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龍儲糧

字數:4263   加入書籤

A+A-


    天幕中。
    朱綾對外擴張,隻用了十年時間,就打遍了世界,將大明龍旗插遍了七大洲。
    這樣的成就,堪稱前無古人,後麵也不見得有人能夠趕上,畢竟曆史已經發生了轉變。
    前世原有兩個日不落國家,已經被大明覆滅,領土變成大明疆域的一部分。
    在這種情況下,朱綾的大明帝國,有可能是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日不落帝國。
    看到這裏,兩個世界沉默了好幾秒,而後才再次沸騰開來。
    “日不落帝國,太霸氣,太震撼了。”
    “這樣的豐功偉業,簡直逆天。”
    “女帝太了不起了,也隻有她這等雄才大略之主,才能打下這麽大的疆域。”
    “大明之前有不少皇帝都很厲害,開疆擴土,英明非凡,但與女帝的日不落神話一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
    “我大明鐵騎,天下無敵!”
    “……”
    新大明。
    朱元璋高興得臉都快笑爛了:“這麽大的帝國,這麽大的疆土,好啊,真是太好了……”
    此時此刻,他渾然忘了,朱綾未來要化身皇族清理大師,將他的兒子們屠戮殆盡,隻看到大明變成了超越唐、漢的超級大帝國。
    朱標也是激動不已:“好,好,不愧是本宮的好女兒!”
    未來朱綾是日不落帝國的皇帝。
    他是皇帝的爹,同樣名垂青史,萬古流芳。
    什麽封狼居胥、飲馬瀚海、禪於姑衍、勒石燕然,統統弱爆了。
    日不落帝國,將龍旗插遍全世界才是最牛逼的。
    馬皇後也是倍感自豪:“我的孫女就是厲害!”
    朱棣看著朱元璋樂嗬成這樣,調侃道:“真有那麽好嗎?之前不還各種嫌棄,埋汰人家六親不認、心狠手辣?翻臉比翻書還快,就該去學川劇。”
    “你小子找抽是吧?”
    朱元璋吹胡子瞪眼,抄起癢癢撓,照著朱棣一頓狂抽。
    “媽呀,又來!”
    朱棣抱頭鼠竄。
    朱元璋追著朱棣滿殿跑,心裏那叫一個氣啊!
    這混賬玩意就喜歡拆他的台,今日非得讓他知道,花兒為什麽那麽紅!
    朱綾對於這爺倆的打打鬧鬧也罵了,便由著他們去。
    反正朱元璋這老頑固再狠再氣,也舍不得對子孫下狠手。
    原大明。
    朱元璋、朱標看著天幕,眼中除了羨慕,還是羨慕。
    同樣是朱家兒孫,怎麽差別就那麽大呢?
    人家朱綾,巾幗不讓須眉,打遍世界無敵手。
    再看看自家這位……
    不對,是這頭朱(豬)允炆,真是一言難盡。
    父子倆雙雙目光同時掃向朱允炆。
    朱允炆剛被毒打了一頓,渾身都疼,見爺爺和親爹都看過來,頓時猶如老鼠見了貓似的,嚇得撒開丫子就跑。
    朱標恨恨道:“孽障!你還有力氣跑,看樣子打還是沒挨夠!”
    朱元璋吆喝著:“還等什麽,趕緊安排上!”
    下一秒,熟悉的鬼哭狼嚎,再次響了起來。
    就在這時,雙對比係統聲音再次響起。
    【經濟上,朱綾締造了一個與眾不同。】
    【之所以用與眾不同,而不是‘前所未有’或者‘前無古人’這些形容詞,則是因為朱綾的盛世與以往的盛世,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元代文人張養浩在《山坡羊》一詞中寫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此之前的盛世,是皇帝的盛世,是權貴的盛世,是地主的盛世,唯獨不是百姓的盛世。】
    【以無數人公認最強盛、最繁華、最富裕的開元盛世為例,但在大詩人杜甫眼中,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農民收獲一百斤糧食,要納稅二十來斤,再加上各種苛捐雜稅,一下子超過百分之五十了,即便是趕上風調雨順的好年景,也是吃糠咽菜,很難頓頓都有粗糧,細糧更是想都別想,要是遇到災荒年,易子而食,比比皆是。】
    【有位文人這樣說,百姓,盛世之牛馬,亂世之炮灰,可謂是一針見血。】
    【老百姓吃飽飯,就像未來朱綾開的愛龍仕賣的商品那樣,屬於奢侈品。】
    【對於整個封建時代來說,老百姓不餓死,這便是盛世。】
    【朱綾的大同盛世則完全不同,不是權貴地主的狂歡,而是老百姓的富足安逸。】
    【為了實現這一點,朱綾可謂是煞費苦心。】
    【朱綾做了三件大事,共同創造了盛世之基。】
    【第一件,土地全麵國有化,老百姓分到了國家分配的土地,之前為地主打工,現在為自己幹活,幹勁十足,生產積極性空前強大。】
    【第二件,就是選育高產良種。】
    【土地改革和高產糧種之前已經提到過,這裏就不重複了。】
    【現在重點要提及的是第三件事,成立專門的糧食機構,朱綾將其命名為‘龍儲糧’。】
    聽到這裏,兩個世界的人怔了怔。
    “龍儲糧?”
    “顧名思義,就是儲存糧食,那就是糧倉嗎?”
    “糧倉很早之前就有了,每次秋收,總要弄個地方儲藏糧食,家家戶戶都有,女帝成立這玩意做什麽?”
    “嗨,瞎扯什麽呢,女帝聰明蓋世,深謀遠慮,她成立‘龍儲糧’,肯定有她的用意。”
    “這龍儲糧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糧倉,否則女帝斷斷不會多此一舉。”
    “龍儲糧能成為盛世之基,定有不同尋常之處,大家認真看下去不就知道了。”
    【龍儲糧是糧倉,卻與一般糧倉不同。】
    【它的存在,並不是儲藏糧食不變質,而是為了保障市場糧食供應,讓每一個百姓都能牢牢端住自己的飯碗。】
    【民以食為天,隻有把糧食問題搞好了,才能保障國家的穩定。】
    說著,畫麵一轉,時間線重新拉到洪武一朝。
    洪武二十三年。
    這一年,遼東地區水熱豐沛,百姓又一次迎來了大豐收。
    糧食豐收,自然是一件好事。
    家家都有幾十畝地的百姓,自然喜笑顏開。
    歡喜持續了沒多久,他們又發愁了。
    糧食產出那麽多,遼東地區人口有限,根本消化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