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隔空過招,李暄“策反”錦衣衛(上)
字數:3832 加入書籤
朕非懼死,朕隻是……想死的更有價值罷了!
崇禎如此想著,萬分緊張地把頭低下,他不敢看朱元璋,便豎起耳朵聽朱元璋的反應。
而本來就已經相當憤怒的朱元璋,見了崇禎這幅熊樣之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崇禎要是能硬氣到底,至少能證明自己並非一無是處,也別管是好是壞,反正骨氣是有的。
可這一慫,便顯得他剛剛那番為了維護天子尊嚴不惜一死的壯烈行為無比小醜。
朱元璋現在隻覺得,他的大明完蛋的不冤枉。
攤上了這樣的皇帝大明能好才有鬼!
尤其,這樣的皇帝還不止一個……
現在朱元璋隻要一想起來,“不肖子孫再教育係統”讓自己教育的不肖子孫除了崇禎之外還有好幾個,心情便煩躁的不得了。
能遇見他們,可真是大明的福分啊!
但,該說不說崇禎運氣也確實好。
本來朱元璋已經動了必殺之心。
尤其崇禎被砍了一刀就秒慫的時候。
殺意更是達到了生平以來的巔峰。
可想到了係統之前提到的“大明戰神”“木匠”“道士”等妖魔鬼怪之後,大抵是被氣的過了閾值,朱元璋反而冷靜了下來,淡了心中的殺意。
“要想從這群頭角崢嶸的子孫手裏救大明,決不能衝動行事,崇禎不能死,至少不能死在這兒,否則便相當於主動給東林黨遞刀子。”
啪嗒一聲。
朱元璋手中的繡春刀落在了地上。
“兩日!無論你是負荊請罪還是怎麽著,必須給咱撐住兩日時間!屆時咱自會有法子對付外頭的東林逆黨,你若是能做到,那咱就記你一功,放你一馬,否則,你便是死了,咱也要給你挖出來,挫骨揚灰!”
“蔣瓛,走。”
話音未落,朱元璋與蔣瓛便隨著空間的一陣扭曲,直接從皇極殿之中消失。
……
“蔣瓛,等拿下了東瀛的銀礦,咱能帶去崇禎朝的人手便能提至五百,然,相比於外頭扯了清君側大旗,手握京師三大營士卒的東林黨而言依舊是相形見絀,你可有什麽好的想法。”
明初,應天府皇城當中。
朱元璋冷不丁問起了蔣瓛的看法。
而蔣瓛立刻就戴上了痛苦麵具,這回,他連想都懶得想了,硬著頭皮直接說:
“陛下,臣這榆木腦袋,哪能懂這個啊?不過,若是李禦史在的話,些許能說出個能“撥雲見日”的諫言。”
朱元璋倒也沒責備蔣瓛,他沉默了一會兒眼中閃過了無奈之色:
“咱不想事事都靠李暄,可你說的沒錯,這事兒除了那家夥之外,隻怕無人能解……”
“說起李暄,那家夥今日可有做什麽特別的事兒?”
蔣瓛愣了一下,道:
“有件事稍微值得在意,不過,臣不知算不算“特別”之事。”
“李暄的事萬不可疏忽,你且與咱說道說道。”朱元璋嚴肅地說道。
“遵旨!” 蔣瓛躬身領命,聲音沉肅,“稟陛下:戌初時分,李暄複於府門設宴,邀臣所遣二暗哨共飲。此事尚屬尋常,然其席間竟以藍玉所供之銀,分贈二人,似有結納之意!”
朱元璋眉頭頓時皺了起來:“你的意思是,李暄想收買咱安排過去的錦衣衛?”
蔣瓛道:“此事臣不能斷定,但不能排除李禦史有這方麵的想法,那兩人的家中,皆有至親病重,急需銀錢,李暄這銀子給的恰是時候,無疑能令那兩人感恩戴德。”猶豫了一下,蔣瓛說:“陛下,不如,將那兩人喊回去,安排些更靠得住的人過去盯梢。”
朱元璋的確也有這方麵的意思。
正所謂,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而且錦衣衛最不缺的就是人手。
可同意的話才到嘴邊,朱元璋也不知是突然想到了些什麽,竟是帶著幾分無奈,輕輕地搖起了頭:
“罷了,不必管他們。”
蔣瓛麵露遲疑之色,“可李禦史有神鬼之能,不得不防啊。”
朱元璋歎了口氣道:
“這理咱自然是明白的,可咱害怕逼的太緊,那家夥自尋短見。”
“這……”蔣瓛聞言頓時怔住,片刻後,心裏頭亦是無奈了起來。
而朱元璋在龍椅上坐下,喝了一口冷茶後臉上浮現出了自信之色:
“再者說,出使東瀛之事隻要咱不鬆口,他便是有神鬼之能又如何?還能長了翅膀,飛過去不成?
這家夥確實難纏,知道啃不動咱這塊硬骨頭,便轉去撬那盯梢的釘子,企圖以銀錢賄之,若擱在崇禎那窩囊廢的朝堂上,他這手爛錢,怕還真能砸開幾個窟窿,但可惜,咱洪武朝的錦衣衛,可不是崇禎朝那幫酒囊飯袋可以比的,斷然不可能因為區區幾百兩銀子便反水。”
“總而言之,李暄現在做的那些事兒,都是“垂死掙紮”罷了,不足為慮,你回頭,帶個太醫去找那兩校尉,幫他們的家人看看病,李暄不是想拉攏他們嗎,那咱也給他們些恩典。”
“臣遵旨!”
這番分析讓蔣瓛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他拱手一拜便轉身離開。
……
鬥轉星移。
兩日的時間飛速流逝。
李暄與往常一樣,左手拎著一壺酒,右手提著一塊豬頭肉,在門口的木桌上擺好,招呼起了在廁所門口賣包子的那兩個掩耳盜鈴的大聰明。
沒喝幾杯。
李暄發現平日裏因為家裏的事,總是愁眉苦臉的兩人竟是喜笑顏開,心中不禁有些疑惑,問道:
“兩位,可是遇見了什麽好事?”
王五道:
“不瞞禦史,昨日錦衣衛的都指揮使大人帶著皇上的口諭來找我,說是,念在我多年為大明效力的份上,要安排太醫,給我家裏人看病!”
周六小喜笑顏開地點頭:
“俺也一樣!真是沒想到,有生之年能得到皇上的恩典,這可是天大的殊榮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