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北京保衛戰
字數:4267 加入書籤
正憤怒於自己將來的兒子是這操性的朱瞻基,忽然被朱棣一腳踹屁股上。
“皇爺爺你踹我幹什麽呀?”
朱棣:“誰讓你生的這麽個兒子!?我大明朝的家底都讓他給敗淨了!”
朱瞻基:“冤枉啊我,我死的時候才三十多呢,他那麽小,我也沒機會好生教導他呀。
我給他留下個盛世江山,誰知道他一仗就給敗了。”
朱棣指著他道:
“我給你倆選擇,要麽早點生出個兒子來,朕親自教導他,要麽朕就讓老二做這個太子,我看他的身子骨保不準比你活得還長。”
朱高煦頓時興奮起來了。
“爹,雖說我在軍中待了半輩子,性子剛烈,好以武勇統軍,不善治國,但我可以學啊。
若是我做太子,我也保證像大哥一樣以仁治國,以百姓為重。”
朱瞻基在一旁撇著嘴小聲嗶嗶道:“說的是孫子輩,您又不是孫子。”
“哎大侄子你這叫什麽話?你爹能把你培養的英明聰慧,我就不能把我兒子培養的英明聰慧嗎?
等我兒子取代你被立為了皇太孫,有陛下親自教導他治國領兵,耳濡目染假以時日,不見得就比你差。”
朱瞻基:“那可說不準,聰慧這玩意是天生的,指不定培養出來的是建文那種貨呢。”
朱高煦:“你……我打你了啊!一身聰明勁全用在嘴皮子上了,也太目無尊長了。”
“哎呀,別爭了。”朱高熾出聲道,“要是咱爹立老二為太子,我還巴不得這樣呢,一身輕鬆無需為國事操心操力,興許還能多活幾年。
但眼下想要避免再出這樣的大敗和祁鎮這樣的皇帝,最要緊的還是改革軍製,建一套更完善的儲君培養規製才行。
咱大明朝為了增加軍隊數量,讓軍戶屯田減少開支,一直以來就是有弊端的。
打仗光有人不行,還得足夠精銳。
今後火器當道,打仗不靠人多了,募兵製肯定是要比軍戶製更容易訓練出精銳的,人數更少,開支更少,也更好控製。
再說儲君培養。
朱祁鎮決定親征的時候,大臣們也進諫勸阻了,可他還是一意孤行。
這自是教育出了問題。
以往儲君栽培都是靠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這些官職負責。
他們大多才學深厚,執政經曆豐富,可也得太子學的進去啊。
依我看來還是壓力太少了,沒人威脅得了太子的地位。
這太子之位或許隻該是暫定,又或者不該一開始就立。
諸皇子一並受學,一並參與朝政事務踐學,到及冠之時再由皇帝決定長子能否升任太子之位。
如若不行就再寬限幾年,予其反思改過的機會,到時再做決定,實在不行自然就要改立。”
朱高煦立即反駁道:“老大,這立長還是立賢的教訓幾千年來不是早有定論嗎?
立長則國朝穩固,立賢則有停屍不顧束甲相攻的隱患啊。
這不是越改越回去了嗎?”
朱高熾:“這幾千年來嫡長子繼承製下,廢太子的事還少嗎?
咱也不是直接就否了立長,而是給將來真到了不得不廢太子時留個餘地,而且也能勉勵諸皇子一心向學,不至於將來隻會做好吃懶做的閑散親王。
到頭來遇到皇帝有什麽變故,不管早逝,還是沒有子嗣,都不至於無人可選,最後出個宋徽宗這樣的皇帝吧?”
朱高煦:“你這麽一搞,那皇帝早逝就不定是意外了!
你這麽搞,怕就是想給朱瞻基留條正經造反的路吧?那我可不答應!”
朱瞻基看向自己老爹的神色頓時又多了幾分崇敬。
看老大老二爭論不休,朱棣隻是平靜地道:
“隨你們怎麽爭,反正沒看到後世是以何種方式治國前,朕都不會下決定。”
兩人這才消停下來。
……
【這場改變大明國運的大敗,被稱之為土木堡之變。
而這場大敗的結果,還遠不止是皇帝被俘,瓦剌賺得盆滿缽滿作為結束。
此戰過後,瓦剌大軍獲得無數精良軍械和物資,實力大增。
此消彼長下,明朝軍力在此刻陷入極其虛弱的真空期,瓦剌的野心已經不隻是劫掠了,而是企圖趁著這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發兵北京,一舉滅亡明朝入主中原。
公元1449年十月初一,也先兵分三路進逼北京。
東路軍兩萬人從古北口方向進攻密雲。
中路軍五萬人,從宣府方向進攻居庸關。
也先則親率西路十萬兵馬挾持英宗至大同,因大同守將郭登堅守不出,也先於是轉攻白羊口。
短短數日後,白羊口被攻破,明軍守將謝澤戰死。
瓦剌軍繼續揮師直逼紫荊關。
次日,紫荊關又被破,守將孫祥、韓清戰死。
白羊口是自西北方向進入北京的重要山口要隘。
紫荊關是內長城的重要關口之一。
這條線被打通後,瓦剌軍便可長驅直入北京城下。
北京城中絕大部分兵力被抽調損失在了土木堡之戰,城中能戰之兵連同老弱不滿十萬。
形勢極為凶險,已經到了大明生死存亡的關頭。
與此同時,於謙等大臣已經緊急擁立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鈺於危難中登基。
然而此時朝堂上商議的不是如何布置防禦應對大敵,而是爭論要不要放棄北京城南遷。
以徐有貞為代表的朝臣們,主張太後和皇室先行撤往南京,待北京城堅持到勤王大軍趕到,便可驅除瓦剌保住京師。
如果守不住,那就等瓦剌燒殺搶掠完了之後再回來。
可是這些人心裏明白,野戰尚且打不過瓦剌,讓北京城和各處要隘被瓦剌掌控後,再想收複就更無從談起。
一旦南遷,北京城淪陷,就意味著明朝會重蹈靖康之恥的覆轍,要像南宋一樣隻剩半壁江山了。
這時主戰派代表於謙站了出來。
揭穿主和派企圖與北京城淪陷的嚴重後果。
一旦南遷退守江南,長江以北的幾千萬百姓將盡成奴隸,屆時獲得無數資源和兵力補充的瓦剌南下滅了明朝也隻是時間問題。
於謙最後擲地有聲地說出:“京師是國本!主張南遷者,可斬!”
外柔內剛的朱祁鈺,也在這時顯露出了他的血性,堅定支持於謙與京師共存亡的主張。
就此拉開了決定大明朝命運的北京保衛戰。】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