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大決戰(一)

字數:3680   加入書籤

A+A-


    “從古至今殺逃立威始終都是軍法必要,我等卻是愚笨,亦或是明知而不為,人心才是一切!
    就像後世子孫們所唱的那首國歌一樣,以磐石築長城,終究會被攻破,以人心築長城才是堅不可破!”
    “試問何謂人心?”
    “人心即糧食,即土地,是朝廷真正將百姓當做子民,是子民真正將朝廷當做父母。”
    “如何施為?”
    “土地革命,階級革命,革了一切危害國家、危害天下百姓的命,今朝上蒼通古今、開民智,使天下人從未像今天一樣盡皆通曉大義,團結一體,若是朝廷不自己動手撇去私心利欲革了自己的命,那不久的將來天下人也必定會站在朝廷的屍骸上重建一個全新的人民政權!”
    “雖是大勢所趨,但也絕不能冒失行事,惹得天下徒增動亂。
    一定要先將國體、兵權、製度仔細議定好。
    上蒼還未仔細講到後世新中國的各項製度,民主究竟是怎麽個民主法,不妨再多等一等,免得到時候走了彎路誤了天下。
    放權容易,可若是出了岔子,再想將大權收回來澄清玉宇可就難了。”
    這段對話沒有明確哪個朝代哪個時空,但其主旨內容又都是每個受後世中國解放曆程影響都會做出的思考與抉擇。
    最終各個時空做出什麽抉擇,走向什麽方向不得而知,但同時又充滿無限可能……
    【中國共產黨想要獲得全國的勝利,就不能隻停留在區域進攻上,尤其在解放戰爭拖不得的戰略下,主動創造優勢條件尋求大決戰便是必須的。
    哪怕在敵人仍有抵抗決心和強大火力的情況下注定會付出巨大代價,也隻有如此,才能盡快消滅敵軍有生力量迅速奪取全國。
    而當下哪裏既是解放軍占據優勢條件,敵軍又一定會不計代價地投入有生力量進行決戰的戰場?隻有東北。
    因為隻有東北是解放軍力量最集中,敵軍勢力最薄弱的地方,尤其在民主聯軍進行三次大攻勢,壓迫地國民黨在東北隻剩下沈陽、長春、錦州這三座重要卻互相孤立的重鎮。
    但問題是,怎麽打?
    當時國民黨在東北三座重鎮的位置排列是,長春最靠北,沈陽居中,錦州位處東北西南,三座重鎮的態勢以一條斜直的線彼此相隔平均三百多公裏左右。
    作為解放軍東北戰場主帥的林彪態度是,從北向南壓著打,先打長春,再打沈陽,一路南下循序漸進吃掉錦州。
    但毛澤東的建議是,擱置長春、沈陽先打錦州,奪取錦州後便可斷絕長春、沈陽與國民黨在華北的聯係和陸上支援。
    屆時屯聚長春、沈陽的五十五萬國民黨軍就隻能坐以待斃,最後關門打狗一舉占領整個東北,絕境之下也是敵軍心理防線崩塌最重要打也最容易招降的。
    除了攻打錦州時解放軍注定要麵臨的巨大壓力外,這種打法也是整體代價最小的。
    可是在兩種不同的戰略決策上,主席與林彪罕見出現了爭議。
    按林彪的打法,集結主力攻打長春後,國民黨軍一定會邊打邊跑,搞不好五十五萬國軍能跑掉一大半。
    雖然從結果上也可以穩步奪取三座重鎮,可與消滅敵軍大量有生力量的戰略目標明顯相背,也會浪費了這一次好不容易才形成的區域優勢。
    此後再南下作戰,就會形成與保存了力量的國軍南北對峙的局麵,國軍也不必再擔心腹背受敵,可以放心集結兵力於一線。
    但是作為當初帶著十萬人進東北,短短兩年時間不僅占領除三鎮外的東北全境,還將隊伍壯大到一百二十萬人的林彪,也必定是有自己的考量才會與主席持相反意見,製定從北向南的戰略計劃。
    他不敢繞過長春、沈陽直接圍攻錦州,就是擔心大部隊過去以後,在長春、沈陽的敵人會切斷大軍的補給線和退路。
    那時華北地區的國軍再來支援,圍攻錦州的大軍就將麵對敵軍的三麵夾擊,原本優勢的戰局就會極速惡化。
    率先圍攻錦州的戰略就會顯得過於危險,冒進。
    而且在林彪看來,包圍長春時,那沈陽的衛立煌一定得派兵來解圍。
    那時同樣能夠引蛇出洞,讓敵人主動鑽出龜殼,發揮出解放軍的野戰優勢,趁機達到消耗敵軍大量有生力量的戰略目標。
    作為中共中央派遣協同林彪的政委羅榮桓,也罕見地沒有堅決執行中央的決策,並不反對林彪的戰略。
    這裏要知道政委這一職務的特殊性,政委與同級軍事指揮員同為部隊首長,共同負責所屬部隊的各項工作。
    軍隊在政治工作上,服從政治委員、政治機關;在軍事工作上,服從上級軍事指揮員、政治委員和軍事機關。
    政委是類似古代監軍,但職權更大也更為重要的職務,代表的就是中央的管理延伸。)
    可見就連政委羅榮桓也是認可林彪的戰略的,並且在之後的實際行動中也是全力支持。
    但這絕不意味著主席的戰略就是不對的。
    因為林彪將敵人想象地都跟他一樣厲害,行事過於謹慎。
    而主席則已經從曆次國民黨的戰略戰術表現,以及各級國軍將領在實際行動中的不能協同配合,已經洞察了國民黨軍內部的矛盾與心理。
    打錦州,長春和沈陽不會支援,也不敢出城冒險斷解放軍的後路。
    主席絕不是在賭,而是把戰略戰術上升到了對人的心理戰略。
    但是東北野戰軍將林彪的建議上報中央後,領導班子開會討論投票,多數通過了林彪的方案,主席是少數服從多數,被迫同意先打長春,觀戰局變化再做進一步決定。
    而後在東北野戰軍全力攻打長春的過程中,也果然印證了主席的心理分析與戰略是正確的。
    東野在長春攻堅戰中,不僅久攻不下,自己也損失慘重。
    原本判斷沈陽的國民黨軍會派兵救援長春,從而方便解放軍進行野戰圍點打援的寄望也落了空。
    擔任國民黨東北剿總的衛立煌,就是窩在沈陽哪兒也不去。
    這不是他有多麽高的戰略戰術,而是如同主席判斷的那般,國民黨內部就是一盤散沙,自保的心理遠遠大於犯險和顧保全局。
    但是主席的戰略得到印證後,東野卻並沒有如期那般趕緊按主席的建議圍攻錦州……】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