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聖人定計蝕根基,凡塵俗世起風波

字數:3532   加入書籤

A+A-


    紫霄宮中,那代表著洪荒至高無上權柄的道台之上,鴻鈞的法相古井無波。
    他靜靜地聽完了元始天尊等人那充滿了懊悔與不甘的稟報,以及他們那自以為是的、想要通過引爆大禹身上業力來反製林琛的妙計。
    然而,鴻鈞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愚蠢。”
    僅僅是兩個字,便讓那四位高高在上的天道聖人如墜冰窟道心狂顫!
    “老師……”元始天尊的聲音之中帶上了一絲難以置信的驚顫。
    “爾等至今還未看清嗎?”鴻鈞的聲音之中第一次帶上了一絲失望,“那林琛早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他既然敢選此子,便定然有化解其身上業力的萬全之策,爾等若以業力攻之,不過是正中其下懷,為他送去一份可以彰顯其手段、收攏人心的功德罷了,與他鬥法,比拚算計,爾等……已然輸了太多次了。”
    這番話如同一記記響亮的耳光,狠狠地扇在了四位天道聖人的臉上,讓他們那早已習慣了高高在上的聖心再次感到了深深的……羞辱。
    是啊。
    他們已經輸了太多次了。
    多到連他們自己都已經對那個截教弟子產生了一絲發自靈魂深處的……恐懼。
    “那……依老師之見,我等又該當如何?”準提道人小心翼翼地問道。
    鴻鈞緩緩地站起身來,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無盡的時空,落在了那廣袤的人族疆域之中,那座名為崇的、毫不起眼的部落之上。
    “對付一棵參天大樹,最愚蠢的辦法便是去撼動它的樹幹。”鴻鈞的聲音悠遠而又冰冷,“而最高明的辦法,則是……從它的根開始腐蝕。”
    “那林琛固然算無遺策,但他終究隻是一個人,其精力亦是有限,他可以教導大禹,可以為其化解業力,但他……卻無法改變大禹的出身,更無法改變他身邊所有人的……人心。”
    “爾等要做的並非是去對付大禹。”鴻鈞的聲音如同魔鬼的低語,充滿了無盡的誘惑與歹毒,“而是去……對付他的家人,他的族人,他所生長的那片……土壤!”
    “去用那凡俗世界之中最廉價也最有效的‘手段去誘惑他們,去腐化他們!讓那大禹的父親成為一個貪圖享樂的庸主,讓那大禹的族人成為一群見利忘義的小人!”
    “如此一來,待那大禹真正成長起來,即便他擁有著通天徹地的賢能,其身上也早已被打上了‘不詳之子’、‘庸主之後’的烙印!屆時,他又如何能得到天下萬民的認可?又如何能承繼那無上的人皇之位?!”
    當聽完鴻鈞這等謀劃之後,元始、老子、接引、準提四位天道聖人皆是心中一凜!
    對於鴻鈞的計劃,他們當然是無比信服。
    ……
    而這一次,他們變得前所未有的謹慎。
    他們知道林琛雖然暫時離開了人族,但其留下的後手定然不少。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他們甚至達成了一個共識——每行動一步,都必須由四位聖人聯手共同推演天機,洞察未來,確保不會觸發任何林琛所留下的禁製與因果。
    昆侖山,玉虛宮。
    元始天尊親自召見了闡教之中一位最為不起眼,卻也最為精通“人情世故”的外門弟子。
    他並未賜予其任何法寶,隻是給了他海量的、由仙家手法煉製而成的、足以讓任何凡人都為之瘋狂的奢侈品——色澤豔麗、冬暖夏涼的雲錦,甘醇無比、能讓人忘卻一切煩惱的仙釀;以及數之不盡的、由黃金與美玉打造的精美器物。
    “去吧,”元始天尊的聲音冰冷,“去那崇部落,當一個……富商。”
    在出發之前,元始天尊與廣成子在玉虛宮中以玉清仙光整整推演了七七四十九日。
    他們模擬了那名弟子進入部落之後的每一種可能,說的每一句話,做的每一件事,所可能引發的任何一絲因果漣漪都盡數推演了一遍。
    在確認萬無一失,此舉不會引起任何天機示警之後,那位承載了整個闡教希望的富商才終於戰戰兢兢地踏上了前往崇部落的旅程。
    而西方,須彌山。
    準提道人則派出了一位麵容枯槁,看上去悲天憫人,實則最為擅長蠱惑人心的弟子。
    這位弟子化身成一位雲遊四方的苦行僧,來到了崇部落的周圍。
    他並未直接進入部落,而是在那些因為天災而顆粒無收的村莊施舍食物,救治病人。
    在贏得了當地族人的信任之後,他才會在不經意間對著那渾濁的天空,發出一聲悲天憫人的歎息。
    “唉……此地之所以災禍連連,皆因那崇部落之中降下了一個‘不詳之人’啊,此子身負大業力,其存在本身便會為這方圓萬裏的土地帶來無盡的災厄……”
    在放出這句謠言之前,接引與準提二聖更是親自以聖人之力聯手遮蔽了此地的天機。
    他們以無上佛法反複推算,確保這句謠言隻會如同凡人之間的口耳相傳般緩慢地發酵,而不會立刻引起人道氣運的反噬。
    在接下來的數百年裏,這四位天道聖人竟真的如同凡間的棋手般,無比耐心地一步一步地落著他們的棋子。
    闡教的富商成功地用那些精美的奢侈品打開了崇部落的大門。
    大禹的父親鯀這位本還算勤勉的部落首領,在日複一日的糖衣炮彈之下漸漸地迷失在了那無盡的享樂之中,開始疏於政務。
    而西方教的苦行僧則成功地將“大禹乃是不詳之人”的謠言深深地植入到了周圍所有部落族人的心中。
    他們每成功一步,都會立刻停下所有的行動。
    而後四位聖人便會再次匯聚神念,共同推演天機,觀察那人道氣運金龍的變化,尋找著任何一絲可能存在的、屬於林琛的後手。
    他們的謹慎已經達到了一種近乎於病態的程度。
    他們就像一群被猛虎傷害過的獵人,如今即便是在麵對一隻看似無害的兔子時,也要用盡十二萬分的小心。
    然而,讓他們感到無比慶幸也無比困惑的是,數百年過去了,林琛仿佛真的將此地遺忘了一般。
    沒有任何的後手,更沒有任何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