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金人崛起與比爛的時代
字數:4154 加入書籤
【女真在遼朝統治時期,主要生活在東北苦寒之地,也就是常說的白山黑水,即長白山和黑龍江。
當時的女真族還處於部落時代,各部族之間互不統屬較為分散,以漁獵和畜牧為生。
在遼國的統治下,他們長期受到遼國人的剝削和欺壓。
要求女真各部族定期上貢珍貴特產,比如著名的猛禽海東青,還有貂皮、人參、珍珠、寶石、牲畜等物產。
雖然除了收取貢品外,遼人也會和女真族互通貿易,但價格給的非常低,更近於單方麵的盤剝。
女真族的首領也必須要得到遼國的冊封,並聽從遼國派給的作戰命令。
雖然名義上女真族歸屬遼國的一部分,但遼國人對女真人非常鄙夷,就像以文明人的姿態對待野人一樣。
遼國使者在執行催繳貢品等事務時態度尤為傲慢,動輒鞭打和辱罵女真人,甚至肆意強奸他們的妻女。
漸漸的女真各部落對遼國的怨恨不斷積攢,最終化為了奮起反抗。
女真各族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以完顏部為主體統合為一。
並使用成建製的軍事化結構,推行猛安謀克製,使兵民合一,平時從事生產,戰時應征出戰。
在遼人壓迫下團結在一起的女真人,士氣高漲,戰鬥力非同尋常。
完成基本準備後,完顏阿骨打正式向遼人發起了宣戰。
而反觀遼人,在與宋朝貿易和歲幣的供養下,早就沉浸在奢靡享樂之中無法自拔。
國內政治腐敗,官員貪汙橫行,過慣好日子的士兵也貪生怕死,軍隊早已不複當年的驍勇。
在與女真人的作戰中一敗再敗才終於意識到問題,可一切已然無法挽回。
尤其是在護步答岡之戰中,女真人竟以兩萬兵馬打贏了遼人集結的七十萬大軍。
這其中固然有女真人在仇恨下悍不畏死的因素,但在這不可思議的戰績下,更多體現出的是遼人腐化後爛到骨子裏的戰鬥力。
打不贏西夏和遼國的宋朝,又何嚐不是如此。
居安思危的傳承早就被宋朝當權者拋之腦後。
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就此建立金國,後續接連攻城掠地,遼國的中京今內蒙古寧西城)等核心統治區域也被攻陷。
宋廷見此以為是開疆擴土收複燕雲的大好機會,於是通過海上聯絡與金國於公元1120年達成盟約一同夾擊遼國。
但是即便在遼國如此外憂內患,戰鬥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中,宋朝對遼國居然還是敗多勝少。
最突出的就是宋軍在童貫的率領下攻打燕京今北京)的兩次戰役。
此戰宋軍兵力多達十萬左右,並且遼國將領郭藥師見遼國大勢已去,率領八千人馬獻出了涿、易二州降宋。
遼軍方麵兵力記載並不明確,一說八千,一說兩萬,一說三十萬,出入很大。
總之宋軍第一次交戰大敗。
第二次宋軍集結二十萬兵馬,而且在郭藥師都已經奇襲打進了燕京城門,宋軍將領劉延慶卻因各種原因沒有支援,導致郭藥師後繼無援,第二次交戰再度失敗。
並且遼軍在夜間隻是派出小股騎兵騷擾宋軍營地。
宋軍以為遼軍來襲,劉延慶驚慌失措,自己燒營逃跑,導致宋軍大亂,軍隊在潰退過程中被遼軍追擊,損失慘重。
最終還是金軍得知豬盟友兩次進攻失敗後,選擇親自派兵進攻燕京,正式進攻前迅速奪取了燕京的重要屏障居庸關。
燕京守軍得知居庸關失守後,蕭太後與四軍主帥蕭幹、耶律大石等連夜出逃。
金軍主力抵達後,燕京守軍望風而降,輕鬆占領了燕京城。
整個聯金伐遼的過程中,除了郭藥師獻降的涿、易二州和宋軍打下來的些許無足輕重的小據點,宋軍竟是連一個大一點的城池都沒有打下來。
爛到骨子裏的宋廷又不甘心燕雲收複無望,於是又想花錢將燕雲地區買下來。
看著一座城池沒有打下來,比腐朽的遼軍還要無能的宋朝,金人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
宋廷最終一次性付給金國一百萬貫,並將每年上交給遼國的歲幣轉而上交給金國為代價,以此買下了燕雲地區。
而且在交割前,金人將該地區的財物、人口大量北遷,隻留下了死寂的空地交給宋朝。
龐大又屈辱的買地開支加重了宋廷的財政負擔,宋廷又自然而然地將這筆負擔轉嫁到了宋朝百姓們的身上。
宋徽宗時期對外打仗無能至極,對內盤剝百姓卻是熟能生巧。
此戰讓金人徹底看清了宋朝的腐朽無能,擺明了是比遼國還要好打且富饒的肥肉。
於是在公元1125年滅亡了遼國後,立即開始圖謀南下宋朝。
不過金人也考慮到宋朝再怎麽虛弱,體量和人口到底是擺在那裏。
金國剛剛打下遼國,受降的部隊還沒有消化,女真本部兵馬也並不多,所以第一次進攻宋朝他們隻是想著劫掠一番就好。
於是在公元1125年,遼國滅亡的同一年,宋朝還沾沾自喜於收複祖上夢寐以求的燕雲地區時,金人突然派大軍開始南下進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次進攻金國以女真軍隊為核心,輔以其他附屬部落軍隊,總兵力約為十餘萬。
大軍兵分兩路,東路軍由完顏宗望和完顏宗弼即金兀術)率領,兵力約六萬,進攻燕京。
西路軍由完顏宗翰率領,兵力估計約為五至九萬,進攻宋朝重鎮太原。
由於宋朝在燕京守備力量薄弱,且原本投降宋朝的郭藥師也徹底看清了宋朝的無能,在金國東路軍打來時立馬就投降了金國。
所以東路軍幾乎未遇抵抗便迅速征服華北地區,先後占領了中山、真定等重地,進而直逼開封。
西路軍則在進攻太原時遇到宋軍頑強抵抗,攻勢受阻嚴重。
原本坐鎮太原的是童貫,但得知金人大軍打來時他立馬就逃跑了,且帶走了太原的精銳兵馬。
太原知府張孝純和守將王稟手上隻剩了三千守軍。
但是他們二人深知太原是大宋北方防線最重要的屏障。
一旦太原失守,金人獲得了進攻大宋的前沿基地,金人劫掠的物資和大軍都可倚仗太原的城堅牆高囤積在這裏。
汴梁城將時刻籠罩在金人的攻勢之下,大宋的半壁江山恐將淪喪於金人之手,數千萬子民也將成為亡國奴。
明白此城危急存亡的張孝純和王稟,決心同三千守軍和太原百姓們一起與金人死戰到底。
二人組織全城百姓人人皆兵,分發軍械武裝百姓,收集糧食物資統一定量分配,拆毀房屋增加守城器械,誓與太原共存亡。
此戰過程尤為慘烈,最終的結果卻是守城軍兵和百姓幾乎無一生還,真正做到了與城共存亡……】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