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王禹回都,轉嫁他人

字數:5058   加入書籤

A+A-


    泰安縣,王禹揉著酸脹的眉心。
    聯合調查團抵達泰安已數日,災情慘重,賑災混亂,各種扯皮推諉層出不窮,讓他這個禦史中丞焦頭爛額。
    更讓他心煩的是,雖然查出一些地方官員的瀆職,但對於河堤決口是否有人為因素,以及背後的深層原因,始終沒有決定性的突破。
    這時,衙役匆匆來報:“王大人,大理寺的張年,有十萬火急的信函呈上,說是林司直派來的。”
    王禹精神一振:“快,讓他進來!”
    張年進來行禮後,立刻從懷中掏出一封用火漆封好的信函,雙手呈上:“王大人,我家林大人囑托,此信務必親手交給您,片刻耽誤不得!”
    王禹當著張年的麵拆開信封,展開信紙。
    信中措辭謹慎,沒有提及具體的證據,但字裏行間透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急和重要。
    林蕭在信中說,他發現了一些極其重要且必須由主官親自向陛下匯報的“初步線索”。
    這些線索“足以顛覆此前對災情的判斷”,並“牽扯甚深”,非他們這些副官能夠處理。
    懇請王禹大人即刻啟程返回臨安,親自主持後續的調查和向陛下的匯報事宜。
    王禹的眉頭越皺越緊。林蕭這封信,字字精煉,沒有廢話,卻字字千鈞。
    他深吸一口氣,將信紙重新折好。看向張年,沉聲道:“你一路辛苦了,先下去休息。”
    “謝大人!”張年領命而去。
    待張年退出後,王禹立刻召集了幾位聯合調查團的主要官員——工部、戶部、禦史台的代表。
    “諸位,我們在泰安的調查已有了初步成果。”
    “陛下給的期限將至,我們必須盡快向陛下當麵稟報,因此,本官決定,調查團即刻拔營,返回臨安!”
    這決定有些突然,但也符合流程。主官有權根據情況調整調查策略。而且,禦史中丞的判斷,其他人也不敢輕易質疑。
    沒有過多的爭論,命令迅速傳達下去。整個調查團開始迅速收拾行裝,準備連夜啟程。
    抵達臨安時,已是傍晚。王禹並未聲張,隻是讓部分官員先回各自衙門休息,囑咐他們禁口,明日早朝他會向陛下匯報情況。
    他自己則婉拒了下屬的陪同,獨自一人來到林蕭信中提到的一個隱蔽地點——城北一個偏僻的小茶館。
    屋內,林蕭已等候多時。他穿著一件尋常的青色長衫,臉上的神色帶著旅途的疲憊,但目光卻異常清明銳利。
    “王大人。”林蕭起身拱手行禮,語氣恭敬。
    王禹沒有寒暄,直接開門見山:“林司直,信中所言,可是實情?你到底發現了什麽?”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
    林蕭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從懷中取出了幾份用油布包好的賬冊和密信,輕輕放在桌上。
    “王大人,這些是下官在泰安縣和臨安查到的證據,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所以派人送信,並約在此地相見,就是想請您親自過目。”
    泛黃的紙頁上,密密麻麻記錄著讓人觸目驚心的數字,王禹隨意翻閱了幾頁賬冊,又拿起那幾封密信,越看臉色越沉。
    大量資金通過各種商號、錢莊進行複雜騰挪、洗白的詳細流程。
    而那幾封密信,更是直接!它們是李穆與某些商號負責人的往來信件,賬目,涉及河堤工程的偷工減料、資金挪用,以及事後如何掩蓋真相。
    王禹的手有些顫抖。他作為禦史中丞,見過太多的貪腐案,彈劾過不少官員,但如此直接、如此大規模,並且與滔天災禍直接相關的罪證,還是第一次親眼見到。
    他抬頭看向林蕭,目光複雜:“這些東西……屬實?”
    “屬實。”林蕭語氣平靜,但眼神堅定,“下官已反複核查,並請人辨認過筆跡,確係李穆無疑。”
    “李穆……”王禹喃喃自語。戶部侍郎,手握朝廷錢糧大權,更是齊王的心腹!這個名字,在他腦海中掀起了驚濤駭駭浪。
    他終於明白林蕭信中“牽扯甚深”、“顛覆判斷”的意思了。這不僅僅是一起貪墨案,這是對整個國家財政體係的蛀蝕,更是對皇權和百姓的蔑視。
    而將李穆牽扯進來,無疑是直接捅破了天,觸動了朝堂最敏感的神經——黨派之爭。
    他放下賬冊,眼神銳利地看向林蕭:“林司直,你可知這份證據意味著什麽?牽扯到李穆,就牽扯到了齊王!
    這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災情調查案了,而是朝堂權力鬥爭的導火索!你為何要將此物交給我?”
    林蕭知道,這是關鍵的時刻。他必須給出讓王禹接受,並且符合自己策略的理由。
    “王大人,下官出身低微,不過一介八品司直。縱使手握如此證據,也無力在朝堂之上直接麵對李穆及其背後勢力。”
    林蕭語氣誠懇:“陛下欽命您為聯合調查團主官,您是禦史中丞,更是直接對陛下負責。”
    “這份證據事關重大,一旦公開,必將掀起軒然大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若由下官一個司直貿然呈報,恐難以服眾,甚至會被對方以各種理由駁斥、壓製。
    唯有您,作為調查團主官,以正式渠道、以禦史中丞的名義向陛下呈報,這份證據才能發揮最大的效力,才能讓陛下第一時間知曉真相,才能讓朝堂群臣不敢輕視。”
    林蕭的話,句句都打在王禹的心坎上。他是主官,責任最大,理應由他來匯報最終結果。
    他是禦史中丞,職責便是監察百官,彈劾貪腐。由他來揭發李穆,名正言順,分量十足,也確實比林蕭一個司直更有衝擊力,更能引起陛下的重視。
    更重要的是,林蕭這話看似將重擔推給了他,實則也是一種姿態——他信任王禹的公正,他將自己冒死得來的關鍵證據,毫不保留地交給了名義上的主官,遵守了官場的規則和聯合調查的章程。
    王禹沉默了。他知道林蕭說的是事實。將這份證據交給任何一個普通的官員,都可能石沉大海,甚至帶來殺身之禍。
    他看著林蕭,這個年輕人,看似謹慎,卻敢於深入險境;看似恭順,卻有著如此精明的算計。
    他冒死拿到了證據,卻聰明地沒有自己衝上前去當那個靶子,而是選擇了將“開蓋子”的任務,以一種無法拒絕的方式交給了他。
    “林司直,你可知,將此物交給本官,意味著什麽?”王禹的聲音低沉,“本官一旦呈報,便是直接挑戰齊王一脈,朝堂之上,必然是腥風血雨。而你作為發現證據之人,也絕不可能置身事外。”
    “下官知曉。”林蕭坦然道,“下官並非不懼危險,隻是希望這份證據能夠真正發揮作用,為泯江的冤魂討回公道。
    下官相信王大人,相信禦史台的公正。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下官都願承擔相應的責任。”
    這番話,讓王禹的眼神緩和了一些。他能感覺到林蕭話語中的真誠,也能看到他眼底的決心。這個年輕人,不像那些隻會空談的清流,他有手段,有膽魄,更有信念。
    王禹拿起賬冊和密信,重新用油布包好,小心地收進了懷中。
    “林司直,這份證據本官收下了。”他看著林蕭,語氣鄭重,“你做得很好。
    作為調查團的主官,本官會親自將此事向陛下稟報。但明日朝堂之上,情況瞬息萬變,你也要做好應對的準備。”
    “下官明白。”林蕭點頭,“下官已將證據詳細梳理,隨時準備應答陛下的垂詢。”他沒有提譽王的事,也沒有提“上麵那位爺”,隻聚焦在證據本身和如何將其正式呈報。
    王禹站起身,拍了拍林蕭的肩膀,眼中帶著一絲欣賞和憂慮。
    “林司直,記住,進了這個漩渦,就沒有回頭路了。”他說,“明日,將是一場硬仗。你我都要小心。”
    “下官謹記。”林蕭起身行禮。
    兩人走出茶館,天色已完全黑了下來。微風帶著臨安特有的濕潤氣息。
    王禹握緊懷中的油布包,大步流星地朝自己的府邸走去。他知道,今夜無眠,他必須字字斟酌,寫好那份彈劾李穆、揭露真相的奏折,那是明日朝堂上扔出去的第一顆炸彈。
    林蕭站在茶館門口,目送王禹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他成功地將這個最危險的任務轉嫁給了王禹,利用了他的身份、他的職責以及禦史台的權威。
    但這隻是第一步。王禹會引爆引線,但炸彈爆炸後的衝擊波,依然會波及到他。
    譽王那邊,他並沒有直接拒絕其提議,隻是巧妙地避開了自己“當場揭發”的責任。明日朝堂,他依然要麵對譽王,麵對齊王一派的瘋狂反撲,甚至可能要麵對那個隱藏在幕後的“上麵那位爺”。
    喜歡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請大家收藏:()娘子別畫大餅了,快給我和離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