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大秦天王苻堅

字數:4507   加入書籤

A+A-


    【後趙和冉魏政權消亡後,再回過頭來看另一位影響天下大勢,也是原本最有希望結束五胡亂華的人物,苻堅。
    苻堅的爺爺苻洪,雖然與成漢政權同屬於氐族,但符洪所處氐族分支位於甘肅和陝西一帶,而成漢政權位於西南蜀地。
    距離較遠導致缺乏聯係。
    而距離苻洪更近的前趙南匈奴政權,不僅實力更強,還有接納其它民族加入的利好政策。
    於是身為氐族人的苻洪帶領部眾在前期加入了前趙政權。
    後來前趙皇帝劉耀和羯人首領石勒發生分裂,漢趙政權分裂成了前趙和後趙。
    前趙不敵,在洛陽之戰大敗。
    苻洪向西退居隴山蟄伏了一段時間,因為後趙皇帝石虎的主動拉攏,便又投靠了石虎。
    得到石虎重用後的苻洪,有了更多資源和發展空間壯大自己的氐族勢力。
    公元349年,石虎去世。
    同年後趙太子石世被廢,石遵在冉閔的幫助下登基。
    冉閔知曉苻洪勢力已經壯大,手握五萬氐族精銳威脅到了後趙,於是勸說石遵除掉符洪。
    石遵聽言免去了苻洪都督一職,但沒有狠下心殺掉為後趙立下諸多戰功的苻洪。
    苻洪心懷怨恨,於是派遣使者歸降了東晉。
    公元350年,東晉朝廷授苻洪為氐王、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封廣川郡公。
    但是苻洪雖然接受東晉的冊封,卻並非真心歸附東晉。
    降晉隻是權宜之策,他的目的是想借東晉的名義,為自己謀取關中地區提供便利。
    苻洪脫離後趙以後,開始收攏秦州和雍州的流民,其中包括氐族、羌族和漢族。
    在枋頭今河南鶴壁)被共同推舉為盟主,此時苻洪的部眾已達十餘萬。
    但是同年,苻洪被後趙降將麻秋毒害而亡。
    麻秋的目的可能包括奪取苻洪的十萬兵馬,也可能是出於對後趙的忠誠,報複投降東晉的苻洪。
    苻洪死後,麻秋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殺死,並接掌了苻洪的部眾。
    苻健按照苻洪的遺言進駐關中。
    因為後趙政權滅亡,冉魏政權建立,此時占據長安的是後趙勢力杜洪。
    杜洪也在名義上投靠的東晉。
    苻健按照東晉給他冊封的官職,迷惑了杜洪,在潼關之戰中打敗了杜洪的將領,後續擴大戰果,一舉攻入長安。
    奪取長安後,苻健深知政權合法的重要性。
    他派遣使者向東晉報捷,並與東晉臨賀郡公桓溫修好,名義上為東晉收複北方淪陷的故土,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東晉的認可,減少了外部的壓力。
    同時,他仿照魏晉製度建立中央機構,任命文武百官,采取州、郡、縣三級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政治體係。
    並施行寬政,多次減免稅收,免除後趙的嚴苛製度,倡導勤儉節約,並且派人查訪民間疾苦,這些舉措贏得了關中各民族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但是在公元351年,苻健在長安建立了秦國,是為前秦政權。
    這讓自認為華夏正統的東晉惱怒。
    前秦政權被東晉視為“僭偽”。
    於是派兵攻打前秦彰顯東晉的正統地位,維護漢族王朝的尊嚴和榮譽。
    但是被苻健分別於公元351年的“五丈原之戰”,和354年的“桓溫北伐之戰”兩次擊退了東晉兵馬。
    前秦政權得以保存延續。
    公元355年苻健病逝,其子符生繼位。
    但是苻生性情殘暴,殺人如兒戲,盡誅八位顧命大臣,濫殺無度,導致朝廷上下人心惶惶,人心盡失。
    豪強大族們紛紛扶持有學識和政治抱負的苻堅,希望由他來帶領眾人推翻符生。
    苻堅以迅雷之勢成功發動了政變,砍下了苻生的頭顱。
    宗室大臣們都推舉苻堅當皇帝,而苻堅推辭,認為自己哥哥苻法年長自己,理應由哥哥來當皇帝。
    而苻法則表示此次誅殺苻生全都是苻堅的功勞,而且苻堅是嫡子,自己雖年長卻隻是庶子,這個皇帝理應由弟弟苻堅來當。
    於是,19歲的苻堅,於公元357年即位成了前秦的第三代君王。
    不過苻堅並沒有稱皇帝,而是自降皇帝尊號為天王,史稱大秦天王。
    這正是苻堅學識才智的體現。
    因為當時的東晉仍然是正統王朝。
    不稱帝的目的在於減輕其他勢力對前秦政權正統性的質疑和抵觸,也為了不與東晉站在對立麵,進而拉攏漢人,為後續的發展創造相對有利的政治環境。
    單從這一點來看,苻堅的戰略規劃就比冉閔強得多。
    並且苻堅根據當時中原大地各民族百姓混雜,各政權民族主義排他性的特點,製定出了團結各民族,天下為一家的政治理念。
    自幼學習儒家經史典籍的苻堅,深知漢文化的先進性。
    於是為了團結各民族,也為了保持文化與科技先進,苻堅以氐族人的身份卻重用漢族士人。
    尤其是毫無保留地信任漢人王猛,重用他為丞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王猛出身寒微,降生時西晉已經滅亡,年少時顛沛流離,但仍不放棄學習,尤其是從書中學習救世之法和用兵之道。
    因為出身太過寒微,不像豪門世家的王羲之隻靠出身就能位居高官。
    王猛沒能在東晉謀得官職,卻與前秦的苻堅隻靠一場促膝長談就得到了重用。
    在苻堅的支持下,王猛幫助苻堅抑製貴戚豪強,加強集權,選拔賢俊,實行法治。
    苻堅另一邊還積極推行漢化改革,在各州郡修建學院。
    鼓勵其他少數民族的子弟入學讀書,培養他們的道德觀念和文化素養。
    苻堅每月都會親臨太學考拔學生,對學習優秀的學生給予獎勵。
    苻堅在官員的選拔和任用上,不局限於民族身份,而是根據個人的才能和品德來選拔。
    他的官吏體係中不僅有氐族官員,還有眾多漢族、鮮卑族、羌族等各族官員。
    這種做法打破了民族之間的政治隔閡,讓各民族都有機會參與到國家的治理中來,增強了各民族對前秦政權的歸屬感。
    苻堅推行重禮尊法政策,嚴懲不法貴族,使得社會治安和風氣大為好轉。
    苻堅還勸課農桑、減免租賦等政策,促進了農業發展。
    同時又積極修建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為各民族之間的商貿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
    諸多政策極大增強了民眾對政權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維護前秦的統治穩定。
    苻堅之於王猛,就像是劉備之於諸葛亮,秦孝公之於商鞅。
    他們二人相輔相成,很多政策的提出與施行,實則也說不清究竟是他們兩個中誰主張的。
    但最終呈現的結果,就是前秦的國力在諸多政策加持下迅速提升。
    這使得前秦在後續剿滅多個胡人政權,統一華夏北方大地的諸多戰事中無往而不利。】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