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學海無涯苦作舟
字數:4041 加入書籤
天幕將不同種類大壩和水電站的建造圖紙與相關技術投送了出來。
說來簡單的大壩,實際造起來絕不輕易,天幕顯示出來的相關資料不比發電機少。
“這水壩看起來說複雜是複雜,但貌似咱們自己不是不能造啊?
咱們現在已經能自己燒出水泥了,等發電機造出來以後,咱們是不是就能造出自己的水電站,用上跟後世一樣的電了?”
“哪有那般簡單,且不說那發電機之複雜,絕非一年半載就能研製出來的,就算造出來了,又如何保證發電機的大小規製與建造的大壩水流轉速剛剛好配得上?發出來的電究竟又要怎麽用?
這裏麵問題可多,都是需要時間的挨個解決的。
再有發電機你不知道,水壩你還不知道嗎?
當初秦朝修建靈渠、隋朝修建大運河,用了多少年?死了多少人?
我們可不比後世有那麽多的大鐵家夥幫忙,很早之前天幕上不是有那種開礦用的大車嗎?那個最大的旋挖機挖一下就當得上幾十個人挖一天的,就是小的那種用鏟鬥挖的,一下也當得上一個人挖一整天的。”
“那是,我們可全都是用人去挖,到時候修水壩修河道,我們這些百姓一個都閑不下來全都得去幹活。
到時候缺了人種地,撂了荒,受餓的還是咱們。
要我說沒弄出那一畝能產千斤糧的高產稻以前,咱們休想大興土木。”
“沒機械就不幹了?人家後世沒機械之前不照樣得用人去幹嗎?人家之所以有機械,不就是因為靠人發展起了工業,造起了鐵廠,發出了電,培養出了學以致用的人才,這才為造出那些機械打下了根基。
要我說越早幹越好,越幹越有盼頭,最好爺們死前也能過上幾年養尊處優吃喝不愁的好日子。”
……
【電有了,但如何讓電跨越千山萬水傳遞到家家戶戶,這裏麵的問題絲毫不比如何發電少。
變電站主要由變壓器、高壓斷路器、電流和電壓互感器、避雷器,以及隔離開關等複雜的電氣設備組成。
先講變壓器,這是變電站的核心。
電力從發電站發出後,首先要經過變壓器進行增壓,電力完成傳輸進行使用之前,也要經過變壓器降壓才能使用。
而發出的電之所以要進行增壓才能傳輸,是因為電子在導線中流動時會與原子等粒子發出碰撞,從而會使電子的部分電能轉化為熱能,從而導致導線發熱。
而且電阻越大、電流越大、通電時間越長,產生的熱量,或者說損耗的電能就越多。
電壓可以理解為推動電荷定向移動的“動力”。
當電壓較低時,電子移動速度較慢,許許多多的電子就會擠在一起一塊流動。
體現就是一定功率下電壓越小,電流越大。
與之相應的就是電子太過密集,碰撞增加,阻力增大。
而增壓就是讓電子流速快起來,越快,導線中同時流經的電子就越少,縫隙越大,碰撞也會越少。
相應的就是電力傳輸消耗降低,導線也不容易發生過熱來不及降溫。
這就是為什麽後世中國要大力研發超高壓,甚至是特高壓輸電技術,並在後來成為此項技術冠絕天下的存在,但這是後話了。
知道了增壓可以降低遠距離輸電損耗,再來講具體如何靠一個變電器實現增壓和降壓。
發電站給電子賦能使其移動,本質上就是賦予電子電壓。
但既然需要再次增壓,那這樣的電壓明顯是不夠,可又不能靠再次發電來增壓,也做不到。
於是我們再將思路放回到電子之所以流動起來的原因,電磁感應。
發電靠的是電磁,增壓自然也可以靠電磁。
原理非常簡單,當線圈靠近磁鐵釋放的磁場時,線圈就會發出感應電流,也就是內部的電子會移動。
當線圈和磁鐵靠近、遠離、靠近、遠離的過程越快,那麽施加給電子的電壓就越大。
但如果跟發電機一樣靠旋轉磁鐵達到這個目的,那就跟發電沒有兩樣了,並且上限擺在那裏,質量那麽大的轉子不可能轉得多麽多麽快。
可如果用交流電給人造磁場通電來代替磁鐵,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靠轉子旋轉發出來的電就是交流電,因為磁場不論旋轉多快都是有時間間隙的。
這就使得電子電流的移動存在周期性高低變化。
可以理解為一段的電子多,一段的電子少,但這並不是中間出現間斷,電流還是持續的。
而直流電的電流和電壓則更為穩定,主要由電池通過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產生。
交流和直流之間是可以靠整流電路和逆變電路相互轉變的。
而交流電周期變換電流大小的特性,就是變壓器所需要的。
它不需要旋轉,隻需要交流電來不斷改變人造電場的電磁大小,就能做到給電子增壓。
隻要明白了這個原理,就能很快製造出變壓器。
就是兩個線圈,一個是連接發電機的原線圈,有交流電通過產生感應電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個是副線圈,連接長距離輸電線路。
如果原線圈的線圈匝數多於副線圈,那麽變壓器就是增壓的。
如果副線圈的匝數,多於用電線路的線圈匝數,那麽變電器就是降壓的。
之所以需要降壓是因為大多數用電器承受不了輸電線路那麽高的電壓。
比如,家庭中的手機充電器、電腦等電子設備,通常需要5v、12v等較低的電壓來工作。
而電網輸送過來的電壓一般能達110kv、220kv、500kv甚至更高。】
大明科研院的學子們看得如癡如醉,因為他們終於能夠看懂一些了。
“天才!能將一個簡單的原理擴散發展到如此龐大的一個門類,豈能不是天才!”
“隻要以經驗論來學習,而不糾結原理,那麽電磁感應就能理解為電子之所以能被推動的力,電壓就是電子流動地有多快,電流就是同時流經電路的電子數量,變壓原理也就一眼能看懂了!”
“等等,我等是學習不假,一切為了複製出天幕傳授給我們的學識和機械,但如果有一天天幕到頭了呢?
後世的曆史陳述如果走到畫麵最開始時中國的繁榮富強,那麽天幕會不會就此結束?
如果結束了我們將來的科技又要跟誰學去?
學其表,必當學其本!源頭通達了,何愁源遠不流長?”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