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全球化
字數:3891 加入書籤
【市場經濟私有製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這項根源性弊端就不多贅述了。
總之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條路線相對比,市場經濟更有利於當下中國發展。
但是之所以改革新路線,且這條路線能夠走通,與國際形勢依然密切相關。
很重要的一大事件是1969年與蘇聯爆發珍寶島衝突。
蘇聯在中蘇邊境集結了大量軍隊,包括陸軍步兵師、坦克師、裝甲師等,總兵力達百萬之多,還配備了千餘架戰機、幾百枚大型導彈、上萬輛坦克。
但是占據絕對優勢的蘇聯未敢挑起跟中國的戰爭,衝突的結果僅以蘇軍傷亡約230餘人,中國軍隊陣亡71人,並繳獲蘇聯一輛較為先進的t62坦克作為結束。
中蘇通過談判緩和邊境局勢,此後中蘇之間除了小規模磨蹭,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再未爆發。
這起事件雖然表麵上是從外交敵對上升到了軍事敵對,可卻側麵證明了蘇聯不敢挑起全麵戰爭。
基於此,中國的四位元帥經過六次研討,做出重要戰略判斷,指出:
中蘇矛盾大於中美矛盾,蘇美矛盾大於中蘇矛盾,蘇聯是對國家安全的主要威脅。
在可預見的時期內,美帝、蘇修單獨或聯合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的可能性不大。
明確了這個戰略判斷,中國就有足夠的底氣將發展重心轉向經濟建設,而不過分擔心全麵戰爭的到來。
更重要的是這起衝突後不久,西方陣營對中國的態度發生重大轉變。
美國有意調整亞洲戰略,改善中美關係,拉攏中國一同遏製如日中天的蘇聯。
1969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鬆在環球旅行途中,分別向巴基斯坦總統和羅馬尼亞總統表示,美國政府有意緩和對華關係,希望他們將美國的政策意圖傳達給中國。
之後,羅馬尼亞和巴基斯坦作為中美幕後溝通的傳聲筒,時隔二十年,中美首次有了溝通交流,相互傳遞了願意實現關係正常化的信號。
1971年,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舉辦。
中國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美國乒乓球隊也公開表示願意在賽後訪問中國。
這一舉措改變了中美兩國敵對了二十二年的關係,中美關係時隔多年首次破冰。
這一改變未來世界格局的事件,也被稱之為“小球轉動大球”的“乒乓外交”。
1971年7月9日至11日,美國安全事務助理兼總統特使基辛格,秘密訪華。
三個月後的1971年10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複在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席位,並立即把台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及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中國就此迎來了曆史意義重大的良好發展環境。
終於不用處於“兩個拳頭打人”不利局麵,終於可以擺脫巨大的軍事壓力削減龐大的常備軍力開支,騰出手調整已經嚴重畸形的經濟。
且擁有了更廣闊的國際發展空間,得以引進國外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加速中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
有了政治上的條件成熟,借助國際市場高速發展的開放路線才有付諸實踐的可能。
除了國際政治環境對推動改革開放的影響,還有經濟上,中國的國家稟賦具體要如何利用外部市場進行發展。
1971年,美國單方麵放棄布雷頓森林體係,走向了金融資本全球化。
布雷頓森林體係是指二戰結束後美國為建立以美元為主的世界貨幣體係,推行的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它國家的貨幣則與美元掛鉤的製度。
規定1盎司黃金等於35美元,美國政府承擔按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
如此全世界的交易就都需要用美元來進行,僅僅依靠增發美元就能掠奪全世界的資產和資源。
而美國現在放棄布雷頓森林體係,就是因為增發美元太多,其它國家拿美元來兌換黃金時美國拿不出那麽多的黃金,也不願意拿出那麽多的黃金。
於是宣布美元不能再兌換黃金,但是美國用自己的軍事霸權,強迫各國購買石油時必須使用美元結算。
如果石油產出國繞過美元用其它貨幣進行交易,會被美國製裁封鎖交易途徑,甚至發動軍事打擊。
美國建立美元加軍事的霸權,又間接推動了金融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其產業結構逐漸向技術密集型和知識密集型產業傾斜。
而發達國家的勞動力成本是很高的,這裏的成本高是指相對不發達的國家來說。
一方麵是發達國家經濟水平變高之後,便有錢去提高社會福利水平,高素質的教育、高質量的醫療、更全麵更好的物質生活水平,這些因素都會間接推高勞動力成本。
因為工資太少的話都不夠普通人生活。
這是經濟發展的必然,中國以後經濟發展上去了,也必然會迎來勞動力成本攀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不發達的國家,人民隻要吃飽穿暖就差不多夠了,高質量的教育、醫療、物質生活這些想建設也沒有條件。
養活一個人的成本很低,企業也就隻需要開很低的工資就能滿足不發達國家勞動力的生活需求。
而受教育偏低的勞動力和受教育程度較好高素質的勞動力,在很多技術水平偏低的勞動力密集型領域,其所能創造的價值是差不多的,工作性質也不需要太高的受教育水平。
美國的勞動力成本高,中國這樣的不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低。
生產成本低了,利潤空間就大了。
逐利的資本自然會想將需要大量勞動力的產業,轉移到像中國這樣的國家進行生產經營。
逐漸的,發達國家掌控占據壟斷地位,利潤也極高的高科技領域。
勞動力多又不發達的國家,但有足夠的基礎建設,便進行技術水平低,利潤也低的生產,為全世界提供廉價商品獲得利益。
而極端落後既不具備可投入生產的勞動力,又連基礎建設都匱乏的國家,就隻能靠允許他國開采本國資源來獲利。
如此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定位,各國之間貿易與合作自由度不斷提高的經濟模式,就是市場全球化。
而中國這個具備龐大勞動力和較好基礎建設的國家,正是資本最佳的中低端產業轉移投資的對象。
在中國正式代入這個定位,走向改革開放之後,屬於中國高速發展的時代,終於到來了。】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