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前半賢明,後半擺爛的嘉靖

字數:4406   加入書籤

A+A-


    “唉~早晚該輪到朕的,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躲不過的批駁,朕又如何躲得過去?”
    朱厚熜在宮院中親筆記錄著上蒼對他這一朝的陳述。
    功過得失,不同政策施行帶來的影響,如何將功補過,這些還是得自己親自寫一遍才能記得深切。
    身上的道袍也早已換回了龍袍。
    在旁伺候筆墨的黃錦說道:
    “主子萬歲爺前半朝的功績已經是毋庸置疑的聖賢了,這後半朝才剛剛開始。
    這修道長生既然是假的,那咱就不修了,以主子的聖明又得上蒼眷顧,開萬世之基,成永盛之世,今後的千古一帝舍了主子誰能擔得起這個盛名?”
    停下筆,嘉靖夾起一大筷子炒得鮮香的羊肉送入口中。
    修道時這些葷腥都是忌諱不能多吃的,現在卻徹底放開了拘束。
    “不修了不修了,日子過得寡淡無味也著實無趣。
    下半輩子勞累些就勞累些吧,朕不為兒孫做馬牛,誰又來為兒孫做馬牛?天下百姓也指著朕呢。”
    ……
    【壬寅宮變後,嘉靖心悸於性命安危不敢再住寢宮,而是搬去西苑萬壽宮長期居住。
    也是從此以後不再上朝,甚至極少再麵見朝臣。
    同年,嘉靖任用六十三的嚴嵩為首輔,以取代不易控製且有專權之嫌的夏言。
    為人耿直孤高清傲的夏言最終在嚴嵩的栽贓陷害下被嘉靖處死。
    嚴嵩和其子嚴世蕃掌權期間,為了穩固自身地位,一味幫助嘉靖尋求長生不老,不管耗費多麽龐大,也不管大明朝的統治根基和百姓負擔,都會無條件滿足嘉靖的需要。
    國家財政相當一部分被用於宗教建築、法事,以及為嘉靖服務的各項開支。
    財政虧空之下,許多官員迫於嚴嵩的壓力,不惜以各種方式攫取錢財補上虧空,以彰顯自己的政績保住官位。
    不僅在稅收方麵增加苛捐雜稅,克扣軍餉,還在官員任免、工程建設,甚至是災民賑濟上不擇手段地斂財。
    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他們還在鹽政、礦政、紡織等事務中利用職務之便,收受商人賄賂,操縱市場,謀取暴利。
    當然在這種貪汙受到某種心照不宣的庇護下,官員們自然也會趁機為自己謀取利益,導致嘉靖後期貪汙腐敗問題尤為嚴重,百姓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偌大的大明朝倒也還是有一心為國,不肯同流合汙的忠臣。
    公元1549年,張居正以國家腐敗問題向嘉靖上表他改革政治的主張。
    但是當時的張居正人微言輕,隻是一介翰林院庶吉士,與嘉靖之間缺乏足夠的信任基礎,並沒有引起嘉靖的重視。
    不過另一種可能是,嚴嵩本就是嘉靖的利益代表,張居正的改革主張觸動了嘉靖和嚴嵩的利益,自然對這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官提出的改革提不起興趣。
    此次獻策失敗後,張居正除了例行公務以外再沒有對嘉靖上過一次奏疏。
    正值國家腐敗衰落期間,又在這時遭到了外部軍事威脅。
    公元1550年六月,蒙古俺答汗率領數萬韃靼大軍進犯大同。
    其用老弱士兵做誘餌引誘明軍追擊,精銳騎兵則埋伏於溝壑,致使大同總兵張達及其所部被全殲。
    七月中旬,俺答汗親率數萬韃靼大兵再次犯大同,總兵仇鸞自知不敵,花費重金賄賂俺答汗,讓其不要進攻大同,轉攻他處。
    隨後俺答汗一路大肆劫掠殺戮殺向北京。
    嘉靖急命京師大軍把守北京九個城門,調遣各地勤王之師雲集京城周圍。
    由於嚴嵩主張堅守不出,確保京師,導致俺答汗在京畿地區無所顧忌地劫掠了八天才退去。
    史稱“庚戌之變”。
    京畿地區社會經濟遭嚴重破壞,百姓生命財產損失巨大。
    戰後諸州縣報所殘掠人畜達二百萬之巨。
    俺答汗所在的土默特部人畜總數都未必有兩百萬。
    此戰成了遊牧民族單方麵的劫掠盛宴,也暴露了明朝的嚴重虛弱與腐敗。
    一心求仙問道,自以為不上朝也能盡在掌握的嘉靖顏麵掃地。
    禍不單行,不等明朝痛定思痛改革各項弊病,東南沿海就發生了比蒙古洗劫還要屈辱無數倍的倭寇入侵。
    公元1555年,區區五十三名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以兩位數的人手在明朝三省橫行八十餘日,洗劫多地,殺傷明朝軍兵四千餘人,簡直匪夷所思。
    這股倭寇遇到小縣城就攻打,遇到官兵就殺,先後洗劫江南州縣二十餘處。
    甚至到後來,多是老弱病殘的明軍軍戶還沒打就潰逃。
    自信心膨脹下,這些倭寇將明朝鄙視到了極點,甚至有膽子攻打明朝第二京師南京。
    南京兵部尚書張時徹匆忙下令關閉城門,二十倍於敵的明軍緊閉城門不敢出擊。
    最終這股倭寇還是在被明軍探明兵力實情後,才被官兵圍殲。
    可見明朝在嘉靖所謂的“無為而治”下已經虛弱到了極點,軍隊不堪一擊,民心大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據《明世宗實錄》記載,當時“大抵真倭十之三,從倭者十之七”。
    有多達七成的倭寇其實是受剝削和海禁政策影響,而被逼選擇加入倭寇的大明百姓和海商。
    正因為失去了民心,所以倭患顯得如此嚴重。
    直到這時朝廷才終於開始重視起關乎統治根基,更關乎明朝生死存亡的軍隊。
    胡宗憲擔任浙江巡按監察禦史等職後,肩負起抗倭重任,是他發現並重用了戚繼光,為其提供了諸多便利與支持,讓戚繼光得以在浙江義烏挑選鄉勇和礦工組建戚家軍。
    戚繼光出身將門,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軍事的獨到見解。
    他並不選擇從早已名存實亡的軍戶中選拔士兵。
    而是憑借自己的了解,從金華、義烏的鄉勇和礦工中招募士兵。
    他們思想純樸,出於生活和工作環境異常團結,都是年輕力壯且練武基礎好的工農子弟。
    這些人雖出身貧寒,但民風彪悍、進退一體,為打造一支有戰鬥力的軍隊奠定了基礎。
    此後戚繼光用嚴格的軍事紀律和極具針對性的高強度訓練,將這支募兵打造成了大明真正意義上最強的抗倭軍隊。
    因為是戚繼光全心全力打造了這支軍隊,且在軍中擁有無可取代的領導地位,所以這支軍隊被世人稱為戚家軍。
    公元1561年,戚繼光奉命率領戚家軍對抗兩萬餘乘船入境的倭寇。
    戚繼光一方僅有兩千人,再加上其他明軍協同作戰。
    戚繼光以極高的軍事才能和戚家軍卓越的戰鬥能力,在台州九戰九捷,基本殲滅了入侵台州的倭寇,使浙江倭患得到平息。
    此後戚繼光與同為名將的俞大猷相互配合,先後剿滅了盤踞在東南沿海各地的倭寇。
    到1566年時,明朝倭患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掃蕩下基本平息,此後倭寇再不敢大規模侵犯明朝沿海,不過小規模騷擾偶有發生。】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