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折中
字數:3655 加入書籤
朱綾越說越激動,豪情萬丈道:“對於老祖宗是農民這事兒,朕不覺得丟人,相反非常驕傲,朕可以自豪對天下人說,朕是老農民的子孫,與他們站在一起。”
楊勝男聽得又敬又佩,笑道:“陛下以自己祖上的農民出身為傲,所以一直告誡臣等,當皇帝也好,做官也罷,一定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了解民心民意,才能將整個國家治理好,百姓衣食無憂,幸福安逸,這就是盛世。”
朱綾點頭:“對,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一點一定要牢牢記住。”
天幕外,兩個世界的百姓看到這裏,已然感動得熱淚盈眶,失聲哽咽。
“女帝啊……”
“我等何其有幸,竟能生活在您這個年代。”
“老頭子拜一輩子的佛,日夜祈求佛祖保佑,卻始終得不到佛的回應,但在這一刻,我看到了活的真佛。”
“另一個世界的大明百姓太幸福了,能用女帝這樣仁慈愛民的君主,嫉妒讓我麵目全非。”
“為什麽,為什麽我們這個世界沒有朱綾?”
“世祖仁皇帝,這個‘仁’字,女帝當之無愧。”
“能有這樣的皇帝,是王朝之幸,也是天下百姓之幸。”
“隻恨這個世界沒有朱綾……”
兩個世界的百姓對朱綾越是認同,占有大量社會資源的地主、士紳、官商就越發害怕。
不患寡而患不均。
看到未來大明王朝在朱綾的治理下,老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在如此巨大的落差之下,難免會生出暴亂。
新大明還好些。
朱元璋下旨冊立朱綾為皇太孫,老百姓看到希望,對未來有盼頭,倒是不會亂來。
原大明可就遭了。
這個世界沒有朱綾,隻有朱允炆這個亂搞削藩,最後把皇位都給削沒了的蠢貨。
朱棣雖為一代雄主,卻與其他封建帝王那樣,隻想著創造官員眼中的所謂盛世,並不能像朱綾那樣設身處地為老百姓考慮,更不會拚命揮動屠刀狂砍既得利益集團。
原大明的士紳、地主們渾身發顫,冷汗淋漓,下意識的摸了摸脖子。
“快點,將家裏的牆弄得再高一些,大門給我加固,狗洞也得堵上,絕不能讓那群賤民進來。”
“傳本老爺的命令,從此刻開始,每個月組織三次……不,十次的慈善施粥,三天一輪,凡是家裏窮得吃不上飯的,都可以排隊來領粥喝,另外給佃農今年減三成租子,不行再降。”
“該死的朱綾,對那群賤民那麽好幹嘛,真是害苦我們了。”
“好不容易當上了皇帝,好好享受權力,紙醉金迷不好嗎?為什麽要這樣對我們?”
“你們這幾個小兔崽子,從現在開始都給老子低調一點,出門不許穿華麗的錦緞,不許花天酒地,奢侈浪費,還有你個敗家娘們兒,以後少逛街,不許穿金戴銀到處顯擺,不然別怪我不客氣了。”
“以後給我夾著尾巴做人,出門能多低調就得多低調,身上的衣服多整幾個補丁,頭上的簪子、金釵都給我換成木頭或者不值錢的玉石,這群刁民發起狠來,可是會我們掛到城樓上的。”
“減租,減租,給我狠狠減,讓佃農們看到本老爺的誠意。”
“……”
原大明洪武、永樂等多個時空的士紳地主都嚇破了膽,為了全家不被掛城樓,一邊趕緊約束家人和奴仆,一邊放血割肉,大撒幣,給佃農減租。
然而,有些事等你發現時,再來挽回已經太晚了。
天幕放映朱綾的改革,讓兩個世界的百姓心頭火熱,蠢蠢欲動。
他們也想過上遼東百姓那樣的好日子,豈會想要地主丟出來的蠅頭小利?
底層是一個國家的地基所在。
地基不穩,上層建築就會搖搖欲墜,甚至轟然倒塌。
“標兒,你說現在該怎麽辦?”
朱元璋也是一個頭兩個大,不知如何才好。
朱標是有些聰明智慧在身上的,笑了笑說:“父皇,在兒臣看來,這是好事啊!”
“好事?”
朱元璋一愣,隨即眼底湧現驚喜之色:“是啊,天幕盤點,挑起了百姓與地主之間的矛盾,並沒有直指皇權,咱們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引導輿論,借百姓之手打擊地主,尤其是這群該死的江南士紳,如此一來,就算做不到土地國有化,徹底杜絕土地兼並,也能退而求其次實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政策,既給百姓減負,又給國家創造大量稅收,還可以避免士大夫集團對皇權形成掣肘,一箭三雕。”
他嘴上說著退而求其次實行攤丁入畝,實際心裏最想搞的就是這個。
此前,聽到朱綾提及攤丁入畝時,朱元璋就無比動心,認為這個策略,對於朱家皇族來說,簡直不要太完美。
至於更徹底的土地國有化,會嚴重傷害到藩王,朱元璋反而不想要。
朱標也看出老父親的心思,笑道:“土地國有化過於霸道,咱們這個世界沒有朱綾那樣厲害的子孫,強行推動,士紳地主們隻怕會狗急跳牆,實行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無疑是最好的折中之策。”
自古以來,華夏的國人就喜歡折中。
想要開一扇窗戶,直接說是不行的,要嚷嚷著拆屋子,一番討價還價,才肯給你開個窗戶。
同理,原大明實行國有化,老百姓自然巴不得如此。
但缺少朱綾這等天降猛女,朱元璋不願意、地主士紳更會拚死抵抗,硬來是行不通的。
退而求其次,搞攤丁入畝就是最好的方案。
永樂朝的皇帝朱棣,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他頗為遺憾的歎道:“可惜朕沒有朱綾那樣強大的軍事力量和智慧,也隻能選擇攤丁入畝了。”
新大明。
朱元璋渾身一軟,似是被抽走了全身的筋骨,無力地靠在盤龍金柱上,喃喃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咱……咱又錯了……”
未來朱綾毫不客氣地指出朱元璋忘本,幾乎是將他的臉麵踩得稀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