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朕是暴君?
字數:4063 加入書籤
太康十一年三月二十七日,邯鄲城初夏的風浪吹得前麵的樹林颯沙沙作響。
遠處麥田裏的莊稼人正在忙著鋤草,幾隻狗慵懶地趴在樹下打盹,倒是那些個孩童不消停,正在小溝溝裏打滾。
時而,還會有一群孩兒跑到河邊的渡口去圍觀,看看今天有沒有買糖葫蘆的過來。
即便是遠處的戰鼓聲,也不能打擾到他們的雅興。
倒是有幾個南邊過來的商人驚恐地喊道:“那邊要打仗了,你們還在這裏待著作甚!”
路人疑惑地看著他們,然後說道:“這位郎君,你是外地過來的,我跟你說,你不必擔心,那邊那一片,看到了嗎?軍營起伏,戰鼓如雷,氣勢磅礴,那是大夏皇帝的軍隊,他們正在攻打邯鄲城。你放心,他們不會打過來的,他們從來不打擾到我們,甚至還會有一些自稱是他們官員的人過來。”
“什麽?你問過來做什麽?他們自稱是希望傳播大夏皇帝陛下的理念,一是幫我們勘察良田,看是否有引水、施肥不合理的地方。二是教我們的孩兒識字。三是教我們儲存的知識,並且還告訴我們,糧食可以到他們那裏去換錢。”
另一個大娘打斷了這個說話的男子,說道:“你別不信,最開始我們也不信,可這麽多天過去了,人家不但沒對咱怎樣,還時常過來幫幫忙。村頭二狗子家沒糧食了,人家還拿糧食過來。”
“你看那邊,那木板上,都是教孩兒識字的。”
“你們說,咱到底是大魏的子民,還是大夏的子民?”大娘憨厚地問道。
“按理說,咱們的戶籍在大魏,應該是大魏的子民。”一個老者說道。
“那為何大夏的皇帝對咱比大魏皇帝對咱更好?”
“也沒有更好,隻是不那麽差。”那老者繼續感慨道。
“朝廷之前說夏人都是無恥之徒,夏國傷風敗俗,利益為先,不懂禮儀,不知廉恥,為何我見到的夏人不是這樣的?”
眾人沉默。
突然有一個人說道:“我昨天問他們其中一個宣政司的吏員,為什麽對我們這麽好,那個吏員說,也沒有那麽好,隻是把我們當成一個正常人對待而已。”
眾人再一次沉默。
“那邊什麽事那麽熱鬧?”
“夏主來了!夏主要親自指揮攻城!”
“什麽夏主!那是皇帝陛下!快去迎接!”
“走走走!”
趙州刺史張建成站在城頭眺望下麵,看見人群歡呼,隊伍成群,忍不住譏笑道:“夏狗隻是仗著人多一點點而已,等他們再多待一段時間,發現自己深入我大魏腹地,大魏百姓人人痛恨他們,他們便知道自己深處水深火熱之中了!”
“張公,那邊,看那邊,那些百姓似乎正朝那個方向湧去,那個方向……那是夏主禦駕!他們好像是去……去歡迎?”
“放屁!我大魏百姓各個都知禮義廉恥,怎麽會去迎接夏主呢!”張建成大怒。
“也許是夏主給了那些百姓好處!”
“什麽好處我大魏百姓也不會要的!”張建成冷著臉驕傲地說道,“大魏百姓能吃苦,也不怕吃苦,不需要夏主那點點爛貨!”
“說得好!張公說得好!我們的百姓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吃苦!夏主就算有精銳之師,可我們有我們的百姓,夏主絕對無法攻克邯鄲城!”
張建成捋了捋胡須,一臉得意的樣子。
此時李彥騎在馬上,賈政道在他左側,他看見兩側有許多魏國百姓,這些百姓竟然在歡呼:“大夏萬歲!大夏萬歲……”
聲震四野。
“賈公!”李彥笑道。
“小臣在!”
“你聽聽!”
“小臣聽到了,他們在高呼陛下萬歲,大夏萬歲,這是陛下這麽多年堅持仁德治國,以民為本,施以仁政的結果,這真是天下百姓的福分!”
一邊的劉文靜臉一拉,恨不得把賈政道踹下馬!
“朕是想問,為何大魏的百姓,如此歡迎朕,朕剛來邯鄲郡不久,莫非是你賈政道故意安排,讓朕開心?”
“不不不,小臣絕不敢做這種事。”賈政道連忙道,“小臣一直都銘記陛下的教誨。這些人之所以願意來迎接陛下,那是因為陛下得了民心!”
李彥一臉我什麽都不知道的樣子,問道:“民心?”
“是的,民心。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這民心所向便是如此!”
“朕如何就得了民心呢?”李彥繼續裝糊塗,“朕才剛來。”
“陛下推行的那些政策,是真的利民的,這就是得民心!”
李彥看了一眼賈政道。
他這些天與賈政道相處,發現了一個問題。
賈政道之前在魏國朝堂,素以奸臣聞名,對大魏有賢名的臣子下黑手眼睛都不眨一下。
貪錢更是比喝水還頻繁。
至於對老百姓的生死?
隻要不死在他家門口,死多少都和他無關。
而且他做事,一切從自身出發,絕不會考慮其他人的利益,必要的時候,其他人都可以犧牲。
這種人,卻說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話。
這說明什麽?
這說明這種人什麽都知道,好的壞的,全部知道。
他們幹壞事,並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幹壞事。
他們也知道如何治理國家,更知道做什麽事情,真的對民眾好。
可就是這種人,才能精準拿捏住民眾,玩弄所有人於股掌。
從這一點,李彥進一步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奸臣,到底是他本身就是奸臣,還是環境和製度讓他變成了奸臣?
當然,這並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
也許這個人本身有問題,他的壞是十分,但有問題的製度,讓這個人的壞變成了一百分。
如此說來,作為皇帝,更應該去思考製度上的種種問題。
否則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思考之間,李彥抵達中軍大營,此時前鋒已經準備就緒。
重炮陳列在城門口,火炮也已經全部準備好。
“陛下,有人求見。”劉文靜趕來說道,“他們自稱是邯鄲郡世家名流。”
“他們來作甚?”
“他們說陛下既然已經發了討賊檄文,告訴所有人自己的明君,不濫殺無辜,便不能攻城!”
“這是什麽話?”
“意思是不能濫殺無辜,否則就是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