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三位一體核打擊

字數:3814   加入書籤

A+A-


    第四百二十四章 三位一體核打擊
    【在羅布泊挑選核實驗場地時,中國的相關工作者見羅布泊一處小河邊正值馬蘭花盛開,於是將基地生活區命名為“馬蘭”。
    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就是在馬蘭基地爆炸成功的。
    為紀念為了中國核事業默默奉獻的英雄們,同時讓後來的人們記住這一曆史時刻,有人編寫了“小皮球,架腳踢,馬蘭花開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的童謠。
    “二十一”指第21試驗訓練基地。
    “小皮球”指外形圓潤的第一顆原子彈。
    “架腳踢”指102米高的地爆實驗塔。
    “”、“”等是基地對外聯係的信箱號碼。
    這首童謠在那個國家走向全新時代的曆史時期有著極高的傳唱度。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接觸的信息越來越多,娛樂的內容越來越豐富。
    漸漸的,這首童謠也不再那麽地為人所知,但原子彈對中國的意義,無數科學家和先驅奮鬥者為此做出的貢獻,仍不曾為人民所忘記,未來也將一直延續下去。
    不過有了原子彈後,還必須要有投送原子彈的能力,且不能輕易被敵對勢力攔截,這才能算得上是完整的核威懾力量。
    起初中國也是向循著美蘇走過的路,用轟炸機作為原子彈的投送手段。
    中國西安飛機工業集團,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引進自蘇聯圖 16轟炸機的基礎上,自行研製生產的中型雙發噴氣式轟炸機轟6,就是為此而誕生的。
    但是早期的轟6受技術限製,航程有限,加上在執行原子彈空投實驗任務時,需要攜帶原子彈等相關設備,過大的載重又進一步降低了轟6的航程。
    據資料顯示,轟6的極限航程是六千公裏,但這裏的極限航程是指空載不攜帶武器的情況下,而且還是單程,要往返的話航程還得打個對折。
    而攜帶原子彈的航程,則並沒有相關的資料公布。
    但可以明確知道的是,這樣的航程是遠遠不足以形成足夠核威懾的。
    因為哪怕是中國距離莫斯科最近的邊境,直線距離也達到了約五千多公裏。
    轟6攜帶原子彈根本無法飛抵。
    至於蘇聯其它距離中國邊境更近的地方,諸如遠東地區的西伯利亞,雖然可以載彈飛抵,可是這些偏遠地方除了邊境的駐紮部隊外,就沒有其它更有價值的打擊目標了。
    蘇聯的核心區域,以首都莫斯科向外輻射,大多都位處於距離遙遠的歐洲。
    中國沒有投送手段達到這個距離,就無法對已經成為敵對狀態的蘇聯,形成強有力的核威懾,也就達不到以核威懾實現保障和平發展的目的。
    而對大洋彼岸的美國來說,那其核心區域距離中國就更遠了。
    雖然毗鄰中國的韓國、日本、菲律賓等美國勢力在中國的核武打擊範圍之內。
    但畢竟隻是美國的附屬國,隻要威脅不了美國的核心根基,美國就仍然有底氣與中國打全麵戰爭。
    所以雖然在中國成功爆炸原子彈僅一年不到的時間,就於1965年5月14日,成功進行了一次由轟  6空投的原子彈爆炸試驗。
    但這對中國麵臨的嚴峻局勢來說還遠遠不夠。
    不僅是因為投送能力本身達不到需求,還因為同時期的美蘇兩國的核打擊能力已經發展到堪稱恐怖的地步。
    就比如美國早在1959年就已經擁有了射程達一萬四千公裏的“宇宙神”洲際彈道導彈。
    而且美國還有餘力,因為宇宙神彈道導彈是液體燃料,發射前需要長時間加注準備,反應速度慢,且液體燃料維護成本高等缺點,在1965年就選擇了讓這款導彈退役,推出了更先進可靠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民兵係列。
    而且除了陸基彈道導彈外,美國還有如b52這樣先進的戰略轟炸機。
    其從美國本土起飛,可攜帶核彈對蘇聯等目標進行遠程轟炸,能覆蓋歐亞大陸的大部分地區,中國當然也在它的打擊範圍之內。
    更讓中國焦慮的是,美國還有難以發現並防備的海基核力量。
    其北極星a3潛射彈道導彈射程約為4600千米,可從潛艇發射,對敵方沿海及內陸目標進行打擊。
    作為兩極之一的蘇聯,也有相應的強大核打擊力量,而且在一些領域比美國的還要先進。
    如蘇聯p36洲際導彈的改型p36op6,攜帶軌道彈頭時,射程有千米。
    不同型號的圖95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從數千公裏到上萬公裏的都有,也可攜帶核彈對美國本土攻擊。
    還有蘇聯的667a型戰略核潛艇,裝備的潛射彈道導彈射程不斷增加,早期的ssn5潛射彈道導彈射程就達到了2400千米,後續型號的射程還在逐步提升。
    最讓人絕望的是,美蘇兩國的這些三位一體核打擊力量,在1965年時就已經具備,甚至部分打擊力量投入列裝的時間還要更早。
    這些不利因素疊加起來,讓中國研發能夠更遠距離投送核武,建立屬於自己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需求依然迫在眉睫。
    所謂的三位一體就是指空基戰略轟炸機、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海基彈道導彈核潛艇。
    三種打擊方式各有其戰略價值。
    陸基彈道導彈反應迅速,飛行速度也快,能夠進行精確打擊,而且很難被敵人攔截。
    戰略潛艇蟄伏於海洋,難以被雷達發現,隱蔽性好,能在敵方毫無察覺的情況下接近目標,發動突然攻擊。
    而且即使在核戰爭已經爆發後,海基核力量也有較高的概率保存下來,對敵對勢力進行核反擊,可極大提高核威懾力量。
    戰略轟炸機則具有很高的靈活性。
    因為大家都擁有核打擊能力,總不能一動手就是核戰爭。
    在不輕易引發核戰爭的情況下,戰略轟炸機能夠提供有效的常規戰爭需求。
    在多以局部戰爭為主的未來,戰略轟炸機的核常兼備能力也讓它成為戰爭體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中國在這三大方向上都有布局,也都在盡全力投入研發。
    而按照難易程度和先後順序,首先要提到的中國自己的東風戰略洲際導彈。
    而要講東風,就必須要講中國的導彈之父,錢學森。】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