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借貸之秘,發現端倪
字數:5213 加入書籤
欽差大營內,大部分吏員仍在疲憊地試圖從堆積如山的賬簿中理出頭緒,隻覺得頭暈腦脹,事倍功半。
張誠與劉元則在各自帳中休息,雖閉著眼睛,心中卻盤算著三日後如何應對林蕭的失敗。
林蕭沒有浪費時間,他將張清露叫到了一處僻靜的角落。麵前擺放著幾本從石場搜來的賬簿,以及一張空白的紙。
“張清露,我昨日所說的記賬方法,與你所學的截然不同。”林蕭開門見山,語氣鄭重,“你且認真聽著。”
他深吸一口氣,開始解釋“借貸記賬法”的核心原理。
“天下間的所有銀錢往來,都可以看作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事物的‘影響’。
一筆銀子花出去,是‘支出’,但同時也可能增加了‘貨物’,或者減少了‘庫存’。”林蕭用最樸實的語言解釋著複雜的概念,
“我的方法,便是將每一筆交易,都同時記錄在至少兩個‘科目’之下。這兩個科目,一個稱為‘借’,一個稱為‘貸’。”
張清露眉頭微皺,這個概念太新奇了,完全顛覆了她對傳統流水賬的認知。在她看來,每一筆錢就是簡單地記下“收入”或“支出”,以及緣由。
“大人,這‘借’和‘貸’…有何區別?”她小心翼翼地問。
林蕭微微一笑:“並非簡單的收入與支出。你可以理解為,‘借’代表了資金的‘去向’或者‘增加’,而‘貸’代表了資金的‘來源’或者‘減少’。
記住最重要的一點:每一筆交易,‘借’的總額,永遠等於‘貸’的總額!”
他將石場購買砂岩的賬目取出:“你看,這本賬上記著,某月某日,購入砂岩一百方,花費銀子十兩。傳統的記法,就是簡單一句‘支出:購砂岩十兩’。”
林蕭在紙上畫了兩個格子,寫上“借”和“貸”。
“按照我的方法,這筆交易,‘銀錢’減少了,記在‘貸方’,計十兩。
但同時,‘砂岩庫存’增加了,記在‘借方’,計十兩。”他一邊說,一邊將數字填入格子中。
張清露看著紙上的記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她發現,這種記錄方式,能夠清晰地追溯資金的去向和貨物的來源,
而且那個“借貸平衡”的原則,就像一個無形的網,能夠立刻捕捉到任何一筆賬目的錯誤或遺漏!
林蕭又拿出一筆將砂岩冒充花崗岩賣給朝廷的賬目:“再看這筆。某月某日,售賣花崗岩一百方,收入銀子一千兩。
傳統的記法是‘收入:售花崗岩一千兩’。”
“按照借貸記賬法,‘銀錢’增加了,記在‘借方’,計一千兩。而‘花崗岩’實際上是砂岩)庫存減少了,記在‘貸方’,計一千兩。”
他將兩筆賬目記錄完畢,然後將兩筆交易的“借”與“貸”加總。
“現在,將這兩筆交易的借方總額相加,再將貸方總額相加。
如果賬目沒有問題,總借方應該等於總貸方。”林蕭指著紙上的數字說。
張清露迅速地心算了一下,臉色頓時變了。
“這兩筆交易的總借方是一千一十兩,總貸方卻隻有一千一十兩!沒有問題啊?”她有些疑惑。
林蕭笑了笑:“這就是借貸記賬法的精妙之處。它記錄的是交易本身的影響,而不是簡單地看收支。現在,我們用它來核對周全那本密賬!”
他拿出周全的密賬,對照著上麵的記錄,開始用借貸記賬法重新記錄。砂岩的低廉采購價,以及“花崗岩”的高昂銷售價,在借貸平衡的框架下,瞬間暴露了巨大的差額。這差額,便是被私吞的巨額利潤!
張清露越看越震驚。以前查賬,總是要翻來覆去地核對,稍有遺漏就難以發現問題。
但現在,通過這種借貸平衡的方式,哪裏不對勁,哪裏有貓膩,幾乎是一目了然!那巨大的差額,就像是賬本上發出耀眼的光芒,讓人無法忽視。
“這……這簡直是神乎其技!”張清露忍不住驚呼,看向林蕭的目光充滿了崇拜。這種記賬方法,她聞所未聞,卻如此高效而精確。
“這隻是一種工具。”林蕭淡淡道,但他眼中也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知道,憑借這種方法,三天之內查清賬目,絕非不可能!
“現在,你已經基本掌握了方法。我們的任務是,將所有這些賬簿,用這種方法重新梳理一遍!”
林蕭指著帳外堆積如山的賬簿,沉聲道,“時間隻有三天,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你願意與我一同完成嗎?”
張清露毫不猶豫,立刻跪下拱手道:“林大人有此妙法,清露自然願意助林大哥一臂之力!”
“好!”
林蕭立刻找來幾名心腹吏員,讓他們協助張清露進行賬簿的分類和初步謄抄。他主要負責指導張清露,以及處理一些關鍵賬目的核對。
日升月落,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整個欽差大營,隻有林蕭和張清露帶領的這個小團隊,在不眠不休地工作。他們將一本本賬簿攤開,仔細核對每一個數字,然後用借貸記賬法重新記錄在全新的賬冊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大量的砂岩采購記錄、假花崗岩的銷售記錄,以及與泰豐行的銀錢往來,在新的賬冊上清晰地勾勒出一條驚人的資金流向。
巨大的差額,每一次借貸不平衡的調整項,都無聲地訴說著罪惡。
兩天過去了。
第三日清晨,林蕭帶著重新整理過的賬冊,以及一份詳細的核對報告,走進了王禹的主帳。張誠與劉元也在,他們一夜未眠,既緊張又帶著一絲看好戲的僥幸。
“王大人,賬目已初步核對完畢。”林蕭將賬冊與報告呈上,語氣平靜,卻如驚雷炸響在帳內。
“什麽?三日……三天就核對完了?”張誠猛地站起身,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
劉元也同樣震驚,他不相信地盯著林蕭手中的賬冊,仿佛看到了什麽怪物。
王禹雖然心中早有預料,但真正看到林蕭完成任務,還是露出了驚訝之色。他接過賬冊,隻看了一眼,便發現其中的不同尋常。
每一筆交易都被詳細地記錄在“借”與“貸”兩欄之下,最下方還有總計,借方總額與貸方總額赫然相等。
“這是……”王禹不解地看向林蕭。
林蕭沒有賣關子,將借貸記賬法的原理簡要解釋了一番,然後指著報告中的數據道:“王大人請看。通過此法核對,石場從泰豐行獲得的巨額資金,與其采購砂岩的成本之間,存在高達九成的差額!
這意味著,泰豐行撥付的款項,隻有不到一成用於購買真正的石料,其餘九成,不知去向!”
“此外,我們還發現在泰豐行的賬簿中,存在大量語焉不詳的‘支出費用’、‘雜費’等支出,數額巨大,且與戶部和工部的某些撥款時間異常吻合。
這些錢,很可能便是用於打點各方關節,掩蓋真相的贓款!”
報告中詳細列舉了數十處關鍵賬目的異常,以及這些異常指向的資金流向。數據詳實,邏輯清晰,讓人無可辯駁。
張誠與劉元看著報告,臉色瞬間變得如同死灰。他們原本以為固若金湯的賬目,在林蕭這種全新的方法麵前,竟然脆弱得不堪一擊。
那些自以為做得隱秘的“雁過拔毛”,在借貸平衡的火眼金睛下,無所遁形。
這就是打臉!赤裸裸的,讓他們的僥幸與質疑化為灰燼。
“這不可能……這賬簿是假的!”張誠失態地吼道。
林蕭冷冷一笑:“賬簿在此,二位大人若有疑,可隨時查驗。但這借貸平衡之理,便是賬簿的照妖鏡,是真是假,一核便知!”
王禹合上報告,目光銳利地掃過張誠與劉元,沉聲道:“賬目在此,證據確鑿!看來泰豐行與石場勾結,已是板上釘釘之事!至於這筆巨款的去向……以及戶部和工部的牽連……”他沒有繼續說下去,但意思已經很清楚。
張誠與劉元如遭雷擊,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全身冷汗淋漓。
“不過……”王禹話鋒一轉,“這隻是初步核對。要徹底查清所有賬目,並追溯資金最終流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手。”
他看了林蕭一眼,眼中帶著深意。他知道,林蕭的方法雖然高效,但麵對如此龐大的賬簿量,三天時間能做到這一步已是奇跡,要徹底理清,絕非易事。
林蕭點頭:“王大人所言極是。下官與張清露等少數人手日夜兼程,也隻核對了泰豐行與石場的部分核心賬目。
要徹底清查所有來往,找出背後的‘大人物’,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人手。”
他知道,王禹這是在給他留餘地,也是在為接下來的行動爭取更多時間。畢竟,牽扯到戶部和工部,甚至可能更高的層麵,這案子已經不是單純的貪腐那麽簡單了。
然而,就在王禹準備下一步的部署時,一名親兵匆匆走了進來。
“啟稟王大人!帳外有一人求見,說是當地鄉紳的管家,帶著重禮,想拜會各位大人,為岷江水患受災百姓捐贈物資。”親兵稟報道。
喜歡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請大家收藏:()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