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荊州百姓參與的熱情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太康六年十二月底,在李彥的一手推動下,秦州再起風雲。
荊州十郡之地到處都開始招募兵馬。
而且這一次與以往有一個本質的區別:朝廷在民間直接招募。
這相當於繞開了荊州的世家大族,完全無視了他們的部曲私兵。
這一現象,讓政治嗅覺敏感的人立刻聞到了一股不同尋常的味道。
這以前秦州兵馬的來源隻有兩處:一是秦州六郡,二是荊州十郡。
有一部分軍官是從京畿調過來的。
當然,現在也是來源於這兩州,但與以前讓世家大族組成部曲北上不同了,荊州開始了募兵製。
一時間,荊州各郡各縣的百姓,那是喜不自禁。
都說現在當兵俸祿高、待遇好,一旦混到軍官,子女還能享受更好的待遇。
自然紛紛報名。
這下把魏國潛伏在荊州的細作們看傻眼了。
不好!這些窮鬼的熱情太高了!
三十萬大軍,可能是真的!
十二月募兵的進展在最後幾天放到李彥的桌案上,李彥看後也懵了。
他問公孫讚:“什麽情況,怎麽招了這麽多人?”
“陛下,我們都是按照正常流程招人。”
“已經十萬了?”李彥第一次用奇怪的眼神看著古板的公孫讚,那眼神和看劉文靜的時候竟然有幾分相似了。
“是十萬人報名,朝廷的命令下發到荊州各郡之後,百姓踴躍報名。”
“那也不至於短時間內十萬人!每戶出一人,十萬戶,每戶六人,從六十萬人中抽十萬人!已經覆蓋了六十萬戶了嗎!”
“陛下,荊州有六百萬人,近百萬戶,十萬人不是什麽問題。”
“我們之前定的總額是多少?”
“是二十萬,已經達成,現在增加三十萬,總兵力是五十萬。算上其他軍費開支,秦州一年總軍費開支1500萬兩。”
“這絕對超額了!”
“但陛下發出去的話……”
“朕說的是未來十年慢慢增加!”
誰他媽的能想到大夏百姓參軍熱情這麽高!
“陛下,已經報名了,恐怕回不去了。”
“他們不怕死嗎?”
“他們可能認為朝廷這兩年對魏國的戰爭勝多輸少……”
“朕沒有告訴他們勝多輸少,報紙不都是如實說明嗎?”
“報紙的確是如實說明,但韓世忠、張文澤和陸康,以及哥舒星他們的故事,激勵著許多年輕人,臣想,應該是這些促使荊州百姓踴躍報名!”
李彥一時間有些頭疼起來。
“陛下,臣有一個辦法。”
“說。”
“目前正規軍其實是充足的,這些人可以編入後勤。”公孫讚說道,“秦州現在也在施行陛下的堡壘戰術,再大量修建城寨,如果將這些人全部編入去修建城寨,效果肯定更好。後勤兵馬每個月的俸祿是一兩,比正規軍少一半。”
“有道理!”李彥立刻反應過來,“這些人本就剛入伍,應該從後勤做起。當然,韓世忠還是要篩選一下,裏麵肯定有不少好苗子,好苗子都篩出來,不怕給錢!”
“是!”
“鐵鍬、斧頭、刀劍這些武器夠嗎?”
“目前比較緊缺,但臣問過陳淩,三個月之後,就不缺了,現在都是優先配給三鎮的。”
李彥來回走動起來,劉文靜在一邊說道:“陛下也不必過於擔心,隻要朝廷的軍備生產跟得上,這些兵在秦州被韓元帥練幾年,那各個都是精銳。到時候秦州五十萬軍備精良的精銳,別說魏國了,連晉國一起滅!”
李彥突然看向劉文靜,劉文靜嚇了一愣,連忙笑道:“臣隨口一說,隨口一說。”
“不,你說得對!說的很對!”李彥露出開心的笑容,“現在朝廷大肆增加冶鐵,擴充軍備,朕還擔心人多作甚!秦州有大量的田地,咱們雖然的募兵製。平時閑的時候,軍中也可以開墾荒地種田,這都是不是問題!”
劉文靜一聽自己的話居然被皇帝認可了,笑容立刻變得有幾分放肆起來:“對嘛!而且現在紙鈔普及,國庫不夠,咱就印紙鈔!”
他此話一出,皇帝的臉立刻陰沉下來:“絕對不能如此胡來!以後誰都不許提錢不夠就印錢這件事!”
劉文靜一臉疑惑,見皇帝如此嚴肅,卻不敢多問:“是是……”
“嗯,遼國那邊如何?”
“第一批十萬匹的貨已經送到,目前尚未傳回消息,不知契丹人的態度。”
“隻要送到就可以了,魏崇延現在肯定已經發現他們的絲綢被退了回來。”
李彥這就放心了。
隻要魏國無法與契丹建立互利的關係,明年魏國滅晉的難度將會增加至少十倍以上!
李彥立刻開始給姬清顏寫信。
做好事不留名?
那不是李彥的性格!
幫了別人,必須說出來,而且還得明確說出來,要讓對方知道,這裏又欠一個人情。
咱得把賬算清楚了!
“今年的賬目呢?”李彥又問道,“何時出來?”
“蘇州和常州的賬目要等下個月中旬統計出來。蘇州、常州、洪州、荊州和越州的賦稅匯報已經整理完畢。一共1200萬兩,今年賦稅重要變動在蘇常,蘇常新政後,一部分沒來得及賣田的,交了一半的稅。其他各州沒有變化,三鎮賦稅免除,少了300萬兩。今年的稅與往年沒有區別,三鎮賦稅少的那一部分,是蘇常多出來的那一部分。”
“除掉三鎮,京畿加五州,一共有萬畝地,臣做過初步的測算,荊州、洪州和越州,世家隱瞞的田地超過8000萬畝。按照目前每畝地產2石糧食,理論上每年稅收可以到4000萬石,按照目前市麵糧價,可以折算成4000萬兩。折算的過程中損耗按照四成來測算,朝廷收到的稅錢可以到2400萬兩。”
“荊州、洪州那些事以後再討論,朕現在要三樣東西,一是精鹽,二是足夠的鐵!三是足夠的硝石!”
轉眼,太康六年在一場大雪中結束。
太康七年正月初一,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十艘大型戰船越州建安郡南安縣的東海岸停靠。
常瑜帶著三千禁軍在這裏登陸。
喜歡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請大家收藏:()朕忙著一統,沒心思做舔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