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巡查東遼七)

字數:8835   加入書籤

A+A-


    大宋帝國京師正在浩浩蕩蕩的搞帝國企業製度改革。而遠在東遼巡察的英明神武的趙宇皇帝陛下隻是看了一眼《大宋帝國政治經濟改革重組方案》,實際上是一字一句的認真斟酌,最後將文件名改為《大宋帝國濟改體係指導方針及大綱》。
    最忌諱的就是外行指揮內行,後方指揮前線。京師即便有內導部可以收集大量的情報輔助政策研判。但實際上,這個年代壓根兒不可能完全的了解下麵情況,即便是後世發達的年代,也有領導一拍屁股決定政策,致使損失慘重,所以不能出具體的章程,隻能出大體指導意見和方針。
    一邊執行,一邊遇到問題就修改。不能一板一眼的完全按照計劃實施。趙宇目前的重還是在全國各地的巡查工作上。至於帝企改革之事,還需要往後推一推。
    東遼地區的土地相當肥沃不過凍土開發也是一個大難題東遼地區的土地相當肥沃,不過凍土開發也是一個大難題。帝國有關部門與外國相關資本合作,在海外大開產業係統,致使產業升級後大量人口失業,淪為流民。後帝國再以極低的人口價格拉出來,用於特殊地區的開發。
    可以說,東遼地區每一畝荒地的開墾,都有幾條人命搭進去。開發結束之後。會隨機挑選一批外夷人獲得帝國國籍,本質上雖然是苦力,但是他們的生活比以前要強許多,再加上東遼地區的肉食不缺,所以他們的夥食要強很多。
    這些人少部分會在當地紮根,獲得臨時籍貫,從事基層工作。從事低層工作,少部分在幾代更迭後會轉為帝國國籍逐步消化。多數會被官方統一帶走,參與其他的大型營建項目,與他們本國的土地和相關領域嗎,自然是有帝國的人去。
    東遼農場與關內的農莊是兩種配置。本地農場除了耕地之外,還有畜牧業,煤礦資源開始啟用之後,東遼各地的煤礦資源由於材質和等級比關內的水平高不少,因此,東遼地區的煤礦資源,東遼省衙署直接和主管煤礦的煤礦集團購買一部分在以內部價格出售包給郡縣兩級用於農場集體供給包括日常取暖和公用單位取暖以及工業啟用。
    隆昌縣是東遼地區第二個設立的縣級行署,所以基本配置是東遼地區比較強悍的縣級單位,剛好轄區內還有一座中型煤礦。因此,隆昌縣分配到了製煤廠的落戶。
    隆昌縣前身是大宋帝國東遼開發區第三開墾團。條件允許後,由東遼衙署宣布正式設立隆昌縣。共有十二個農場。
    早期是半軍管製度。近些年來,東遼的發展速度已經趕上關內,除特殊地區外,大部分地區已經逐步由軍管轉為民政管理製度。
    東遼地區的人口正在不斷加強,一方麵因為本地的工作需要,另一方麵為關內減輕一下人口壓力。主要有以下幾個流派,一個就是世居在東遼山林當中的流族,有關部門不遠萬裏進入深山中,係以談判軟硬兼施,先讓他們幹苦力,然後一步步提高待遇,再進行相關教育。在法統上認同是大宋帝國中原支族的一支。
    吸收的外國廉價勞動力,帝國本土的產業革新是嚴格把關的,以防科技更新太快,導致大量人口失業,造成社會問題。但在海外,就不用顧及這麽多,生產越便利,成本越低,掙的錢就越多,直接和國外的利益階層合作,這是大量人失業,然後再低價收回用於國內的大型工程建設。
    像東遼地區每一畝地的開墾都要賠上幾條人命,全部用本土國民,那太奢侈了,苗疆還有一些特殊地區,就目前的水平來說,搞建設需要大量的人命去填,外國就是最好的。
    當然,待遇上肯定比少數,肯定比不上,但多數情況下是比他們原本在本國的生活好的,並且帝國本土的上身渠道從來沒有被停止,勞力之中隻要肯幹活兒的,都會予以嘉獎,甚至一些特殊人才能夠拿到帝國綠卡,成為帝國子民。
    同時帝國也在向外移民進行置換,占據本地人的生存空間,在聯合上層以不見血的形式完成殖民或者是同化戰略。
    第三就是江南運動期間以及關內背叛勞改的罪犯會統一轉移到東遼地區,紮根立業,曆經十幾年時間,基本上已經在當地成家立業,成為當地的第一批士族力量。
    第四就是安排過來的,官類人口,尤其是比較富裕的江南華江,這種傳統的大省來說,人口壓力比較大,這然這些年一直在開墾荒田,為了這就不得不開啟產業時代,開放民間產業的建設,以讓更多的有更多的勞動崗位解決人口壓力問題,但是人有些欠缺。像東遼,西寧港城,海城以及海外簽署移民是必要政策。
    還有一波是比較少見的,是長期要駐紮在東遼地區,諸如東遼冶煉,東遼煤礦等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家屬也會遷徙到這裏,一來方便家屬團聚,二來的話也可以促進當地的一些發展。
    運動期間,東遼地區由於特殊原因被免去,所以大量的人口往東遼地區待少部分,曆經幾年時間就已經選擇在東遼地區成家立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算是解決了東遼地區的一些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隆昌縣幾天前接到大宋帝國皇家事務所駐東遼辦事處的通函,天子要來隆昌縣視察。搞的,是一陣雞飛狗跳。
    隆昌縣縣令,大宋帝國忠衛社隆昌縣社委理事長吳文斌。他是運動期間被家裏安排到東遼地區避禍的,運動結束之後婉拒了返回關內,因為他和當地的姑娘結了婚。先是在公共教學點任教,轉為公辦學堂後,在初級學堂任教務長,最後又轉到地區教務係統任職,最後又在東遼地區的組織建設部門工作,幾年前剛剛調任隆昌知縣兼任本縣社委理事長。東遼地區由於特殊工作需要,允許少量啟用本地官員,而且嚴格意義上來說,吳文斌不算本地人。)
    一大早就帶著隆昌行政和組織兩套班子在縣口排成兩列,整整齊齊的迎接大宋帝國英明神武的趙宇皇帝陛下視察。
    隨著帝國一號馬車駛進隆昌。吳文斌一打手勢,開始一陣敲鑼打鼓,歡迎。吳文斌高聲行禮道:"微臣大宋帝國東遼省隆昌縣令吳文斌恭迎天子聖駕。"
    趙宇從馬車中下來,揮了揮手,開口說道:"諸卿免禮。吳縣令,若是沒有什麽要緊,公文就陪朕轉一轉,視察隆昌,其餘各部各回各衙處理日常事務,不可因政懈怠公事。"吳文斌也連忙行禮說道:"微臣謹遵陛下旨意。"
    趙宇不是傳統帝王,不玩禮賢下士那一套。吳文斌,級別太低,又不是嫡係出身,雖然不會給什麽臉色,但是也別指望人對待嫡係出身的人一樣,那樣可以開玩笑和親近。
    吳文斌先是領著趙宇在縣裏視察。關內的縣城基本上多數都已經有些年頭,甚至有些已經有上百年,直接重建相當的麻煩。東遼地區不同縣郡幾乎是近幾十年才設立的,所以設計審美上基本上是趙宇流行的風格。
    目前,東遼地區的主要人口還是集中在農莊。縣城一般情況下是聚集地和民政項目,比如說附近有個規模比較大,官方經營的礦場,那麽礦場的礦工的集中宿舍以及配套的學堂,養老院呀?以及相關的配套單位就近安排在縣城,一方麵給縣裏創造生機,另一方麵呢,也是統一安排,不過央管的一般是有自己單獨的駐紮地,也就是一個小城。其次就是行政機關了,像是治安衛生,財政賦稅以及縣屬企業和相關單位配套的家屬院之類的,也會安排在縣城,也讓縣城有一些生氣。
    趙宇看著幾乎無人的大街,思索了一下對一旁的李忠開口說道:"收集一下材料,嗯,重點關注東遼地區這幾年的民生發展,朕看看需不需要解除供給製?"李忠連忙應下。
    由於東遼地區大開發的原因,所以東遼地區的相關口糧一般是配置。農莊的糧食統一收回,然後按人口家庭情況統一分配,多的一般集中在農莊用於儲備糧或者是上交。相關的生活物資,農莊方麵的也是直接發到農莊負責的供銷社。隨軍家屬以及相關單位的家屬,也是由單位負責配發,也就導致東遼地區的普通商業幾乎沒有什麽活路。所以基本上也不會出點什麽商業街,類似的東西。
    隆昌縣城不算太大,趙宇很快就轉完了,點了點頭,表示還行,除了沒有什麽生氣,但這也是基於東遼特殊的原因。
    轉著轉著就轉到中午了。吳文斌連忙開口說道:"陛下,已經中午了,微臣勞煩陛下移駕。到縣衙的堂館用膳。"趙宇擺了擺手,開口說道:"不必了,吃飯的問題就不用你操心了,製煤廠的待遇普遍來說都算不錯,朕去搓一頓就行了。不許跟著你大大小小是隆昌主官去了,肯定能被認出來。朕要微服私訪一下。"
    吳文斌聞言隻能說了一聲遵旨,然後就走開了,吩咐手下通知製煤廠的夥食要搞得好一點,陛下要去吃。
    趙宇卻沒有打算去製煤廠吃飯。他又不是傻子,吳文斌肯定會通知這煤廠做相關準備,那樣的話怎麽可能了解真實的情況?對一旁的李忠開口說道:"距離縣城最近的農場是哪裏?"李忠開口說道:"啟稟陛下,離隆昌縣城最近的是第一農場。"
    趙宇聞言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周周,咱們倆去隆昌第一農場蹭一頓飯,記住從現在起,你稱呼朕要稱呼公子。"李忠連忙開口說道遵旨!
    隆昌第一農場內,到了午飯時間,農場的集中食堂也在生火做飯。東遼地區目前還屬於配給製,所以農場的集中化住房是一般來說不帶廚房的吃飯,統一在集中食堂。這也是為了推進煤礦的使用,畢竟目前來說,家用煤礦還屬於太奢侈了,一般情況下是公用單位或者是集中供煤使用。
    畢竟,為了防止煤炭中毒,需要一套鐵製的專用設備。目前來說,帝國的鐵還比較稀缺,所以除了公理可能奢侈點搞一套鐵製的專用設備外,其他地方想都別想,更別說普通百姓?不過這相比以前已經算是很不錯了。
    趙宇和李忠二人剛走到第一龍場,就被農場的治安衛兵攔了下來,開口問道:"站住,你們是幹什麽的?"趙宇開口說道:"是關內過來探親的,路過你們這裏,剛好到了中午,所以想蹭一頓飯。"衛兵見狀,也沒有多刁難,隻是按紀律檢查了一下,兩人的隨身包裹,然後讓兩人登記了一下,還熱情的給兩人指了一下集中食堂的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路過吃飯這種事是常事,一般來說的話,單位和農場的集中食堂是允許對外開放的,當然是不允許白吃白喝的,要麽拿錢,要麽幹苦力。不同於後世,現在這個年代能吃飽飯,也才幾年時間,所以需要控製一下。
    第一農場根據命名邏輯,第一農場是隆昌縣十二個農場中實力最強悍的一個,所以夥食配置也是最高的一個。午飯是餐飯製,也就是打飯製,四菜一湯,兩葷兩素,再配個湯。家家戶戶一般都是月包製,也就是一個月一飯錢,如果農場要出公差,你幹是可以免費吃一頓的。飯可以免費打,但菜隻能打三回,打多了是需要付錢的,偶爾還提供一些特類食品,酒之類的也會有,但是一般情況下價格也不會太便宜。
    雖然有兩個陌生人,但農場的保衛部門了解了一下之後,進行了一個簡單登記,也就沒管。趙宇和李忠二人打了兩個菜,找了一個地方就吃了起來。
    然後趙宇和幾個當地的聊了起來,先扯家常,然後聊著聊著就聊到了吃喝拉撒,又聊到本地的建設農場的情況,還算不錯。
    坐在趙宇對麵吃飯的是一個三十出頭的中年人。趙宇開口問道:"大哥,貴姓?"中年人連忙開口說道:"唉,免什麽貴姓啊?俺叫李峰古。"趙宇開口說道:"這名字好聽啊,大哥還是個讀書人?"
    李峰古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開口說道:"說出來不怕你笑話。我是農場掃盲班最笨的一個學生。學了十幾年,也隻會幾千個字。這名字是當年借住在我家的一個外地娃給我取的,我孩子的名字也是他幫忙取的,不然就我這沒文化的給孩子取個賤名,以後走出去那多讓孩子招笑啊。"
    趙宇又開口問道:"老哥,是幹什麽營生的?"李峰古開口說道:"俺以前充過軍。後來軍隊大規模的改革,俺也就退了下來,後來報名參加了開墾團,隆昌建縣後俺就留到了這裏,現在先縣辦企業當工人,後來因為一些事情,企業破產又給我安排到農場,現在是農場民兵隊的隊員。每天就是操練。"
    趙宇聞言,連忙行抱拳禮開口說道:"原來是老戰友啊。我以前也是當兵的。西寧邊軍的老兵。"軍人之間的友誼建立的比較好,聊上幾句之後,兩人就徹底熟絡了。
    趙宇也借機開口詢問道:"李老哥,你們農場說實話,日子過的怎麽樣?"李峰古開口說道:"哎,這你可就說對了。當今天子可真是一個好人呀,要擱以前,咱們這些螻蟻誰會管呀?這農場啊,日子過的真不錯。唯一一點就是供銷社的商品太貴了。家家戶戶,想買點兒東西,那都非常的困難,呐"
    帝國的供銷社體係本質上是了處理一些問題,民間的貨郎基本上都被供銷社體係吸收了,為了就是把控這一環節。不過,由於相關利益問題,供銷社體係一直是由外戚集團在拿大頭,核心業務之一是為防止農產品售賣過於麻煩,比如說豐收的糧食,扣除繳納的糧稅,留下自家吃的以及種苗農場體係和地方上基本上是統一進行管理的,不過近些年來,隨著發展日益加強,基本上已經開始放開允許自家處理。不過,各農莊和農場也會留一份備用。)
    以及鄉鎮和村社,要留一些作為預備糧,防止大旱大災之外,剩下的多數情況下是要售賣換錢搞農產品的。帝國的糧業相關產業基本上已經把控到位,各糧行之間也基本上是帝國國家控股或地方控股的產業。
    所以糧食的收購一般情況下是各糧行或者是縣級單位下到鄉鎮村社去收,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問題的存在,因此才成立供銷社體係,作為這個中間商進行處理,同時考慮到相關的因素,住在農村的采買東西比較麻煩,供銷社體係也承擔一個糧價買一些日常所需用品,在供銷社以平價銷售。近年來,部分地區的集市和農村大集也開始由供銷社統一經營和管理。與濟平商行是一套班子體係相互支撐和配合。
    趙宇一邊吃飯一邊談,簡單來說農場的經營和管理還算不錯。供銷社方麵的物價可能稍微高一些。一般來說的話,供銷社和濟平商行一樣,屬於是官府單位,掙錢不是第一要務進行相關的民政服務和相關工作才是第一要務。價格應該是比較親民的,不會太貴。
    但是由於供銷社體係作為外戚集團的盈利盤畢竟初期全麵鋪設,全靠財政肯定不行,所以他們也是往裏麵投入了的,他們是需要掙錢的。他們是需要盈利的,但應該不至於離譜到什麽地步。東遼地區情況可能比較特殊,一些物資可能還需要關內運。所以價格稍微高一點,但近些年來東遼地區的建設力度已經不比關內差,甚至部分地區甚至能和老牌兒的江南這種地方相提並論。
    吃完午飯之後,趙宇帶著李忠去農場裏的供銷社看一看。供銷社的情況基本上和曆史上供銷社差不多,雖然說目前玻璃被踢出了奢侈品,但是價格也是不便宜,肯定不可能奢侈到供銷社這種小單位都能配備,所以用的是木製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供銷社的社員是一個身穿統一製服的中年女人。一般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是作為福利崗,比如說地區引進人才,一般情況下會包家人的工作,供銷社的工作沒有太大的含金量,所以一般情況下是作為這種進行的。
    中年女人見趙宇和李忠進來之後,起身開口說道:"你好,歡迎。兩位看著麵生啊,不是這個農場裏的吧?"趙宇點了點頭,開口說道:"嗯,我們從關內進來是來東遼探親的,路過這裏,吃了頓便飯,順便買些東西。"
    供銷社的東西還算可以,價格上稍貴一些也正常。雖說帝國這幾年一直在新政發展不錯,但是就連基本的吃飽飯都還沒有解決,價格雖然定的稍高一點,但是咬咬牙還是能買的,逢年過節還能買一些像是糖啊之類的。
    趙宇打量了一眼供銷社的產品,品質不可能說多高,但是是比較親民的。買了些糖,帝國本土的糧食產業目前還比較困難,所以經濟類作物基本上發展不大,不過已經在外邦建立了產業園區,生產之後拉回本土,所以像是糖,酒之類的特殊商品帝國的價格已經打下來了,除了一些頂級品外,是允許普通平民可以消費的。
    趙宇正準備走的時候,中年女人,也算是見多識廣,看出了趙宇穿的衣服價格不菲,於是神神秘秘的開口說道:"唉,看哥哥的打扮,應該是個有錢人吧。把這有咱們這剛流行起的稀罕玩意兒,專供有錢人奢侈的,我哥要不要來一點?"
    趙宇聞言來了興趣,中年女人關了門,然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稍微精致的木盒子。趙宇看出了這是比較稀有的銅杉木,抽開盒子裏麵的東西,讓趙宇大驚失色。鴉片?
    這東西的危害性,趙宇自然是知道的,但是目前西方那邊基礎條件都還沒打完,不可能大規模種植鴉片,所以他也就沒管管。但是沒有想到,帝國本土境內就已經有鴉片這玩意兒了。還是供銷社這種官辦機構的。
    中年女子沒有察覺到趙宇臉色鐵青,得意洋洋的獻寶道:"這叫阿洛寧,西方傳過來的稀罕玩意兒,可老流行了,咱們東遼圈子裏不吸這玩意兒的,那都混不進這個圈子,這一小盒五十兩紋銀,給老哥你嚐點鮮,你要是喜歡咱們東遼任何一家供銷社都可以買到。"
    趙宇強忍心中的怒火,開口說道:"我當這是什麽稀罕玩意兒?這東西我早有耳聞。我家裏這東西成堆算,不過離家也有段時間了,出門還出的急,在東遼估計還要呆一陣子,這樣你這裏有多少貨,我就拿多少價格照給?"說完,為了證明自己的財力。還讓李忠掏出了一張五千兩文銀的銀票。
    中年女人驗了驗銀票,正宗的皇家銀行銀票。自己這是遇到了一個大客戶,於是乎把七百盒的貨全部拿了出來。
    趙宇看著這一個小小的供銷社,都有這麽多貨。鴉片在東遼地區的流通性估計已經很大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趙宇顧不得微服私訪了。
    趙宇直接開口說道:"李忠,通報京師對供銷社的領導層進行調查,同時就地免去供銷社東遼總負責人職務。通知治安搜查各地供銷社,收繳這個叫什麽?阿洛寧的這爛玩意兒。通知外貿邊口立即進行調查,調查出運輸路線牽扯到什麽級別,官員立即免職,就地審查, 朕親自坐鎮東遼,另外立即查一查帝國本土有沒有種這玩意兒的,有種這玩意兒的,立即控製起來。如果有什麽疑問,可以去問陳棠江,她會給出一個解釋。"
    喜歡大宋聖天子請大家收藏:()大宋聖天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