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倭人

字數:2764   加入書籤

A+A-


    劉家港位於瀏河的入江口,是明朝永樂年間鄭和船隊的始發港。明朝在這裏設有鎮海衛和水師,駐守有兩個指揮使,是扼守長江出海口的最重要衛所。
    兄弟兩人在艨艟上看到那些水師兵丁都是麵黃肌瘦,一副懶懶散散的樣子,也沒有興趣去搭訕,四少突然想起了那個葡萄牙人,問道:
    大哥,上次和你說起的要安排一個人跟著那個麥哲倫去南美的事,你沒忘吧?
    大少點點頭,道:
    放心,沒忘,已經安排好了,是那朱禧的六兒子。
    哦,那老頭舍得嗎?那一去就是兩年啊!
    有啥不舍得的,這小子已經跟著我跑過兩次鏡蠔了,絕對是個天生的船員,這次也是他自己吵著要去的,他現在應該已經在朱橋等著你回去了。
    我是不是要叫他叔呀?
    對啊,算起來我們還沒出五服呢。
    四少笑笑,道:這老朱禧究竟有幾個兒子?我怎麽感覺還有比他還小的。
    大少爺哈哈笑道:他最小的兒子才四歲,你還真別說我都不敢說那是他最小的,說不定明年又生了一個呢,哈哈
    四少也哈哈大笑。大少指著前麵的劉家港,又道:
    你知不知道我們家在這劉家港還有一門大親戚呢?
    四少搖搖頭道:什麽大親戚,從來沒聽說過。
    嗬嗬,這事別說你不知道,我估計連你爹都不一定知道,想不想聽?
    四少聳聳肩:想聽呀,你願意說嗎?
    大少看了他一會兒,隻能悻悻的開始講起了往事:
    你知道我們家福壽祿禧四個老管家中,這朱禧是很特殊的,他真是我們的親戚,他是我們爺爺的堂兄弟,我們的高祖父是在江陵那邊的,萬曆年間,倭寇猖獗,這嘉定太倉這邊遭倭寇搶劫屠村,朝廷就下令從各地遷徙人口過來建堡屯田,高祖父一家就被抽到了,被強行遷徙到了劉家港這一帶,不知是由於一路上太辛苦還是水土不服,高祖父和高祖母一年內相繼離世,他們的兩個兒子,老大就是朱禧的父親,老二就是我們的曾祖父,老大一直在田裏務農,老二則從小被送去學的木匠手藝,二老死後,兄弟兩是家徒四壁還欠了一屁股債,光靠種地根本養不活自己,老二就憑著木匠手藝去劉家港鎮子上的大戶人家做木匠活,就被劉家姑娘也就是我們的曾祖母看中,兩人就私奔了。
    四少瞪大了眼睛,叫道:啊,我x,這麽猛!曾祖父這麽帥的嗎?直接把富家小姐勾引了?
    大少嘿嘿笑道:怎麽,你看看我們倆玉樹臨風的樣子,那絕對是有傳承的!哦,對了,你那新媳婦怎麽樣,要不要你哥我教教你些禦女之術啊?
    滾蛋,後來呢?
    後來,那劉家自然是報官了,沒抓到曾祖父他們,隻能把老大抓了起來,安了個拐賣人口的罪名,坐了一年多牢。而曾祖父他們倆就躲到了婁塘鎮裏,曾祖母在織坊裏做工織布,曾祖父則憑著手藝幫人家修理紡機織機,後來兩人生了爺爺,又有了些積蓄,就搬來了朱橋自己開起了織坊。曾祖母畢竟是大家出身,識字懂經營,改進了織機,織出來的布特別好賣,之後又把老大接來了朱橋,租了田地,老大專門種棉花,又幫老大說了媳婦,生了朱禧。
    那劉家就一直沒找過來嗎?
    怎麽會沒有找過來?後來見都生了我們爺爺了,生米做成了熟飯,來過好幾次想讓他們回劉家算招上門女婿,但曾祖母不肯,說是上了門曾祖父就抬不起頭來,死也不回去。這劉家也是大戶,總要保著麵子,也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否則朱禧他爹怎麽可能隻關了一年多就放了出來。
    四少歎道:我們這曾祖母真是個女中豪傑啊!我肯定是遺傳了她的基因,看看我現在改進的紡機,是不是啊,大哥?
    大少楞道:基因是什麽?
    那不重要,嘿嘿。你怎麽知道這些的啊?大伯和你說的還是爺爺和你說的?
    怎麽可能,是曾祖母的丫鬟,劉婆婆在我小時候和我講的,你是沒見過劉婆婆,就是朱壽的媽,你出生那年她死的。
    四少翻了翻白眼,道:你是長子長孫,自然什麽都知道。
    那是當然,劉婆婆可喜歡我了,說我和曾祖父長得一模一樣,爺爺見著她都是叫小嬢的,家裏從來不敢把她當丫鬟看。
    嗯?四少奇道:那朱壽也和我們有親戚嗎?
    哈哈,大少笑道:我就知道你這腦袋瓜子會這樣想,我告訴你,這劉婆婆一生沒嫁人,那朱壽是倭人的種。
    啊!四少一聲驚叫,眼睛瞪得比剛才還要大。
    大少趕緊捂住了他的嘴,拉著他下了剛靠岸的船,邊走邊說:
    走走走,我帶你去看劉家老宅。
    兩人手搖折扇,踱著方步,在這劉家港鎮逛了起來。
    喜歡我去明末救義士請大家收藏:()我去明末救義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