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大魏的死結?

字數:3933   加入書籤

A+A-


    當天,李彥就向邯鄲城的百姓發布了討賊檄文。
    在這篇檄文中,李彥重點突出了他此次前來的目的:討賊!
    圍繞著討賊,他闡述了以下幾個核心點:
    一、朕不是濫殺無辜之人,絕不會隨意向平民下手。
    二、魏主是朕的嶽父,被奸人所害,朕的皇後聽聞之後,夜不能寐,形同枯槁,大夏君臣群情激憤,天下正義之士無不震怒!
    三、魏主崇延之殤,關乎兩國命運,崇延崩則戰亂起,奸人為刀俎,萬民淪為魚肉,朕心甚痛,願了結兩國恩怨!
    這檄文發出去後,邯鄲郡各地的世家文豪們,聖學忠實愛好者們在一瞬間就高潮了!
    這夏主竟然是個仁君啊!
    臥槽了!
    這這這……這不妥妥的仁義之君嗎!
    這檄文的內容當天就快馬加鞭傳到了魏程手中,魏程看後大罵李彥虛偽無恥。
    他對左右人說道:夏主殺人不眨眼,卻在我們這裏妄稱仁義,實在是卑鄙無恥!
    魏程加快行軍速度,他要在李彥攻下邯鄲之前,抵達邯鄲,在邯鄲郡,在他的臣民麵前擊敗李彥。
    讓所有人看看自己這個皇帝的威信!
    然而,三月二十一日,遠在幽州的戰線,卻發生了一些變化。
    “耶律仁令最近持續增兵,大批糧草從錦州一帶進入幽州城,我們在遼東還探查到,夏商船明顯增多,在下懷疑,其中有大量夏軍。”
    說話的是一個老者,頭發花白,身形消瘦,但目光明亮有神,聲音深沉有力。
    這是魏無忌的首席幕僚黎原,號稱魏國第一謀士。
    “如此說來,夏軍果然要在登州郡登陸,配合了結,對我青州展開兩麵夾擊?”魏無忌淡淡道。
    魏無忌的聲音平靜,他的麵容明顯帶著難以掩飾的疲憊,雙眼有些浮腫,許多天沒有睡好覺了。
    “是的,就目前來看,我們在幽州的局勢並不樂觀,我們對夏發起主攻已經有半年之久,在下聽聞聞帥已經打到彭城,南線怕是消耗甚巨,持久不下。那遼軍恐怕已經按捺不住!”
    魏無忌說道:“之前聽說切斷我們與夏國的銀鈔協定後,夏國會失去糧食買入,導致江南的主要郡縣糧價上漲,這事如何了?”
    魏無忌知道李彥在南下打持久戰,就是等遼軍。
    遼軍在戰爭初期是絕對不會發兵的,遼軍要等到魏夏兩敗俱傷再南下。
    在魏無忌看來,李彥打持久戰,必須先解決糧食問題,夏國內部本身就因為貨幣超發,造成糧食供給不平衡。
    所以魏無忌也認為,隻要切斷糧食對夏的售賣,夏國內部肯定會糧價短期暴漲。
    這不但會影響民生,還會影響前線的戰爭。
    “這件事恐怕沒有後文了。”黎原說道,“在下剛得知的消息,夏國可能在南海獲取了大量糧食,走海線進入漢江。”
    “南海!”魏無忌微微一怔,突然想起這件事。
    “之前我們隻當夏主圖謀南海是為了擴充海線貿易,將商品售賣到海外,沒想到他竟然還有買糧食這一招。”
    魏無忌坐下來,沉思片刻,淡淡一笑,說道:“無妨,這一次聞淵是鐵了心把徐州拿下來,就算最後我們沒有渡江,隻要拿下徐州,夏國以後再無北上之根基。”
    這也體現出了魏無忌超長遠的目光,他並不認為這一次一定能滅夏。
    就算不滅夏也沒關係,漢江以北的三鎮之地,如果都回到大魏手中,以後李彥就真的隻能在江南駐守了。
    “再說了,江寧不是在討伐陸康麽?”說到這件事,魏無忌臉上露出了笑容,“我知道夏主不會動陸康,但這場戰役結束後,陸康將麵臨更多人的攻擊,他不可能再繼續留在夏軍高層中。”
    “隻要陛下沉住氣,哪怕這一次滅不了夏,也無妨。”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魏無忌感到無比輕鬆。
    一邊的情報總負責人孫惠突然說道:“大王,陛下親征了。”
    “嗯?”
    “陛下親征了!”
    魏無忌放下筆,抬起頭看著孫惠,剛才還略微輕鬆的目光,變得深沉起來,他小心翼翼問道:“之前不是說,隻是鼓舞人心嗎?並不會真的親征!”
    “是真的親征,已經在數日前離開梁京。”
    “去哪裏?”
    “趙州!”
    “夏主在趙州?”
    孫惠與黎原對視一眼,當魏無忌問出這個大家都知道的問題的時候,已經說明他不是真的在問問題了,而是在努力地壓製心中的怒火。
    孫惠回答道:“夏主在趙州,聽說正往邯鄲挺進,按照時間推算,此時已經已經抵達邯鄲。”
    “是誰讓他親征的!”魏無忌突然猛拍桌案,再也壓抑不住心中的憤怒,“他有什麽本事親征!”
    “大王,慎言,這裏有眼線……”
    “狗屁的眼線,讓他們去死!”魏無忌憤怒道,“他這是要把整個近衛旅拿去葬送!那是先帝一輩子的心血!是大魏穩定的支柱!”
    魏無忌雙眼赤紅,絲毫沒有往日的風輕雲淡。
    也許是他這半年來,一直在壓抑著內心的怒火。
    他做了很多妥協。
    魏國的局勢,比任何一個人想象的都複雜,目前也隻有魏無忌能窺探到全貌,並且在全局的角度去做博弈,爭取到最優解。
    至於其他任何一方勢力,其實都隻能看到眼前的或者對自己有利的,並從這些出發點去做事。
    這往往會造成巨大的內耗,甚至改變局麵。
    如果沒有一隻手能夠在全局的基礎上推動、拉扯,魏國複雜的局麵很可能會在前線戰爭高壓時刻崩盤。
    例如當聽到魏程帶走近衛旅,魏無忌顯然是忍不住了。
    因為隻有他知道,在推行均田製的時候,地方世家是多麽排斥。
    那種奪人資源、斷人家族傳承的事情,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魏崇延之所以支持魏無忌,是因為魏崇延想要富國強兵。
    魏無忌之所以能推行,是因為大魏最能打的軍隊在皇帝手裏。
    如果當皇帝手裏的軍隊損失慘重,那麽地方上各懷鬼胎、極其複雜的勢力,會不會蠢蠢欲動?
    軍事和政治從來都緊密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