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取消鹽稅

字數:3885   加入書籤

A+A-


    遼東如此嚴寒,若要在這種地方生活,對於衣料棉布的消耗,絕對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直到聚酯纖維的出現,這種普遍穿不暖的情況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變。
    盡管聚酯纖維存在很多缺點,冬天穿在身上容易起靜電,稍微不留神,一天能被電好幾次,它廉價、易得、好洗、耐穿的優點,絕對可以說是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之一。
    有了火炕三件套和聚酯纖維這兩樣東西的加持,才讓遼東這等酷寒之地出現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繁榮。
    兩個大明世界的人雖搞不明白這一切是怎麽做的,心裏卻知道這與朱綾脫不開關係。
    老祖宗雖留下‘人定勝天’這個成語,但想要真正戰勝老天、戰勝大自然,又談何容易?
    朱綾讓遼東百姓克服嚴寒背後,定然蘊藏著不亞於開發黑土地的偉大創造。
    這時,畫麵一轉,跳到一家店鋪。
    店麵上大大一個‘鹽’字,告訴眾人,這是一家專門售賣食鹽的店。
    隻見一個穿著公府官服的捕快走進來,對老板說:“王爺有令,即日起,取消鹽稅,各家店鋪售賣食鹽,不得超過兩文錢一斤。”
    老板聞言,忙笑道:“好,小的這就把價格調下來。”
    這話一出,兩個世界的人瞬間沸騰炸鍋。
    “什麽,食鹽兩文錢一斤?”
    “假的,這一定是假的,鹽稅怎麽可能取消呢?”
    “鹽稅是國家僅次於農業的第二大稅收來源,少了這一塊的收入,官府部門如何運轉?”
    “是啊,這個價格簡直離譜,食鹽怎麽可能賣出白菜價?”
    “女帝瘋了嗎?鹽稅說不要就不要?”
    兩個世界的人目瞪口呆,不敢相信自己看到聽到的。
    老百姓不懂政治,從有記憶開始,食鹽是奢侈品,特別特別貴。
    一斤食鹽的價格能買三四十斤糧食。
    就算趕上太平盛世,國家強製鹽販子降價,一斤食鹽的價格也絕不可能低於二十斤糧食。
    兩文錢買一斤鹽,做夢都不敢想。
    比起老百姓,兩個世界的大明君臣更加震驚。
    鹽關乎國家財政。
    相較於其他稅種,鹽業的征稅難度最低。
    曆朝曆代,鹽皆受朝廷管控,屬於壟斷經營,任何個人都不允許私自販賣食鹽。
    私賣食鹽一旦被發現,輕則坐穿牢底,重則誅九族。
    鹽是生活必需品,買賣不會中斷,是最穩定的稅收來源。
    若是少了這一塊的稅收,王朝分分鍾崩塌覆滅。
    也正因為人人都必須吃鹽,所以鹽稅高得離譜,常常是開采價的幾十倍乃至上百倍。
    對於皇帝來說,對食鹽征收重稅,就像兒女孝順父母一樣天經地義。
    做夢都不敢想,鹽稅會有被取消的一天。
    農業糧食和食鹽,這兩塊收稅占了封建王朝財政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若是其中一塊崩了,整個封建社會最底層的地基也隨之崩塌。
    新大明。
    朱元璋驚得無以複加,聲音顫抖地對朱綾道:“取消鹽稅,財政勢必崩塌,你、你怎麽能那麽糊塗呢?”
    朱綾懶得跟他解釋,冷冷道:“我做什麽事自有我的道理,鹽稅如此沉重,早晚都是要取消的,讓老百姓吃上便宜廉價的食鹽,這不好嗎?”
    “好個屁!”
    朱元璋氣得暴走:“你成天就知道打打殺殺,哪裏曉得食鹽這一塊的收入有多重要?朝廷的日常開支、給官員、宗室的俸祿,修建皇宮、陵墓、用兵打仗、修建水利工程,開倉賑災,哪個不需要花錢?這些開支的大頭都來自於田賦和食鹽,少了其中一個,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馬皇後再次化身消防員來滅火:“你這麽生氣做什麽?綾兒這孩子,行事有自己的章法,她一定是想到別的財政收入,才讓人取消了鹽稅,不然她未來怎麽可能養得起遼東的百萬雄兵?取消鹽稅是給老百姓減負,這可是天大的好事,你該高興才對。”
    朱元璋氣得直哼哼:“咱高興個錘子,氣都快氣死了。”
    朱綾涼涼道:“你氣死了,我早點上位當皇帝也不是不可以。”
    朱元璋:“你……”
    天幕中。
    畫麵再次跳轉。
    隻見折梅軍副首領盧芳,帶著幾個女兵來到偏遠的地區替朱綾視察民情,給一些相對比較貧困的人家送溫暖。
    眾人的視線隨著盧芳的腳步一路看過去,到處都是豐收的景象。
    每一塊黑土地就是一個巨大四四方方的格子,井然有序。
    不似中原、江南、蜀中的耕地那樣破碎,東一塊西一塊,歪七扭八。
    一整個看上去,竟是這樣的齊整舒服。
    如果有現代人此刻穿越到這裏,看到這裏,肯定立刻聯想到美式大農場。
    沒錯,除了缺少現代化的收割機,遼東這片黑土地的規劃耕種,儼然與漂亮國的大農場一模一樣。
    前世現代很多人在網上吐槽,熊貓家不能像白頭鷹的農民那樣機械化種植,農業是如何如何落後。
    殊不知,北大倉的機械化種植,比起北美大平原,絲毫不遜色。
    之所以沒辦法大規模推廣,隻因熊貓家人口太多,再多的耕地隻要平攤到人均,都會少得可憐,根本沒法搞。
    肥沃的黑土地,三江河水灌溉,讓這片寶地呈現趕超江南魚米之鄉、蜀地天府之國的富足與豐饒。
    看著割下來的稻子堆積如山,飽滿如碎金,眾人又是震撼,又是激動。
    雖說上一期盤點,他們已經知道遼東土地肥沃,糧食畝產驚人,但那時的黑土地隻開發出一部分。
    此刻所有的黑土地都已盡數開墾成良田,一塊接著一塊,一眼望不到頭,畫麵之震撼,儼然難以用言語來形容。
    一些經曆過元朝暴政,眼睜睜看著家人被活活餓死的老一輩,更是淚濕了眼眶。
    這樣的大豐收,幾乎是曠古未有。
    遼東這片黑土地,實在是太太太好了。
    盧芳等人慢慢走著,不知不覺間來到一戶獨棟的三層小別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