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辛棄疾

字數:4902   加入書籤

A+A-


    【南宋的文人們經曆過山河破碎,國家受辱的變故,詞風明顯向著國仇、戰場、勉勵殺敵轉變。
    比如一生力主抗金,還作下《平戎策》向朝廷進薦北伐收服中原的進取之策的陸遊,寫下了: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當陸遊年邁自知再不能親眼看到國家收複山河後,又作下絕筆《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李清照一介婉約派女詞人,當看到國家被侵略,京師都被金人占去,自己的朝廷和丈夫卻不思平叛,反而臨陣脫逃,不由得為他們感到羞恥,因而借項羽的悲壯反諷道: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但要論南宋最出名的,還得是辛棄疾的詞,和他這個人。
    公元1140年,辛棄疾生於山東曆城,那時的山東已然淪陷在金人的統治之下。
    在目睹了生靈塗炭,山河破碎,他的爺爺寄希望於他能像霍去病那樣成為征戰沙場建功報國的大將,於是為他取名棄疾。
    又因為霍去病的名和他的壽命實在對不上,所有辛棄疾的爺爺又給辛棄疾取了個對衝的字,幼安。
    辛棄疾在爺爺的培養下,自幼習文練武,明誌立心。
    當金國再度南下攻宋時,年僅二十一歲的辛棄疾悍然聚眾起義抗金。
    辛棄疾振臂一呼,受盡金人壓迫的宋朝遺民紛紛響應這個籍籍無名但又極具膽魄的年輕人。
    之後辛棄疾帶領兩千人加入了由耿京率領的起義軍,在軍中擔任掌書記,主管文書。
    1162年,辛棄疾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取得聯係,但在返回的途中得知耿將軍被叛徒張安國殺害,並裹挾部分起義軍投降了金國。
    辛棄疾自然不容許好不容易建立起的抗金起義軍就這樣一哄而散,於是率領五十餘跟他一樣的敢死之士,騎馬衝入有五萬之眾的金營。
    說是金營,其實大部分原本就是起義軍,並且與張安國一同喝酒的金人將領隨身侍從並不多。
    也可能辛棄疾用的是假意投降智取,沒有直接衝殺。
    總之雖然看似很不合理,但辛棄疾就是率領這區區五十餘騎,從五萬人的敵營生擒了張安國,並號召上萬被裹挾投敵的起義軍回歸。
    自此少年英雄辛棄疾一戰成名。
    1162年,辛棄疾以英雄的身份正式踏入南宋政壇,此時的他年僅二十二歲。
    因為是從淪陷區過來的,宋高宗趙構隻給了他一個江陰簽判的文職,每日隻管躺平領俸祿。
    但是這樣的雪藏生涯自然與辛棄疾殺敵報國的誌向相違背。
    不久宋孝宗登基了,啟用大量主戰派人士,銳意收複中原。
    辛棄疾接連上書朝廷,寫了很多北伐的建議,但還是因為他剛從淪陷區過來,身份仍然還不能完全得到信任,所以他上書的軍策也沒有被采納。
    在之後的很長時間裏,辛棄疾都隻能在地方上擔任小官,遠離軍務,荒廢度日。
    公元1170年,宋孝宗終於召見了辛棄疾。
    辛棄疾激昂陳詞,進獻強軍良策,可此時的宋孝宗又才經曆北伐失敗不久,心中的銳意進取已然在失敗中被消磨。
    這或許就是天意弄人。
    宋孝宗懷揣雄心壯誌北伐時,辛棄疾因為沒有得到足夠信任而未被啟用,等到宋孝宗終於願意信任辛棄疾時,宋孝宗又因為失敗接受了議和。
    最終宋孝宗隻是給辛棄疾升了官,將他調來中樞擔任司農主簿,依然還是文官。
    辛棄疾與自己的理想漸行漸遠,他無奈又失落,隻能將時間消磨在讀書寫詞中抒發落寞。
    已經三十四歲的他,走在臨安繁華的街市中,寫下了《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時間的消磨下,他的一身武藝也漸漸變成了鬆垮贅肉。
    1172年,他被派往滁州做知州。
    因為地處抗金前線,此時的滁州一片荒蕪殘破。
    辛棄疾下令幫助逃荒者修建房屋,分給流亡來滁的人無主荒地耕種,並貸款給缺少耕畜、農具、糧種的百姓,鼓勵他們安家落戶、從事生產,使得滁州人口逐漸增多,生產迅速恢複。
    另外又請求朝廷豁免滁州曆年積欠的租賦,減免了商販七成商稅,百姓和商人的負擔大為減輕,極大促進了滁州經濟恢複。
    一係列作為政績斐然。
    但是兩年後被調任東安撫司參議官,又做回了閑散小官。
    直到公元1175年,辛棄疾終於迎來了一個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升任江西提點刑獄,領旨負責討伐走私茶葉的賊寇。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指揮南宋軍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僅用了三個月時間便平定了茶寇。
    1180年,因為當時南方盜賊眾多但武備空虛,時常有盜賊和少數民族侵擾,需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來維護地方治安。
    於是有過不多戰功但都出彩的辛棄疾,得以升任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撫使。
    他精心訓練出了一隻精銳強軍,飛虎軍。
    既是為了鎮壓賊寇,也是因為辛棄疾一直懷有抗金複國的誌向,創建飛虎軍也是他等待時機成熟時投入抗金戰爭,實現恢複中原理想的準備。
    但是不久後因剛正不阿,不與主和派同流合汙,多次遭彈劾被貶。
    自知再無望征戰沙場的他,在此後的二十年間都在家閑居。
    在此期間他創作下不少流傳至今的著名閑散詩詞。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
    但是長期的嫻靜時光裏,他也不免會回憶起早年征戰沙場與金人廝殺的豪壯往昔。
    為此感傷地寫下了《破陣子》:
    醉裏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裏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發生。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
    一生都壯誌難酬何其可悲的辛棄疾,最終老死在了病床上,未能戰死在馬上。
    離世前的一息尚存還在大喊“殺賊!殺賊!”的激憤悲痛中去世。】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