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晚唐風雲(二)

字數:4262   加入書籤

A+A-


    剛剛看到唐憲宗李純的元和中興抱以極大期盼的李世民,緊接著卻又看到了唐穆宗李恒怠惰朝政,致使元和中興好不容易建立的向好局麵完全喪失,且還爆發了嚴重的黨爭。
    大唐非但沒有趁著有利的局麵往好的方向發展,反而情況越發惡化。
    心情跌落穀底的李世民,氣到麵目都變得猙獰起來。
    “雖說這李恒是被宦官擁立的。
    上一朝皇帝給他留下了宦官專權、官員結黨營私、藩鎮隱患未除等諸多弊病。
    但隻要他繼位成了我大唐皇帝,他就該想盡一切辦法,傾盡一切努力去解決這些弊病!
    而不是得過且過,畏懼形勢之艱難就什麽也不做,隻顧安閑度日,如此置我大唐國祚和天下百姓於何地!?”
    ……
    嬴政也大感失望道:
    “即便有好的製度,但也絕不是放任自流就可以什麽都不用管了。
    科舉製、三省六部製、募兵製都很不錯,但也仍然存在弊端。
    科舉製推行之初當然需要大量取士替代舊有冗官,當屍位素餐勾結世家的官員都被替換後,自然也就是提高取士標準,減少新進官員數量的時候。
    放任不管,不加以調整,必然會造成新的冗官局麵。
    朝政開支大幅增加,百姓賦稅加重、軍費不足、諸多影響接踵而至。
    取士容易,罷士難。
    到那時候再要解決冗官問題,就得考慮如何平息天下士人的怨氣了。
    不過科舉到了後麵也有另一條路可以走。
    像後世一樣大辦學校,改科舉為傳課授業,培養眾多有學識和技藝的能人為國所用。
    無需增設過多官位,有真才實學者,自然能依靠自己的才學獲得遠高於普通百姓的財富。
    國家也能借此快速發展,變得富強。
    不過前提是糧食產量要跟得上,要能夠養活不事農耕的大量學子。
    要是有後世的高產作物,我大秦就能迅速實施這些快速發展強國的政策。
    而三省六部製將官員職權細分,的確遏製了權臣威脅皇權的情況。
    但過於細分的職權又妨礙了政令的實施,官員們為了方便自己行事,保住自己的官位,勢必就會官官勾結,形成政治聯盟。
    皇帝想要平衡權力,避免一家坐大威脅皇權,就得扶持起來另一個政黨與之形成平衡。
    如此又造成了官員們互相打壓,排斥對方的黨派,有誌向的官員想做實事都沒有施展機會,不得不站隊加入黨派。
    朝政就又得變得混亂,百姓受累。
    要想皇帝能夠安心放權,讓官員無需拉幫結派就能一心履行為官的職責,怕是還得建立李斯所說的第七部。
    由他們監察官員濫用職權,接受官員們的相互檢舉。
    皇帝本人也更要將軍權牢牢抓在手中,兵部、戶部、節度使等重要官職必須選用賢明親信,且定期調換,決不能讓其世襲。”
    ……
    【公元824年,唐穆宗死後李湛繼位,他是大唐的第十四位皇帝,唐敬宗。
    然而唐敬宗在位期間,也是不理朝政,沉迷於遊樂,致使政治腐敗,統治階層內部矛盾尖銳。
    公元826年,唐敬宗被宦官劉克明等謀害,年僅18歲。
    原因在於劉克明是個假太監,他在後宮與宮女淫亂,後來甚至與李湛的妃子董淑妃有染。
    一次李湛打獵時,不小心射中了劉克明,劉克明做賊心虛,以為自己和董淑妃的奸情被李湛發現了。
    他害怕李湛追究此事將他處死,所以趁著大權在握,決定先下手為強。
    李湛死後,由於年歲不大沒有子嗣,太監們扶持李湛的弟弟李昂繼承皇位,即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還未即位時就喜歡讀《貞觀政要》,暗自以唐太宗為榜樣。
    繼任皇位後,他勵精圖治、著意整頓朝綱,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但朝廷政局,連同神策軍都被宦官勢力左右,這讓唐文宗對宦官專權的局麵深惡痛絕,一直想奪回大權。
    於是唐文宗聯合大臣,密謀鏟除以仇士良為首的宦官勢力。
    但是因為謀事不密,仇士良提前察覺。
    於是仇士良命令神策軍進入宮中大開殺戒。
    宰相王涯、賈餗、李訓、舒元輿被殺,其他重要朝官如王璠、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韓約等也被族滅。
    數以百計的官員在一天之內被殺。
    一時間朝堂之上血流成河。
    因為宦官們對神策軍經營已久,在軍中積極培植黨羽,對神策軍掌控極強。
    這也是宦官專權難以根絕的最大阻礙。
    而一切的起因,也是因為此前的皇帝視太監為親信,信任到將禁軍權力都交給了宦官。
    這場嚴重的政治動亂,導致大唐的頂層官僚體係崩塌,宦官徹底掌控大權,唐文宗近乎被軟禁,國家走向了更黑暗的深淵。
    這便是曆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
    沒多久,壯誌未酬的唐文宗悲憤而死,年僅三十一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公元840年,唐文宗的弟弟李炎繼承皇位,即唐武宗。
    曆史上能夠以“武”為諡號的皇帝,多數都有名副其實的重大軍事功績。
    唐武宗李炎的功績,也的確配得上這個諡號。
    唐武宗雖然是被宦官擁立,但他也繼承了兄長和大唐曆代賢君的誌氣,勢必要在自己的手中解決宦官之弊。
    他即位後采取欲擒故縱的方法迷惑宦官,並采用以敵製敵的策略,挑動宦官集團內部的對立。
    以此成功削弱了宦官的權力。
    期間仇士良也有反擊。
    仇士良在禁軍中傳播宰相李德裕上書要求克扣禁軍糧餉的謠言,煽動神策軍在朝廷上抗爭,唐武宗頒布詔書表示是自己的主意,穩定了士兵情緒,使得仇士良的陰謀未能得逞。
    等仇士良病死後,唐武宗任命官吏不再經過宦官控製的樞密使,加強了皇權對官員任命的掌控。
    並改由多名宦官分別擔任左神策軍護軍中尉和右神策軍護軍中尉,以達到互相牽製的作用。
    此後兵符掌握在武宗手中,使得宦官調動神策軍的權力被剝奪。
    雖然沒能徹底宦官掌權的隱患。
    但他成功讓神策軍重新成為由皇帝掌控的皇家禁軍。
    此後的唐武宗,終於能夠自如地踐行自己的雄心壯誌。
    唐朝在他的文治武功下,再次迎來了短暫的中興。】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