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永樂大典
字數:4172 加入書籤
朱榑氣得爆炸:“老四,廢了我還不夠,還想讓朱綾來收拾我,有你這樣當哥哥……”
這話還沒說完,屁股就挨了朱元璋一腳:“哎呦!”
“你這狗東西,還知道老四是你哥哥,這是做弟弟對哥哥該有的態度嗎?你的禮數規矩、孝悌之道都學到狗肚子裏去了?”
朱元璋都快氣死了。
怎麽他養出來的兒子,一個比一個不省心?
“父皇,我……我……”
“我什麽我?咱看你就是一頭大蒜——欠拍!”
朱元璋越說越來氣,抄起癢癢撓,對著朱榑就是一頓削,順便也給了旁邊的朱橞一腳。
新大明。
“看看,這才叫削藩!”
朱元璋對另一個世界朱棣的操作,滿意到了極點。
削藩無可避免,能夠在保證朱家子孫榮華富貴的前提下,順利削掉藩王的權力,強化皇權,自然再好不過。
朱元璋一邊笑著,一邊眼巴巴地看著朱綾。
他自然盼著,將來朱綾繼承皇位後,也有這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的叔叔們。
朱綾不置可否,隻當沒看到。
藩王們幹了那麽多缺德事,想平安交權退下去,門兒都沒有。
在朱綾心裏,朱棣這樣的削藩方式,純屬和稀泥。
然而,此舉對於明朝的影響來說,也是極大的。
要是他沒有及時削藩,再過幾十年,藩王不斷膨脹,等他一死,繼任的皇帝缺乏他這樣的鐵腕強權,肯定鎮不住場子。
到那時,晉朝的八王之亂,勢必重演,
明朝的皇權,也不可能穩固傳承十六代君主。
原大明。
永樂朝。
朱棣看著天幕,想起當年削藩的過程,也是感慨萬千。
他若沒有通過一係列手段削弱藩王的權力,尾大不掉的藩王必定引發嚴重的皇族內部爭鬥。
曆朝曆代的皇族,根深蒂固,縱然有外敵殺來,一時也是殺不死的。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從家裏自殺自滅起來,才會導致一敗塗地。
沒有削藩,哪來的治隆唐宋、繁榮似錦的永樂盛世?
這時,天幕畫麵突然暫停,雙對比係統的聲音陡然響起。
【遷都和削藩,對於明朝意義極深。】
【然而,真正讓永樂大帝朱棣名垂青史的,還是接下來這三大功業。】
【第一,編纂《永樂大典》。】
作為最有人格魅力和影響力的明朝皇帝,雙對比係統覺得,光用冷冰冰的視頻畫麵,都不足以表達。
必須將視頻畫麵與文字結合,才讓兩個世界的人充分認識到朱棣和朱綾文治武功的巨大的含金量。
《永樂大典》?
眾人不由一怔。
曆朝曆代,編撰著作的牛人比比皆是。
為何編撰一本書能成為成祖皇帝的偉大功績之一?
還讓天幕為之發聲,在視頻畫麵中夾帶聲音。
雖不知道朱棣讓人編纂的《永樂大典》是一本什麽書,卻也能猜到,此書所載的內容必定對於華夏文化的傳播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雙對比係統聲音繼續滾動。
【朱棣深知知識就是力量,所以他登基之後,決定修一部皇皇巨著來彰顯國威,傳承文化,造福子孫萬代。】
【為此,朱棣欽點才子解縉為總編,讓他帶領147名文人一起修書,並在一年之後,修成了一部《文獻大典》。】
【然而,對於這樣的成果,朱棣並不滿意,認為內容還不夠豐富,就讓道衍和尚姚廣孝也加入其中,同時將修書團隊擴充到三千多人。】
【就這樣,曆時三年,姚廣孝和解縉等人齊心協力,終於完成了這部宏偉的巨著。】
【朱棣看完之後非常滿意,以自己的年號給這部書命名,《永樂大典》由此而生。】
【編纂好的《永樂大典》,全書22877卷,11095冊,約3.7億字,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華夏數千年的文化,乃是全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為弘揚燦爛華夏文化做出不朽的貢獻。】
【特別是對比明朝之後清朝,某個超級自戀、臭不要臉皇帝編纂的《四庫全書》,《永樂大典》堪稱神作,包羅萬象,大俗大雅,隻要是華夏文化的精髓,幾乎是都能在書中找到。】
看到這裏,彈幕都嗨了。
“乖乖,原來這就是永樂大典,厲害了。”
“天呐,3.7億字,這本書真是要上天啊!”
“我華夏文化,涵蓋的範圍居然如此之廣,我還以為隻有四書五經這些儒學經典呢。”
“別扯什麽儒學了,都被那些該死的文官給搞臭了。”
“就是,儒學算個屁,諸子百家,各有所長,所謂的儒學,隻會教出空談誤國的文人。”
“……”
兩個世界的百姓聊著聊著,話題突然偏了,開始吐槽起儒學和文人來了。
也怪不得老百姓罵罵咧咧的。
這一輪一輪盤點下來,眾人驚訝的發現,這些禍害國家和百姓,導致朝政不穩定、貪官汙吏橫行的背後,往往都與這群所謂的讀書人有關。
一次兩次也許是巧合。
次次都這樣,那就不是巧合可以解釋的。
此時此刻,老百姓們對於文人士大夫的印象差到了極點。
被老百姓這般指著鼻子罵,讀書人破防了。
“胡說八道!。”
“儒學乃是聖人經典,這才是正統,其他的都是奇技淫巧、旁門左道。”
“你們這群愚昧的刁民懂什麽,就知道瞎咧咧。”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老百姓們一看,笑得更歡樂了,一時間彈幕中充滿了快活的氣氛。
“急了,急了,這幫死讀書的急了。”
“如此氣急敗壞,看樣子是戳到他們痛處了。”
“什麽有辱斯文?斯文能值幾個錢,能讓我們吃飽穿暖嗎?能無償給我們分土地嗎?”
“自己讀書把腦子讀傻了,是非不分,利欲熏心,怎麽有臉來指責我們?”
“就是,就是,看樣子是我們種地太勤勞了,讓這群人吃得太飽了,才讓他們能在這裏狺狺狂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