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遠洋,開拓
字數:3676 加入書籤
查了下橡膠原產地,結果又發現個錯誤,橡膠原產在巴西,傳入東南亞要等到十九世紀末,也就是說明朝的時候想要獲取橡膠也必須要跨越一萬八千多公裏去南美洲才能找到,所以除清朝以外的古代想要發展電力應用,得先步入大航海時代,那就寫大航海和開拓海外疆域吧。)
三國時期,由於天幕透露曆史的影響,蜀漢、東吳、曹魏三國皆已進入休戰,各自進入全麵發展和擴張的道路。
因為地理位置因素,曹魏可一路向北往遠東和中亞地區擴張,東吳遼闊的海岸線可向東南亞和東亞開疆拓土,而困居西南,既沒有出海口,又人口稀少山區眾多的蜀漢,就隻有向中南半島,也就是後世的緬甸、越南、柬埔寨等地區發展。
但這些地方又同樣山林眾多,毒蟲瘴氣遍地,人口少,耕地也少,如果循規蹈矩將重心放在一點一點吞並中南半島的話,明顯不可能在這大擴張的變局之中超過曹魏和東吳,甚至會被這兩國遠遠拋在身後。
屆時莫說興複漢室重現大漢一統,就是將來能否守住蜀漢國祚都是問題。
所以不論是諸葛亮還是劉備,亦或是張飛、關羽、馬超、趙雲等等蜀漢文臣武將,都一致認為要想抓住這場大變局,不至於被曹魏和東吳甩在身後,唯一的破解辦法隻有先行打通一條橫穿中南半島,從益州到半島西側的出海口,再從這個出海口向天幕所說土地肥沃、水草豐茂、滿是大平原的印度半島擴張。
而在天幕講完三國曆史到現在的近兩年時間裏,在曹魏馳騁漠北清剿胡患,東吳血洗倭島之際,蜀漢也傾全國之力發展軍工,在炸藥、栓動步槍還有飛雷炮的加持下,已經以最快速度吞並了中南半島北部,從蜀漢本土到yang guang一線的土著部落。
實在沒有找到三國時期仰光地區叫什麽名字,就隻能用後世這個名稱了,怕惹麻煩用的拚音。)
雖然都是些尚處於原始狀態的土著部落,連統一的國家形態都沒形成,在槍械大炮的助力下蜀漢軍隊自然能做到一路平推。
但畢竟山林眾多,地方又極為原始,長途跋涉地擴張難以獲得補給,所以這已經是蜀漢目前國力下能夠負擔的極限了。
時間緊迫,急需用盡量小的代價創造收益,一支規模不過百顯得有些寒酸的蜀漢艦隊,倉促之下迅速在出海口創建了起來。
而這支肩負重任的蜀漢艦隊,則由劉備的二弟關羽掛帥,年輕而作戰得力的趙雲為副將。
站在乘風破浪的船頭上,望著茫茫大海心事重重的關羽問道:
“我們距離後世的那個印度半島還有多遠?”
接著天幕的傳授,潛心學習過航海的趙雲回道:
“艦隊現處海域應當就是後世的孟加拉灣了,現在是順風,如果要從這裏登陸,約莫隻要再航行一天即可。
按上蒼給予的資源分布圖和地形圖來看,這塊在後世叫孟加拉國的地方有著足足八成土地是平原,隻有東南部和東北部有一些丘陵地帶,但相對平原要小得多。
且這裏有大河匯聚,各種支流小河遍布,水源極為豐富。
相國定下的戰略就是探明此地人口、畝產是否充足,合適便以這裏為前沿,再向半島中部開進。
若是像後世資料所示這裏降雨多到年年要發洪澇,屯田投入過大,天災頻發入不敷出,那就再向半島中部繼續探索。”
關羽思索良久後點頭示下:
“那就向北靠岸登陸吧,如今我大漢最缺的就是時間。
中南半島一戰耗費太多,又動用了那麽多兵力造船,百姓們人人都是節衣縮食供給的我等出海,老少婦孺皆為大漢勞作不息,再拖下去實在有愧我大漢子民。”
次日晌午,艦隊如期在孟加拉南部靠了岸。
看著廣闊的海灣與大河,艦隊的百餘人先鋒乘小船踏上了這處水草豐茂的土地。
這裏膚色盡皆黝黑的土著漁民們看著規模龐大的艦隊踏上他們的土地,隻是用極為稀罕的眼神看著,既不敢貿然靠近,也不肯放下好奇心遠離。
“這裏的百姓長的可真黑呀,比麵朝黃土背朝天種了一輩子地的老農還要膚黑。”
“這兒跟我們大漢隔得也不是很遠,這裏的人卻與我們漢人毫不相似,草原上的匈奴人和西北的胡人也沒有長得這麽奇怪的。”
蜀漢的將士們注意力多在這些新奇上,作為主將肩負重任的關羽倒是第一時間打量起這裏的農耕情況。
這裏也有村莊,也有耕地,但並不像中原的農田那樣方方正正,有田壟,有水溝,而是非常原始的不規整田塊。
且奇怪的是這些農田大多離河流有相當的距離,地勢還選得略有些高。
應當就如國相根據這裏的降水資料跟河流密集預料的那般,每到雨季汛期的時候,這些河流都會泛濫淹沒附近的農田。
走上前去看了看田裏的莊稼,種的也是水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種得很是零散雜亂,野草和水稻是一塊長的。
關羽本能地揪掉了一把田裏的野草。
“多好的土地啊,這麽遼闊又靠近河流的大平原,卻把地種成這樣。”
趙雲:“怕是正因為土地肥沃,又哪哪都是好土地,所以種的時候隨意拋灑的種子,平時也不侍弄,能長出多少糧食全憑天意。”
關羽:“正好,他們不會種我們就教他們種。
這裏河流雖多,降雨也多,但隻要在上遊逐段做好分流,修建幾座水壩,旱時蓄水,澇時分洪。
要不了多久便能開墾出幾萬畝的糧田,這裏人口要是多的話,幾十萬畝也能開出來。
屆時教會了他們如何做壟,如何育種、播種、施肥、除草,再傳他們衣冠,教他們語言文字,不消數年,這裏就能成為我大漢的糧倉,我大漢的又一方王土。”
關羽派人從船上將布料、鹽巴、蔗糖、鐵鍋、玻璃珠等物資搬運下來一些。
這些東西讓土著們接觸了解作用後,總有幾個是他們想要的。
有了需求,後麵辦起事來就方便多了。
當物資剛剛搬運下來一些的時候,遠處茅草做頂,吊腳竹筏做底的村莊中,走來一團手持竹矛弓箭的土著村民。
看領頭那人穿著棉麻帶花紋的衣裙,不像普通土著連上衣都不穿,想來應該就是這裏的頭領或地方官員了……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