
    【春秋戰國時期的戰亂不斷,蒼生受苦,也催生出了眾多求變之思想,以及欲靠思想變革改變這一局麵的偉大先賢們。
    一生尋求上善若水,編纂《道德經》,開創道家的老子。
    繼承孔子思想,提出“民為貴,君為輕”,發揚儒家的孟子。
    開創諸多器械工具和建築形製,使華夏因他而更多一份輝煌的魯班。
    在光影、數學等諸多科學領域有精深造詣,更站在最底層勞動者立場上,提出兼愛非攻,開創墨家的墨子。
    以法治國,以法強國的商鞅,是為法家代表。
    專注於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的研究的醫家扁鵲。
    鑽研兵法,尋求以軍事統一國家的兵家。
    重視農業生產,重視農民之生死的農家。
    縱橫家、陰陽家、名家、雜家……
    莊子、荀子、鬼穀子、韓非子、許行、孫臏、張儀、晏子、屈原……
    他們猶如天空中璀璨的繁星,踐行著各自遠超時代的前沿理念,窮盡一生去追尋著他們心中理想的大同世界。
    那是一個真正群星璀璨的時代。
    他們偉大且富含深刻智慧的思想,也深遠指引著後世的人們向理想中的世界努力前行。】
    大禹感歎道:
    “原以為後世這一千多年盡是各種私欲交雜導致戰亂頻發,大道崩壞,沒想到也會誕生如此之多的賢者。
    不知道東周這個混亂的時代,和遺毒一千多年的分裂,能否在他們的手中徹底終結,真正實現一統。
    若是再多拖延下去,我真怕那個後世,還能否像上蒼展露的那樣繁榮富強。”
    ……
    【經過春秋和戰國五百多年曠日持久的交相攻伐,最終形成了戰國時代最強大的七個國家,分別為齊、楚、燕、韓、趙、魏、秦。
    五百多年的亂世紛爭,五百多年天下百姓的動蕩苦楚,統一的渴望早已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形成已久。
    而統一的使命,也將在這七個國家裏終見分曉。
    公元前905年,秦國的先祖因養馬有功,被周天子封為附庸國。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陽,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秦穆公時,秦國打敗西戎,開地千裏,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實施變法,改革戶籍、土地、稅收、行政區劃,實行軍功賜爵,製定嚴格律法,秦國開始變得國富兵強。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正式稱王,任用張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秦惠文王在位第七年,燕、趙、魏、韓、齊,五國諸侯聯合匈奴伐秦,秦國大勝,斬首八萬兩千餘,第一次擊敗諸侯國聯軍,兼並巴國和蜀國。
    秦武王繼位第二年,設立丞相製,第三年攻占韓國宜陽,斬首六萬,然舉鼎意外而亡,在位四年。
    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繼位,任用白起為將軍,期間魏韓兩國聯合攻秦,在伊闕之戰中,白起大破魏韓聯軍,殺敵二十四萬。
    自此秦國攻城掠地,開疆拓土,再無一國能抵擋秦國的兵鋒。
    秦昭襄王在位第二十九年,白起攻占楚國都城,後攻打趙國,白起與趙國統帥廉頗對峙,兩軍陷入僵持。
    秦國使用反間計,趙國中計,臨陣換下廉頗,由趙括領兵。
    白起於長平擊敗趙國,坑殺四十萬趙國降卒。
    至此秦國已成為最強的諸侯國,統一天下已成定局。
    公元前256年,周天子聯合六國攻秦,但被秦軍擊敗,秦昭襄王惱怒之下出兵滅亡東周。
    前255年,秦軍拆毀周王室宗廟,將祭祀禮器和九州鼎運回秦國,同年末代周天子周赧王鬱憤而終。
    自此存在了七百九十年的周朝宣告滅亡。
    公元前251年,秦孝文王繼位。
    在呂不韋幫助和政治運作下,嬴異人從趙國逃回,並成為太子,嬴異人的兒子嬴政,也得以從趙國回到秦國。
    公元前249年,嬴異人繼位,僅在位兩年後去世,年僅十三歲的嬴政繼位。
    公元前238年,與嬴政母親趙姬通奸的嫪毐,與趙姬相商意圖殺死嬴政,讓他們私通生下的孩子繼承秦國王位。
    趙姬竟同意殺死自己的長子嬴政,卻未想過嬴政死後,她與嫪毐私通生下的孩子絕無可能得到秦人認可,秦國的朝堂也將因她發生嚴重動亂,秦國一統天下的曆史也或因她而改變。
    然而嬴政也早已勘破了嫪毐的意圖。
    嫪毐的政變失敗,參與政變的嫪毐門客盡數被殺,嫪毐也被五馬分屍,並誅三族。
    嬴政痛恨母親對自己的絕情,但終究沒有殺了她,隻是當著趙姬的麵摔死了兩個私生子,並囚禁趙姬於雍城。
    隨後嬴政罷相呂不韋,徹底掌控秦國的朝堂,並起用李斯、尉繚等人。
    自此,嬴政開始了統一六國的使命。】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