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商業產能的建立

字數:4871   加入書籤

A+A-


    三月二十三日一大早,李彥吃完早餐,就去了紋繡院。
    “陛下,現在江寧城很多人都相信朝廷在西線布置了五十萬大軍。”王元吉說道,“不過還有一部分人拚命地否認,這些人似乎很賣力,要不要把這些人抓起來?”
    “不用,抓不完的。”
    “奴婢是擔心他們再亂嚼舌頭,恐怕會露餡。”
    “公孫弘來了沒有?”李彥轉移了話題。
    剛提到公孫弘,公孫弘就沿著長廊一路走過來。
    跟他來的還有一個男子,約莫近四十歲,看起來與公孫弘有幾分相似,但更顯得沉穩。
    “臣公孫弘參見陛下。”
    “草民公孫讚參見陛下。”
    李彥走過去,一把攙扶住公孫讚,說道:“你終於來了。”
    公孫讚是前戶部侍郎,他可不是一般人,他的父親公孫泰是李恪時代的戶部尚書,他自己三十幾歲就坐到了戶部侍郎的位置。
    大夏朝堂上下的賬目,他都處理的井井有條,明明白白。
    當年大夏第一名臣蕭璟還在的時候,公孫泰是蕭璟的得力助手,後來公孫泰走了,公孫讚又成了蕭璟的得力助手。
    “陛下,草民……”
    “之前罷了你的官,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希望你不要放在心裏。”
    “臣不敢。”
    公孫讚心中頗為震驚。
    這人是皇帝?
    這個人真的是他熟悉的那個皇帝?
    為何行為舉止,說話語氣,完全不一樣了?
    簡直就是變了一個人!
    難道真的是現在外麵傳言的那樣,陛下是為了和平,才一直忍著魏芸的?
    “朕今日找你們兄弟二人來,是有非常重要的事情,你們跟朕過來。”
    公孫弘和公孫讚跟著李彥一路走向紋繡院。
    陳淩早已在紋繡院門口等候。
    “陛下。”
    “如何?”
    “已經趕工做出來了,一共三百台。”
    “比朕料想的還要快,原料都準備充足了嗎?”李彥一邊往裏麵走,一邊問道。
    陳淩小心翼翼說道:“臣準備了一些原料,但恐怕不充足,一是原先的原料要用於宮廷服飾的製作,二是戶部說他們沒錢了。”
    李彥轉身看著王元吉,王元吉連忙說道:“戶部的確沒錢了,前幾天又送了一百萬去徐州,還有兩百萬送到秦州,最後五十萬兩送到了宋州,現在空了。”
    說到這裏,王元吉還小聲補充了一句:“徐州還有五百萬要給,陸康派人來催了,不過上一次勾結魏國使者的那幾個官員,超出三百五十萬兩,但徐國公說宋州還缺一百萬兩,而且催的急。”
    “你大點聲說。”李彥對王元吉說道,“現在還有多少錢?”
    王元吉說道:“一共還有三百五十萬兩,宋州缺一百萬兩,徐州還缺五百萬兩。”
    “公孫讚。”
    “草民在。”
    “聽到了嗎?”
    “聽到了。”
    “你怎麽看?”
    “魏軍南下,韓帥到了西線,西線自然是重中之重,中線有劍門關,草民認為中線的可以先放著,把錢給到東線和西線。”
    “聽到了嗎?”李彥看著王元吉。
    “聽到了。”
    李彥道:“就按照公孫讚說的這樣辦。”
    公孫讚微微一怔,連忙說道:“陛下,草民對前線一無所知,隻是說了一下草民的愚見,絕不敢……”
    “朕看過你以前做過的賬本,這個世上沒有人比你做的更好,蕭璟誇讚的人,朕無條件的相信。可惜蕭老太師走了,不然朕親自去把他抬回來!”
    “陛下若是缺人,何不找蕭老太師的學生到京師來?”
    “學生?”
    “宋濂,蕭老太師的學生。”
    “怎麽以前沒聽過?”
    “隱士。”
    “哦,王元吉。”
    “奴婢在。”
    “派人去把這個宋濂找到京師來。”
    “是!”
    “走吧,跟朕進去,朕給你們看看朕這段時間潛心製作的好東西。”
    公孫弘和公孫讚對視一眼,不明所以。
    到底是什麽,需要讓江寧府尹過來?
    而且還要把前戶部侍郎叫來?
    尚未進去,眾人便聽到了裏麵傳來絡繹不絕的紡織聲。
    原本被亡國危機包裹的李彥,聽到這樣的聲音,立刻舒緩了下來。
    等進來後,眾人看到作坊內擺放著整齊的紡紗機,每一個紡紗機都在快速運作,有紗從上麵快速流出來。
    那些紡織的宮娥停下來準備行禮,被李彥叫住:“你們忙你們的。”
    “陛下,這是……”
    “這是朕最新做的紡紗機,一天一匹紗!”
    “一天一匹紗?”公孫弘懵了。
    等等,您可是皇帝!您關注這個作甚?
    李彥看見公孫弘這反應,知道他不知道這東西的用處,便解釋了一遍。
    聽完後的公孫弘懵了,公孫讚也懵了。
    一邊的陳淩則熱血沸騰。
    “陛下是要去賣紗?”
    “不僅僅是紗,還有絲綢,把價格打下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暴利!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產能拉起來後,價格下來,幾乎可以降維打擊。
    英國佬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首先帶動起來的就是紡織業。
    這種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剛需。
    如果把絲綢價格再拉低,不僅僅可以拉動上遊的養蠶業和種植業,還能讓更多普通人穿得起絲綢。
    這絕不是做善事,而是普通人的基數足夠大。
    以前一年絲綢賣十萬匹,一匹絲綢二兩,收入是20萬兩,去掉所有成本,淨利潤6萬兩。
    以後一年絲綢賣1000萬匹,一匹絲綢500文,收入500萬兩,去掉所有成本,100萬兩。
    紗巾就更不必說!
    設立一個商社,以先發的產能優勢,做成最大的紡織貿易商社。
    每年源源不斷利潤進來。
    這還隻是紡織業。
    “陛下,您身為九五之尊,做這些作甚?”公孫弘不解道,“您應該召集大臣,商議國事。”
    “這就是國事!”
    “這?”
    “陛下,草民知道了!”公孫讚立刻說道,他明顯興奮起來,“這種不僅僅是一天能紡織一匹紗這麽簡單,操作也更簡單。草民剛才觀察了,每一個作坊裏有十名女工,隻要增加作坊,就能增加數量,草民注意到,他們的操作幾乎都一模一樣。隻要增加這樣的作坊數量,就能增加產量!”
    公孫讚深吸了一口氣,說道:“而且是源源不斷!”
    喜歡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請大家收藏:()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