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漕銀
字數:3209 加入書籤
安慶兵備道衙門內,黃配玄黃巡撫正戰戰兢兢地坐在一邊,原本屬於他的正位上坐著一位蒼髯老者,正是新任的左都禦史李邦華。就在剛剛,李禦史把這個後進同鄉狠狠罵了一頓:
“你一個堂堂右僉都禦史,廬安巡撫,身負南都西大門安防重任的朝廷四品大員,怎可如此不堪?那左良玉畢竟是朝廷封的伯爺,剛退到九江,你就連著給南京和北京急奏,說是左軍要去南京劫掠漕銀漕糧,危言聳聽,嚇的皇上不顧清軍阻斷南北通路,連發詔令,而南京朝廷和民間也因此一日三驚,紛紛要舉家搬遷。你可有什麽擔當?你這是給我們江西籍的官員丟臉!”
見老大人罵的唾沫橫飛,吹胡子瞪眼,黃巡撫也隻能默默承受,低頭不言。直等老大人罵夠了,才從袖袋裏掏出一張小抄,站在一邊的師爺見狀,趕緊著接了過去,隻瞄了一眼就皺起了眉頭,趕忙交給了李老大人。
李邦華狐疑地接過後隻一瞄,就倒抽一口涼氣,問道:你這是從哪裏來的?
黃配玄回道:老大人,這張小抄是十多天前在安慶府裏所得,之後池州,廬州,太平甚至中都多有傳播。
李邦華氣的手都微微有點發抖,罵道:這左姓匹夫,竟然還有這種心思!想把他做的那些喪盡天良的畜生之事,把屎盆子都扣到我們頭上,真是用心歹毒!你可有上奏朝廷參他一本?
黃配玄道:總憲大人息怒,現在這匹夫陳兵九江,隨時會順江而下,如果此時我們彈劾他,隻怕皇上也要忌憚七分,如何理會?
李邦華搖頭道:你不知道我們這位聖上的心思,你我此時不彈劾,待到日後事發,你我都要被牽扯其中。更何況此次九江之行,必然需好言相撫,拿錢平事,不動用漕糧漕銀,怎麽可能平息左良玉手下這些驕兵悍將?你我如何承擔得起?
黃配玄不覺倒抽口涼氣,忙點頭道:多謝大人指教,我這就去寫那彈劾奏章,好好參這左良玉一本。
當陳小四的主力船隊兩天後到達龍潭碼頭的時候,九江府庫裏今年江西省的十八萬兩漕銀已經交到了左良玉手裏,左良玉滿意而又羞愧的把兩位禦史大人送上了坐船,一路上聆聽著兩位禦史大人的諄諄教導,拍著胸脯保證守好九江城,絕不讓流寇東進侵擾南直隸一寸土地!
李邦華顫顫巍巍地登上了官船,滿眼都是如林的船桅,料峭的江風吹得他一陣陣的眩暈,他在一臉驚恐的黃禦史攙扶下躲進了船艙,等船啟航後,他才長舒了一口氣,身子軟軟的躺倒在軟榻上,有氣無力地道:隻希望左良玉能信守諾言,管束好他的手下,否則你我兩人隻能背負著罵名,以死謝罪了!
此時的黃巡撫心裏一片悲涼,他絕對敢肯定,那左良玉話裏話外隻是答應絕不陳兵金陵,保證抵禦流寇不進入南直隸,可沒有保證他手下的那些死丘八不進入南直隸啊!而他所管轄的安慶池州地區可是就頂在最前沿,隨時麵對這些丘八的劫掠!而眼前這位老前輩馬上就北上順天府了,再有什麽差池都和他已無關係。他現在感覺自己的脖子正一陣陣的發涼。但嘴裏卻說道:老大人真國之棟梁啊!一封書信,曉以大義,痛陳利弊,十幾萬亂兵傳檄而定,屬下敬佩!
見老大人緊閉雙眼,累癱在那裏,黃巡撫也就不再多話,坐在一邊閉目養神,思考這後麵的對策。此時船身的搖晃越發的清晰,隱隱還能聽到江水拍擊之聲和從船體深處傳來的吱嘎之聲。突然,他感覺到有人正躡手躡腳向他靠近,他猛然瞪大了眼睛看去。卻是那師爺,見他睜眼,馬上向他招手,示意他出去船艙。黃巡撫跟著師爺出了船艙,沿著手指的方向看去,隻見江北岸停滿了各種船隻,密密麻麻圍繞這一片江岸,還不斷有船隻從下遊行來。在他的印象中,最近這段江麵上早已沒有船隻通航,湖廣江西的民船都被丘八們強征了去,哪還有人敢把船開至安慶以西。他忙問身邊的師爺道:此處是何地?哪來這麽多船?
師爺回道:那是龍潭鎮,大人可還記得半個月前的那封協防文牒,您看那旗號,應該是蘇淞水師!
黃巡撫一陣錯愕,看著這桅杆林立繁忙異常的北岸,喃喃道:不是說隻有兩條船,幾百號兵卒嗎?怎麽現在這麽多了?
師爺也奇道:是呀,這昨日路過時我也隻見到一條船,難道是今天剛到的?原本以為隻是隨意來個幾百人充充數,應付應付的,這現在看來還是真來協防的呀!
黃巡撫突然來了精神,心想這是來了救兵了呀,這下我安慶池州好像就不用再孤單的麵對這上遊的威脅了!
師爺悄聲問道:大人,咱們要不要過去巡查一下,看看是哪位大人帶兵前來的啊?
黃巡撫眼睛瞟了一眼船艙方向,拒絕道:以後再說,先把老大人送去安慶,老大人身負重任,聖上急著召老大人進京必要重重倚仗以穩定局勢,切不可耽誤。我們日後再來即可。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師爺趕緊稱是,道:對對,國事要緊,再說這也應該是他們客軍來拜見巡撫大人您呀!
幾條船順流很快就越過了龍潭碼頭,往安慶而去。
重載的春潮主力船隊花了足足六天才從崇明基地到達了龍潭碼頭,按照事先的計劃,很快以碼頭為中心,展開了一個半徑五裏的三層防禦圈,特別針對可能發生的火船攻擊,在上遊拉起了十個從北岸到江心的鐵索水泥樁。行船時轉動絞盤放下鐵索,封鎖時則轉動絞盤拉起鐵索。
又花了足足兩天時間,整個船隊的物資才陸陸續續卸載完畢,就在陳小四準備按計劃率戰船殺向九江之時,一艘斥候小艇從上遊趕了回來,帶回了九江大營發生兵亂的消息。
左良玉在從武昌撤向九江的時候,基本把沿線各州府的駐軍都裹挾了過來,原因就是在和李自成的襄陽一戰中,其原本從東北一路就跟隨他的人馬損失巨大,不得不緊急招兵買馬補充實力,在這明末亂世之中,軍頭的人馬數量可就是保命的根本啊!而這些湖廣明軍自然本身也沒什麽戰鬥力,早就害怕留下來單獨麵對李自成和張獻忠的部隊,雙方一拍即合,呼啦啦跟著左良玉拋棄了原應守衛的城池,逃來了九江。而這些雜牌軍的數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左良玉原有的親信人馬,這也埋下了隱患。
胳膊肘往內拐是人之常情,左良玉也不能例外。他從心底裏不在乎這些雜牌軍,自然在分配餉銀的時候不可能一視同仁。這次九江府庫裏的十八萬兩漕銀絕大部分都分給了自己的嫡係部隊,湖廣雜牌軍的底層軍官和士兵幾乎就沒拿到糧餉,可如何安撫這些雜兵呢?
喜歡我去明末救義士請大家收藏:()我去明末救義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