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清虛道長

字數:2658   加入書籤

A+A-


    來人是一個手拿拂塵的老道士,身後跟著一個小道童,那老道也有點鶴發童顏的樣子,進門就高頌法號,正是北城外那清虛道長。在座三人也立即起身,作揖行禮,一陣寒暄後,重新入座,七爺又將自己外甥的情況詳詳細細介紹了一番,道:
    仙長道法高深,我那外甥從小體弱多病,風邪入侵,也不知是否是妖魔纏身,這次更是凶險異常,還請仙長能屈駕此行,多多出手相助。
    清虛道長頷首道:
    七爺過譽了,貧道原本昨日就要出門仙遊訪道,隻因同門師弟身體微恙,耽誤了行程,待的這幾日好轉,原是要去的,不想有此機緣,遇七爺相邀,平日裏也頗得貴府上上下下的善緣資助,貧道自是不敢推脫,值得走此一遭。
    七爺也連忙稱謝。
    正此時,堂下有隨從來報,稱酒席已備妥,七爺於是起身,笑道:這一聊也沒個時間,辛苦兩位這麽熱的天還趕過來,準備了些薄酒,來來,我們一起邊吃邊聊。
    一眾人轉門來到側麵的膳房,一番謙讓後,四人就座入席,其他隨從身後倒酒伺候。
    酒過三巡,七爺把酒問道:
    適才道長說要出門仙遊,不知可有去處?
    老道舉杯輕啜,道:貧道此次是去山東登萊,尋訪我那掌門師叔,師叔年事頗高,隨時可能駕鶴登仙,師叔之前也對我頗多關照,雖不能床前盡孝,也算是去見上最後一麵。
    眾人聞之一陣唏噓。
    趙太醫歎聲道:
    現在北方賊寇橫行,流民遍地,山東直隸地界又多次遭建虜殺戮,道長這北去的一路可凶險得很啊。
    七爺附和道:
    是啊,別說北方地界,就是我們這江南富庶之地,也是處處流民,光看我徐府這門外,每天多少流民乞丐,朝廷也是束手無策,道長這要去北方還是要多多小心。
    清虛道長無奈道:
    誰說不是呢,十天前我那師弟從雲台山而來,說那河南的闖賊已經鋪天蓋地,雖然之前兩次都沒攻下開封城,那闖賊還傷瞎了一隻眼,但朝廷也無力圍剿,要不是我那師弟帶信給我,說我那掌門師叔想見我一麵,有事囑托,我也真沒這心思去冒這個險。而我那師叔在道門中可是德高望重,道行高深,既然話已帶到,自不能再有推脫,原本準備昨日和我那師弟啟程,卻不想我那師弟昨日一早開始水瀉不止,渾身無力,根本出不了門。我還擔心是否是得了傷寒,可說來也怪,今早一覺醒來,我那師弟卻已痊愈,本正準備重新收拾,卻收到七爺拜帖相邀,這冥冥之中定有天意,讓我去你外甥處走上這一遭。
    七爺不由驚疑道:
    如此巧事?
    老道頷首微笑。還未等老道作答,那身後的童子插話道:
    徐老爺,我家師父所道千真萬確,你家仆人來送信的時候,我正在給師叔重新打包行李呢,昨天看他病得那麽重,連話都說不動了,我們都重新把他的行李拆了準備再住個十天半月的,沒想到今天一早,師叔完全是一副沒生過病的樣子,真是從來沒見過這樣的。
    七爺舉杯驚歎道:
    不想我這外甥和道長有如此緣分,我替他敬道長一杯。
    兩人舉杯一飲而盡
    那趙太醫也道:
    竟然有此等奇事,來,大兒,我們也敬兩位一杯。有此緣分,此次定然不虛此行,七爺您那外甥必能病體痊愈,早日康複。
    說著推了推身邊一直埋頭狂吃的兒子,一起舉杯。
    四人又邊吃邊聊了近一個時辰,方才散席,一眾人約好戌時一刻在徐家東門碼頭乘船出發,臨走時,七爺又命人各奉上十兩紋銀。兩人也不推辭,告辭回去準備一應之物。
    鬆江府城周邊都是河道縱橫的平原,隻有在北邊有幾個小山丘,山上都被茂密的森林所覆蓋,宋朝時期由於北方外族的入侵,有一些道士,和尚從江北逃至此處,慢慢建造了些寺廟和道觀,開始為爭地盤還有些爭鬥,後來就各占了一個山頭,暗中叫勁,改武鬥為文鬥了。元朝期間,和尚廟明顯占據上風,所以這最高的一個山頭建起了禪寺。到了明中期以後,道士的地位迅速上升,道觀也就興盛了起來,占據了那個最大的山頭,清虛道長回到青雲觀後直接去了坐環,搬動了機關後,地麵出現了一條甬道,他拾階而下,密室中一高一矮兩個男子,見清虛道長進來,都抱拳行禮,那高個男子道:
    師兄,現在外麵情況如何?那些朝廷眼線可還在左近?我們什麽時候可以把貨物運出去?
    清虛道長在一張桌子邊坐下,倒了一杯水,一口喝完,點頭道:
    師弟,宋先生,外邊官兵查的很嚴,不過我已經有辦法了,你們收拾收拾,今天晚上就出發,我們如此這般......
    喜歡我去明末救義士請大家收藏:()我去明末救義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