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蘇聯解體(二)

字數:4871   加入書籤

A+A-


    【對赫魯曉夫“秘密報告”認可的戈爾巴喬夫,在此後多年職位逐步攀升,後又因職務出國分別訪問了比利時、西德、加拿大和英國。
    他發現歐美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比蘇聯高很多,各種工業產品和商品極為豐富,與蘇聯所宣傳的西方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完全不同。
    在西方世界開拓的眼界,讓他更加認定蘇聯的製度遠不如西方的自由市場經濟,要想蘇聯發展走上正軌就必須向西方製度靠近。
    此時的他已經被西方的表麵繁榮蒙蔽,看不見蘇聯靠自己所取得的諸多輝煌成就,隻看到歐美國家的經濟繁榮和蘇聯的弊病,卻看不到歐美資本主義製度的弊端和陰暗麵。
    更致命的是與他一般想法的還不止戈爾巴喬夫一人,與他同樣出過國的也基本是這種心態,而能出國的又多少擁有政治背景。
    如果是真正為了自己的祖國變得更好而謹慎負責地借鑒他國經驗,這當然沒有問題,也是執政黨應負有的責任,可如果一味否定自己的國家,而不結合國家實情謹慎務實,那就成了崇洋媚外。
    當一群這樣思想的人主導國家政治時那就是一場極其嚴重的災難。
    當這樣的崇洋媚外隨著時間推移,又進一步讓蘇聯內部背離當初的思想信念,這時西方的價值觀和腐朽思想無須外部推動就能自行滲透。
    漸漸導致蘇聯官員開始崇尚西方的生活方式,追求金錢和權力,不再以服務人民為宗旨。
    他們不僅利用權力維護自己的地位和利益,還要給自己的親信、兒子、家人都謀一個好職務。
    在幹部選拔任用過程中,不是以能力和品德為標準,而是看是否與自己親近、是否聽話。
    一開始這樣的腐敗或許還是一小部分人,腐敗的方式也要披上名分,要保證隱秘。
    但到了1964年,赫魯曉夫被趕下台後,勃列日涅夫接過權力。
    在他執政期間,上級官員與下級官員之間的裙帶關係逐漸擴散,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官僚特權階層,已經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蘇聯各級官員利用職權謀取私利,在物資分配、工程項目等領域貪汙受賄,利益一層層輸送,以權謀私現象頻發。
    就連勃列日涅夫自己都身處其中。
    在他執政時期,他的兒子尤裏被提拔為外貿部第一副部長,並成為蘇共中央委員。
    他的女婿丘爾巴諾夫,在與勃列日涅夫的女兒加莉婭結婚前是蘇聯內務部的一名普通中校軍官。
    1971年結婚,結婚一年後就被提前授予上校軍銜,再一年後又被提拔為少將,1976年時還被推舉為蘇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後來還升任內務部第一副部長,並獲上將軍銜。
    此外,勃列日涅夫的弟弟也當上了副部長。
    而被勃列日涅夫提拔的這些自己人又明顯沒有與職位相匹配的能力,就比如他女婿所擔任的監察委員職務何等重要,卻在其任職期間腐敗更加肆意橫行。
    那時蘇聯加盟國第一書記的任命也由勃列日涅夫和委員會說了算,腐敗又進一步從莫斯科蔓延到整個蘇聯。
    勃列日涅夫年邁後原本更傾向於選擇烏克蘭第一書記弗拉基米爾·謝爾比茨基或自己的老部下契爾年科作為接班人。
    但在勃列日涅夫去世後,蘇聯領導層出於多種因素考慮,選擇了安德羅波夫。
    安德羅波夫也的確是一位有作為、受認可的領導人。
    其上台後認識到蘇聯經濟體製的弊端,推行了一係列改革措施。
    嚐試在一些企業中實行新的管理方法,給予企業更多的自主權,強調加強勞動紀律,提高工作效率,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和提高產品質量。
    同時大力整頓吏治,打擊腐敗現象。
    開展了大規模的反腐運動,查處了一批貪汙腐敗的官員,包括一些高級幹部,這在一定程度上遏製了腐敗的蔓延。
    但是因健康原因,安德羅波夫執政僅15個月後就病逝。
    接任其權力的是勃列日涅夫原本意圖扶持的契爾年科。
    契爾年科在任期間,一定程度上延續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政策,但同時也試圖進行一些調整和改革。
    但是這時的蘇聯社會問題已經尤為突出,經濟持續下滑,執政僅一年後便病逝了。
    下一位接任最高權力的,便是一心要讓蘇聯朝西方模式改革的戈爾巴喬夫。
    在他上台後,蘇聯最大規模的一次改革啟動了。
    他提出所謂的加速戰略,旨在加大重工業和科技的投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預計要在十五年後讓國民收入和工業總值翻一番。
    可是這麽一個籠統的加速戰略,沒有配套驗證可行的具體改革措施無疑就是畫大餅。
    果然在改革折騰三年後,蘇聯經濟非但沒有大規模增長,反而有繼續下降的趨勢。
    但是戈爾巴喬夫不認為這是改革方式的問題,而是蘇聯現有體製的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認為蘇聯隻有從計劃經濟轉向西方那樣的市場經濟才是出路。
    但是改革從來不是一拍腦門隻要想就能做成的。
    改革不是一條隻有大空話的命令,而是一係列經過驗證可行的政策試點,並從試點中逐步調整,明確出更加完善具體的改革方案,然後再按預設步驟逐步推行。
    即便改革出現問題,也要有相應的控製措施遏製問題無序擴大,除此之外的改革都是風險極大且不負責任的。
    但是戈爾巴喬夫僅在經濟改革三年不見成效後,便急躁地推行全方位向西方看齊的改革。
    倡導民主,倡導人道,更重要的是主張西方那樣的政治多元化和多黨製。
    這一政治改革一出,就意味著蘇共已經不能再一黨專政了,直接改變了蘇聯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
    並且為了貫徹民主,他推行所謂的公開性和民主化。
    他們把蘇聯的黑料都翻出來,允許媒體自由報道,鼓勵公眾參與國家事務討論,開放曆史檔案。
    也就是所謂的曆史無禁區,公開無原則。
    在公開蘇聯黑料的同時,他們又將歐美的價值觀和發展水平不加控製地傳播給蘇聯人民。
    沒有任何束縛的媒體,在西方勢力的影響和國內政治鬥爭的裹挾下,為了達到特定目的,對蘇聯曆史進行了片麵、歪曲的解讀和報道。
    比如抹黑領袖,將斯大林描繪成“罪人”,將列寧汙蔑成“無賴”。
    將推翻反動政權的十月革命說成是一小撮恐怖分子的暴動。
    將二戰蘇聯偉大的衛國戰爭說成是千裏送人頭。
    還將蘇聯社會主義實踐描述為失敗,而資本主義社會則被美化為自由和富足的理想天堂。
    在以向西方政治經濟改革為目的的環境下,短短兩年時間蘇聯人民的信仰徹底崩塌了。
    蘇共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直線下降,原本一千九百多萬接近兩千萬的蘇共黨員,也迅速減少到四百二十萬。
    在這樣的動亂和政治宣傳下,崇拜歐美幾乎成了那一代蘇聯人的共識。
    但是蘇聯也徹底走到頭了。
    蘇聯之所以能夠整合加盟國成為一個龐大的國家,正是因為統一的理念和政治軍事的紐係。
    現在蘇聯人民的信仰崩塌了,蘇共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國家進入到一種無序的狀態。
    動亂,權力真空,地方上的加盟國也越來越與蘇聯離心離德,最終陸續從蘇聯獨立脫離出來。
    在多個加盟國宣布獨立,尤其是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主要加盟國采取行動後,蘇聯事實上已經名存實亡,戈爾巴喬夫宣布辭職,蘇聯正式解體。
    冷戰以如此荒誕的形式宣告了結束,兩極格局瓦解。
    蘇聯的突然瓦解,就連美國都極其出乎意料。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葉利欽訪問美國,希望獲得美國的援助和接納,可是卻遭到了美國總統克林頓當著全世界的麵公然嘲笑。
    這就是蘇聯悲哀的終結。】
    喜歡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請大家收藏:()璀璨華夏:挽千古意難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