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訴求

字數:5203   加入書籤

A+A-


    國與國之間的訴求是不一樣的。
    為了達到各自的目的就要互相使絆子。
    準噶爾汗國的訴求:
    第一步,向東吞並漠北的喀爾喀三部。
    從而達到壯大自身的目的。
    第二步,待自身實力明顯優於葉爾羌之後再對其發難。
    從而實現一口氣推平葉爾羌的戰略訴求。
    第三步,以碾壓之勢吞並和碩特部。
    從而實現對西藏和青海地區的占領。
    第四步,徹底統一蒙古之後向大明發難。
    橫掃中原地區,占據地大物博的華夏,恢複蒙古帝國的榮光。
    總結下來就是,準噶爾並不想立即跟葉爾羌開戰。
    因為巴圖爾渾吉台覺得自己的優勢不那麽明顯。
    他很怕開戰後陷入戰爭的泥潭不能自拔。
    葉爾羌汗國的訴求:
    絕對不能讓準噶爾吞並漠北的喀爾喀三部。
    否則巴圖爾渾吉台的騎兵部隊將超過25萬。
    那是葉爾羌就再無實力與之抗衡了。
    所以阿不杜拉明知道自己不占優勢也要跟準噶爾開戰。
    畢竟現在就開戰還能搏一搏。
    否則再等下去就相當於慢性自殺。
    本來阿不杜拉對即將發生的戰爭是持悲觀態度的。
    15萬騎兵對20萬騎兵是個人都知道打贏的幾率微乎其微。
    但是自從搭上了張士儀這條線之後阿不杜拉的心思便活泛起來。
    第一,向張士儀購買燧發槍,增強自身的實力。
    第二,邀請張士儀出兵幫自己打準噶爾人。
    如果這兩步操作得當,阿不杜拉堅信戰爭的天平一定會朝著自己這邊傾斜。
    人是為了希望而活的。
    之前勝利的希望不大阿不杜拉都願意跟準噶爾開戰。
    現在勝利的希望大增阿不杜拉的戰鬥熱情可謂是比誰都高。
    蒙古的王者不是葉爾羌就是準噶爾。
    這是明擺著的事情。
    麵對蒙古族的最高王座阿不杜拉完全控製不住內心的悸動。
    哪個蒙古男兒不想做成吉思汗那樣的人物呢。
    沈戰的需求:
    遊牧民族始終都是大明陸地上最大的威脅。
    徹底消滅或者政府蒙古一直都是沈戰的訴求。
    然而,現在準噶爾、葉爾羌、和碩特、喀爾喀等各蒙古勢力都不弱。
    如果明軍硬打的話即使能贏也會傷筋動骨。
    而且蒙古人占據了多達6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
    征服如此廣大的地域沒個三五年肯本就做不到。
    國力、時間都是沈戰不願承受的。
    因此沈戰采納了右丞相李岩的建議。
    改正麵進攻為側麵拱火,讓蒙古各部為了爭奪內部霸權而死鬥。
    等蒙古人內部鬥得筋疲力盡了大明再出重兵征討。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講這都是最經濟實惠的做法。
    於是便有了張士儀跟阿不杜拉稱兄道弟的經典戲碼。
    其實一切都在沈戰的掌控之中。
    沈戰就是要讓阿不杜拉看到登頂的希望。
    然後孤注一擲地跟巴圖爾渾吉台血拚到底。
    隻要葉爾羌和準噶爾這兩個最強的汗國同時倒下去。
    那麽蒙古人對大明的威脅便降到了最低。
    張士儀進京運作出兵權限那都是扯淡。
    隻要葉爾羌在戰爭中落了下風張士儀是百分百會出兵相助的。
    既然老鐵想打大明說啥也得力挺到底不是!
    5000支燧發槍的采購費用阿不杜拉沒有支付給張士儀。
    這筆錢繼續掛賬,來年以棉花償還。
    就這樣,阿不杜拉在欠了2.9億斤棉花外債的情況下發動了針對準噶爾的戰爭。
    這跟後世的某些戰爭何其相似。
    越窮越幹,越幹越窮,直至毀滅!
    而當事人則身處迷霧不自知。
    開明元年初,吳三桂發動十萬人在海參崴搭建簡易港口。
    至二月末,海參崴港已經具備了接納大型船隊的能力。
    吳三桂想海參崴港運送了大量的糧食、淡水和彈藥。
    東北省副總兵夏龍山親率一萬大軍駐守海參崴港。
    新一輪的侵日戰爭進入了倒計時。
    三月初一,黃得功率三萬大軍在青島港登船出海。
    副將田雄率剩餘部隊在山東守家。
    負責運送黃得功大軍的是天津水師提督馮元颺。
    後者帶來了一百艘戰艦和六百艘運兵船。
    馮元颺並沒有如此雄厚的實力。
    半數的戰艦和運兵船都是鄭芝龍借給他的。
    有沈戰在中央遙控指揮。
    大明的戰爭潛力能夠快速地向需要的地方傾斜。
    扯皮,敷衍,陽奉陰違,你去問問誰敢。
    黃得功在天津水師的旗艦上見到了馮元颺。
    馮元颺:“下官參見總督大人!”
    黃得功:“馮提督不必多禮。
    此戰你我之間要緊密配合。
    務必於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
    “下官全憑總督大人調遣!”馮元颺客氣地說道。
    黃得功手握十萬重兵,且可以獨自領兵征討日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顯然他不但未被沈戰打壓,還得到了沈戰的重用。
    對於這樣的重臣馮元颺自然懂得如何與對方相處。
    黃得功的三萬大軍登船後,馮元颺立刻指揮艦隊向海參崴港進發。
    為了躲避日本方麵的眼線馮元颺做了兩個必要的動作。
    首先,馮元颺派出三十艘戰艦遮蔽了靠近日本的海麵。
    這使日本的前哨軍艦無法探聽到明軍艦隊的任何信息。
    其次,馮元颺命令艦隊貼著朝鮮的海岸線航行。
    這樣做可以保證艦隊盡可能遠離日本海。
    從而大大降低被日本人發現的可能。
    朝鮮海軍對此會不會有意見呢?
    答:他們意見很大,但是沒什麽鳥用!
    之前的侵日戰爭中多爾袞已經把朝鮮海軍給禍害沒了。
    現在朝鮮能出海的隻剩下一些小漁船。
    對於明軍艦隊的囂張行為他們除了用眼神釋放射線並無太好的辦法。
    三月十二,由黃得功和馮元颺率領的遠程艦隊抵達海參崴港。
    夏龍山早已為遠征軍準備了充足的食物和物資補給。
    黃得功和馮元颺的大軍在海參崴港休整兩天。
    士兵們上岸吃了幾頓好的,順便緩解了一下長途旅行帶來的疲勞。
    馮元颺組織水師官兵為艦隊補充糧食、淡水、彈藥等物資。
    三月十五,由七百艘艦船組成的龐大艦隊直奔日本秋田縣而去!
    喜歡大明抄家王請大家收藏:()大明抄家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