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秦亡(其二)

字數:5164   加入書籤

A+A-


    過了一陣後。
    天幕繼續呈現大秦滅亡的第二件重大變故。
    【始皇帝的過早離世,尚不足以成為大秦滅亡的直接原因。
    真正導致大秦帝國在始皇帝駕崩六年後瞬間崩塌的,源自一場後果嚴重的篡改旨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第十一年。
    始皇帝第五次出巡,在平原津突然病重,行至沙丘病亡。
    當時隨行之人中,有始皇帝的兒子胡亥、丞相李斯、宦官趙高。
    始皇帝臨終前立下遺詔,讓蒙恬和扶蘇回鹹陽操辦他的喪葬。
    如此安排即是默認由扶蘇繼位為皇帝。
    但是胡亥、趙高、李斯三人秘不發喪,竟篡改始皇帝詔,改立胡亥為太子。
    並在詔書中,指責皇長子扶蘇和蒙恬率領數十萬將士戍邊多年未能立功,且扶蘇屢次上書指責始皇帝所實施行的政令,於此,令扶蘇和蒙恬自殺謝罪。
    胡亥和趙高篡改遺詔的動機顯而易見。
    而李斯與這二人同流合汙的原因,或許在於扶蘇尊崇儒學,提倡以仁治國,而他是法家代表,奉行的是以嚴苛律法治國,擔心扶蘇繼位後他的丞相地位不保。
    也或許是在趙高和胡亥的要挾下,李斯最終同意了篡改遺詔。
    李斯的同流合汙,也導致了篡改遺詔再也無法挽回。
    最終遠在長城戍邊的扶蘇接到被篡改的旨意後,以為父皇真的如此埋怨不喜他。
    期間蒙恬極度懷疑旨意的真實性,再三請求與始皇帝查明旨意真相,可卻被使者押入獄中,無法阻止扶蘇自殺。
    最終扶蘇在使者的見證下自刎而死,與始皇帝同年逝世。
    蒙恬也被卸去兵權押解陽周,三十萬大軍由王離接管。
    之後胡亥繼位。
    在趙高的教唆下,將與扶蘇親近的蒙恬、蒙毅紛紛逼迫自殺。
    其他手握權力也有能力的大臣和將軍,也紛紛被胡亥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換上趙高信任的人。
    其中就包括了幫助胡亥登基,卻手握重權的李斯,被腰斬於市,夷三族。
    並且為始皇帝下葬時,胡亥將宮中沒有子女的始皇帝嬪妃全部賜死殉葬。
    為鞏固權利,胡亥還將十二個有潛在威脅的兄弟,於鹹陽公開處死。
    如此不止,又極度殘忍地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用巨型石碾生生碾死,其他兄弟也陸續被捕殺,以絕後患。
    即便按照宗法製,女兒沒有繼承權,胡亥也仍然沒有放過他的姐妹們。
    至此,始皇帝的二十三個兒子,十個女兒全部被胡亥殺死。
    期間胡亥還大量征發徭役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橫征暴斂之下,大秦百姓苦不堪言。
    而胡亥又實在是個無能帝王,整日驕奢淫逸,朝堂政事幾乎隻會聽從趙高的建議。
    如此殘暴近乎自取滅亡的統治之下,大秦很快走向了滅亡。
    全國各處發起了起義。
    由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於大澤鄉率先打響了反秦的攻勢。
    沛縣小亭長劉邦,亦在此時響應起義,舉兵三千。
    但因缺乏經驗和力量,陳勝、吳廣的起義軍很快便被大秦最後一位強將章邯,率領驪山刑徒組建的軍隊鎮壓。
    但是起義滅秦的大勢已經席卷全國,六國殘餘勢力也紛紛在這時發起滅秦的戰事,其中以楚國舊貴族項羽率領的楚軍最為強大。
    王離率領的秦軍主力都被項羽所破。
    章邯的刑徒軍雖有二十萬之眾,且戰力不低,即便與項羽作戰也難分上下。
    然而他身後的胡亥過於昏聵,並且孤軍作戰注定會被一點點消耗而死。
    章邯深知這樣的胡亥,不值得他帶著二十萬悍勇作戰的苦命刑徒們為他陪葬,於是投降了項羽。
    然而項羽擔心進入關中後,大批降卒無法節製,遂坑殺二十萬刑徒降卒。
    正是這個決定,讓項羽徹底坐實了殘暴之名,也失去了舊秦民心助他逐鹿天下。
    章邯追悔莫及,隻能假意歸入項羽麾下,企圖積蓄力量殺項羽以複仇。
    當是事與願違,章邯按項羽派遣,在後續與韓信作戰失敗後,自殺身亡。
    大秦最後的防線徹底淪陷。
    大秦雖在嶺南還有趙佗的三十萬大軍,但當時的百越並未被完全剿滅,一旦嶺南兵力被抽調,桂林、象郡、南海三郡極有可能不保,且會被迫麵臨起義軍和百越軍南北夾擊。
    另外馳援關中千裏跋涉,失去中原供給後,糧草儲備根本不夠大軍跋涉千裏作戰。
    尤其秦二世殘暴至極,趙佗也不願為秦二世這樣的帝王效死命,最終選擇了固守嶺南。
    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劉邦率起義軍攻下武關,鹹陽危在旦夕。
    趙高自知哪怕胡亥再愚鈍也一定會怪罪於他,於是趙高先一步帶領鹹陽令閻樂攻入秦王宮,逼迫胡亥自殺。
    趙高妄圖篡位自立,但因為眾官員百般阻撓,於是隻能另立贏氏宗親子嬰為皇帝,子嬰自認大秦淪喪他不配稱帝,於是去帝號,稱秦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不久趙高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以報大秦因趙高亡國之血仇。
    後劉邦兵臨鹹陽城下,沒有反抗力量的子嬰出城投降了劉邦,劉邦善待子嬰。
    一個月後,公元前207年,項羽進入鹹陽,屠城縱火,子嬰被腰斬以泄義軍對大秦之恨。
    至此,大秦滅亡。】
    嬴政張著嘴,太多的憤恨讓他眼眶通紅,直直落下淚來。
    震怒的事情一時間出現太多,以至於他沒能第一時間做出命令。
    嬴政轉過身,麵上雖無表情,可手上還掛著血的秦王劍卻在微微發著顫,透露著始皇帝此刻心中悲憤到極致演變為的沉默。
    “蒙毅,去把胡亥和趙高抓來,不可讓他們逃了。”
    始皇帝這話是對李斯說的,但又並不是對李斯說的。
    蒙毅即刻領命,動身帶兵迅速趕往胡亥宮邸。
    李斯慟哭著,也不為自己尚未作下,卻在未來作下的罪行辯護,直接跪拜告罪道:
    “大秦亡國始於臣,臣,罪該萬死。”
    “你矯詔該死,害死扶蘇該死,罔顧大秦國運隻為一人私欲,更是該死!”
    李斯不知是為大秦悲慘的未來痛哭,還是為自己悔恨落淚,取下冠帽,褪去官服。
    再次跪拜道:“臣,愧為大秦臣子,甘願領死。”
    嬴政猛然舉起了劍。
    但卻懸在空中沒能直接斬下。
    李斯自嬴政二十一歲正式掌控大秦權力開始,便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嬴政統一六國。
    後又主張廢除分封製,推行郡縣製。
    李斯還參與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輔佐著嬴政一步步成為千古一帝。
    殺一個有罪的臣子,嬴政可以毫不遲疑。
    但是殺他,嬴政會猶豫,會考慮利弊。
    如此考慮一多,殺心就會消散大半。
    最終還是放下了秦王劍,隻問道:
    “你篡改遺詔助胡亥登基,卻被胡亥腰斬,夷三族,李斯,你作何感想?”
    李斯伏在地上,泣道:“臣悔恨,更悔恨大秦亡了……”
    嬴政深深歎了口氣。
    “李斯,今後你不再是我大秦的丞相了。
    但大秦還需要有能臣治國,更需要有清廉不爭的能臣治國。
    你家中私財全部抄沒,罷你丞相之職,降為長史,今後務必衷心為國朝政事進言進諫,不可再懷揣謀權之心。
    就像當初我為秦王時,發掘你做我的幕僚一樣。”
    李斯鼻涕眼淚糊了一臉,意外地仰看著嬴政。
    神色徹底動容,猛地再一磕頭。
    感激涕零地隻吐了一字:“諾。”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