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白衣將軍陳慶之

字數:4934   加入書籤

A+A-


    【陳慶之,公元484年至539年,南梁名將,義興郡國山縣後世江蘇宜興)人。
    陳慶之出身貧寒,早年是梁武帝蕭衍的隨從。
    蕭衍在造反成為皇帝之前帶過兵,當時又處於多事之秋,陳慶之在與梁武帝的日常交往中多有談論軍事,且表現出一定的天分,這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基礎。
    公元502年,蕭衍攻入建康,蕭寶卷被殺。
    同年,蕭衍接受蕭寶融“禪位”,南齊滅亡,蕭衍改國號為梁,史稱梁武帝。
    陳慶之也因為從龍之功得到梁武帝信任。
    公元525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亂不成,獻出徐州請求歸附南梁,陳慶之被任命為武威將軍,護送南梁豫章王蕭綜前去接管徐州。
    北魏方麵派出兩萬兵馬意圖奪回徐州。
    北魏將領丘大千築起堡壘防禦,卻被陳慶之率領的兩千精銳一戰便將其擊潰,陳慶之由此初顯實戰才能。
    梁軍本以為已經占領了徐州,士氣大振。
    可此時作為梁武帝兒子的蕭綜卻突然叛逃北魏。
    因為他認為自己的真實身份是前朝齊國皇帝蕭寶卷的遺腹子。
    蕭衍攻破建康後霸占了他的母親,蕭綜的母親生下蕭綜後,在其十幾歲時告訴蕭綜他是蕭寶卷的遺腹子。
    曆史對蕭綜究竟是蕭寶卷還是蕭衍的兒子存疑。)
    蕭綜便認為蕭衍一旦知道自己的身世一定會將他處死。
    於是借此機會叛逃北魏。
    最高統帥的蕭綜突然叛逃北魏,這讓駐守徐州的梁軍頓時潰散,北魏趁機攻入徐州。
    梁軍損失十之七八,唯有陳慶之率領麾下將士全力攻破城門,連夜撤離,人馬得以保全。
    此戰雖然一無所獲,還損兵折將,但陳慶之身處絕境依然率領部下奮戰到底,這讓梁武帝對其更加信任。
    於是回國後,陳慶之便被封為宣猛將軍、文德主帥。
    時年陳慶之41歲。
    公元526年,陳慶之隨安西將軍元樹北伐出征壽春。
    北魏豫州刺史李憲築起兩座城池對抗南梁,陳慶之率軍攻擊,最終使北魏軍力不敵遭遇潰敗,李憲獻出壽陽城投降。
    此次作戰,梁軍共攻克五十二座城池,俘獲七萬五千名俘虜,陳慶之因功調任東宮直閣,還被封爵為關中侯,聲名大振。
    公元527年,陳慶之跟隨領軍將軍曹仲宗,隨其進攻北魏渦陽。
    北魏派遣十五萬大軍前來增援。
    梁魏兩軍展開對峙,自春至冬,經曆了數百場戰鬥,人馬疲憊,士氣低落。
    北魏的援軍又要在梁軍的後方修築營壘,主將曹仲宗擔心腹背受敵,便想要撤軍。
    陳慶之考慮到大軍出征已近一年,耗費糧草物資巨大,並且魏軍已成合圍之勢,若軍隊每個人都隻想逃命,必然會被魏軍一路銜尾追擊,以至損失慘重。
    於是極力反對撤軍,謊稱有皇帝密詔,命令眾將士務必隨他與魏軍死戰到底。
    主將曹仲宗佩服陳慶之的魄力,便聽從了他的意見,並積極派遣梁軍主動出擊。
    當時魏軍建築了十三座城寨,想要以此包圍梁軍。
    陳慶之在夜色掩護下,出動騎兵突擊魏軍,連克四個營壘。
    渦陽戍主王緯聞訊,獻城降梁。
    其餘九個城寨聞風軍心大亂,隨後也相繼潰敗。
    此戰梁軍大勝,殺敵甚多,渦水都被屍體堵塞為之斷流,並收降魏軍三萬餘人。
    南梁因此戰得以開疆拓土,在渦陽設置西徐州。
    公元528年,北魏爆發嚴重內亂。
    北魏孝明帝元詡漸漸長大,與把持朝政、生活淫亂的母親矛盾越發激烈。
    孝明帝試圖奪回權力,甚至密詔地方軍閥爾朱榮進京勤王。
    胡太後為了繼續掌權,狠心毒殺了皇帝,也就是她的親生兒子,謊稱剛剛出生的孫女為皇子,改立她為皇帝,史稱“元姑娘”。
    後來胡太後見自己局勢仍然為自己所控,便又廢了女兒身的元姑娘,改立三歲的旁係宗室元釗為帝。
    軍閥爾朱榮借機率領大軍進攻洛陽。
    爾朱榮得勝後,將胡太後與三歲小皇帝元釗投入黃河淹死。
    並縱兵屠戮北魏宗室朝臣兩千多人。
    一時之間,黃河河水都被鮮血染紅,史稱“河陰之變”。
    此事件過後,北魏的朝政完全被爾朱榮掌控,扶持的皇帝成了傀儡。
    北魏北海王元顥,為了複仇和自保投降梁朝,並請梁朝出兵幫助他稱帝。
    梁武帝也有意借機北伐,於是冊封元顥為魏王,由陳慶之率軍護送元顥北歸,意圖扶持北魏新君成為南梁的傀儡政權。
    按理如此重要的北伐行動,動輒都該以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出征,可是此次梁武帝卻不知出於什麽原因,隻讓陳慶之率領七千人出征。
    但就是陳慶之率領的這七千人,居然真的一路北伐曆戰足足四十七次,就連北魏國都洛陽都被其攻克。
    而這七千人是陳慶之親自挑選訓練出來的絕對精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慶之平時在軍中與士兵同吃同睡,毫無架子,深得士兵愛戴。
    在戰鬥中,他又善於激勵士兵,使部隊具有強大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這些士兵彼此之間十分熟悉,配合默契,曆經百戰,作戰經驗極為豐富。
    陳慶之在這支軍隊中擁有絕對的威望,並且人人身穿白袍,這便是白袍軍。
    公元529年,陳慶之率領七千白袍軍,帶領元顥從銍縣出發,攻克滎城,來到睢陽。
    北魏將領丘大千率眾7萬魏軍分築九城,以抵禦陳慶之。
    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就攻占了對方三座城壘,丘大千被迫投降。
    北魏又派兩萬羽林軍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
    魏軍雖然據城而守,防備嚴固。
    但仍然被陳慶之攻陷其城,全殲兩萬北魏羽林軍,並俘虜其主帥。
    之後北魏又派七萬羽林軍守滎陽,對抗白袍軍。
    魏軍兵力眾多,滎陽又城堅牆高,陳慶之一時攻克不下。
    與此同時,魏軍還有大量援軍正在趕來支援,白袍軍孤軍奮戰,形勢危急。
    陳慶之冷靜安撫麾下,告知將士們敵人援軍多為騎兵,唯有盡快攻克滎陽獲得城內的糧草物資補充,據城而守,才有繼續應對敵軍開辟新局麵的可能。
    之後陳慶之親自在陣前擊鼓,激勵白袍軍士氣。
    果然在將士們身處絕境的強攻之下,滎陽被攻克。
    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獲得了數不勝數的牛馬穀帛。
    不久北魏援軍趕到,陳慶之派出三千白袍軍與之廝殺。
    北魏援軍幾乎全軍覆沒。
    陳慶之不過多停留,趁勢向虎牢關進發。
    北魏守將懼怕白袍軍,於是不戰而逃,放棄虎牢關重地。
    虎牢關的失守,讓白袍軍可以不受阻地迅速直逼洛陽。
    很快,北魏京城洛陽也被白袍軍一舉攻占,北魏皇帝連夜逃跑。
    自此黃河以南大片領土重歸南朝占領。
    白袍軍此次北伐曆時十四個月,曆戰四十七次,連下北魏三十二城。
    這一軍事曆史上的壯舉和巍巍戰功,也讓白袍軍就此成為傳奇。
    千軍萬馬避白袍的典故也由此而來。
    可是遺憾的是,白袍軍的人數終究太少,也直接導致了白袍軍之後血戰到幾乎全軍覆沒……】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