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皇後想蹭飯

字數:5714   加入書籤

A+A-


    對於大臣們提出立太子一事,景隆帝並沒有惱,但也沒有采納。他給出的理由是皇子們太小。要知道先太子,也就是他的曾經皇兄被先帝立為太子時也有十二歲,而他的大皇子才八歲,三皇子才三歲多。如今皇子們最重要的任務是好好讀書,平安長大。
    朝臣們聽了景隆帝給出的這個理由,暫時一段時日不會再提出立太子一事。再者,這次提議立大皇子為太子一事,並不是真的想要立大皇子為太子,而是為了試探皇上的態度。
    其他大臣對於這事沒有表現出任何態度。因為他們也知道這隻是一個試探。這事沒在朝堂上掀起任何波瀾,但是在後宮可是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皇後沒有子嗣,對她來說,不管是立大皇子,還是立三皇子為太子都跟她沒有關係。她沒有關注此事,而是一心撲在複選上。
    錢嬤嬤見皇後不關心立太子一事,她也不好再說什麽。再者,立太子一事的確跟皇後娘娘沒有關係。她們還是先把複選一事辦好吧。
    皇後不在意,但聖母皇太後和庒妃她們非常在乎。
    大臣們突然提出立太子一事,讓聖母皇太後心裏有些慌,她也沒有心思去管複選一事,更沒有心思去找皇後的麻煩。
    雖然景隆帝告訴她,他暫時不會立太子,但她心裏還是不放心。她雖不太懂朝堂之事,但是在後宮裏生活了二十幾年,多多少少還是知道些朝堂上的事情,立太子一事不是他們家的家事,而是國事,不是她兒子一個人說了算。如果大臣們都支持,並堅持要立大皇子為太子,那她兒子也隻能立大皇子為太子。
    她原本打算等雪葶進宮後,為睿兒生下一個皇子,等孩子長大些,就謀劃讓雪葶的兒子立為太子,這樣日後的皇帝也有江家一半血脈。哪怕她江家的地位和權勢越來越盛,以後再也沒有人敢小瞧江家人。
    好在大皇子現在年紀小,暫時不會被立為太子,但過了幾年就不好說了。等雪葶進宮後,得讓她趕快懷有身孕,不然真的來不及了。
    庒妃得知自己的兒子大臣們提出立太子,心中自是十分歡喜。她兒子身為長子,理應被立為太子。在她看來,三年前景隆帝剛登基的時候,就應該下旨冊封她的兒子為太子。
    隻要她兒子被立為太子,早晚她就會是皇後。隻是沒想到皇上居然說大皇子年紀小,暫時不適合被立為太子,這讓她很不服氣,但她也沒有膽子跑去景隆帝麵前表現不滿。
    庒妃讓人帶了個口信回娘家,讓她的父兄安排人時不時在早朝上提出立大皇子為太子一事。她覺得隻要朝臣們說多了,景隆帝就會答應。
    寧貴妃得知庒妃對提出立大皇子為太子一事非常得意,在心中嘲笑她愚蠢。既然庒妃這麽高興,那就讓她再高興高興。她派人傳信回去,讓家裏人再安排此事。
    惠妃聽說立太子一事後,心裏便有些著急她的兒子。二皇子不是長子,出生的時候又沒有帶來祥瑞,這跟大皇子和三皇子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幸好她兒子讀書聰慧,在這方麵大皇子是比不上的。但,三皇子也非常聰明,他還沒有啟蒙,便已會背很多詩詞,皇上和兩位皇太後都誇讚三皇子天資聰穎。日後等三皇子正式啟蒙讀書,隻怕不比二皇子差,甚至有可能……
    為了她和兒子的前程,有些事情不得不得做了,不然她和兒子都不會有好下場。
    大皇子是長子,庒妃的父兄又被皇上重用。三皇子是龍鳳胎,出生就代表祥瑞,他背後又有英國公支持,而她的兒子……她的娘家雖也有爵位,但是比不上英國公,而她的父兄並沒有身居要職。
    她得想辦法讓兒子得到實權的人支持,這朝中有實權的人……
    蘇家!
    對,蘇家!
    隻要有了蘇家的支持,那她兒子就能做太子。
    要想得到蘇家的支持,就必須先獲得母後皇太後的支持。
    惠妃想到她這些年對母後皇太後一直保持距離,沒有好好地孝順,心中有些後悔。
    “唉……失策了。”
    潘嬤嬤瞧著惠妃方才一會兒皺眉、一會兒又愁眉苦臉、一會兒又神色激動、一會兒又追悔莫及的表情,心中不禁有些擔心。
    “娘娘,您怎麽了?”
    惠妃把她方才的想法跟潘嬤嬤說了說,“嬤嬤,你說我現在去親近母後皇太後,還來得及嗎?”
    “娘娘,您突然去太過熱情去親近母後皇太後,隻怕會惹得母後皇太後警惕。”三年前,潘嬤嬤就建議惠妃時常帶二皇子陪母後皇太後說說話,但惠妃拒絕了。惠妃知曉聖母皇太後和母後皇太後之間並不像表麵上那麽和氣,所以除了請安的日子,她平日裏不會帶兒子去慈寧宮。當然,聖母皇太後那亦是如此。
    潛邸時,惠妃就一副與世無爭的模樣,從不參與府中的是是非非。進宮後,她亦是如此。除了請安的日子,她平日裏都是待在永信宮裏,很少看到她去別的宮裏串門子,也很少看到她與別人走的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寧貴妃和庒妃她們都看不慣她這副與世無爭的模樣。她們都認為她是裝的。事實上,她並沒有表麵上那麽淡泊。
    “您不是不願意卷入到母後皇太後跟聖母皇太後之間的糾葛中嗎?”潘嬤嬤不明白惠妃怎麽突然轉了性,“您要是與母後皇太後親近,不怕惹惱聖母皇太後嗎?”
    “聖母皇太後會幫澤兒嗎?”惠妃跟庒妃一樣看不上聖母皇太後,都嫌棄這個親婆婆出身不高,沒有什麽見識。“你看她那個侄女還沒有進宮,她老人家就天天把侄女叫到慈安宮,讓她侄女跟皇上親近。等她侄女進了宮,又有了身孕,你說她是幫她侄女的孩子,還是幫我的兒子?”
    “娘娘,您說的是,隻是現在立太子一事八字還沒有一撇,您也不用這麽著急。”潘嬤嬤覺得惠妃暫時不能急,得穩住,“再說,還有大皇子和三皇子,先讓他們鬥,然後我們再坐收漁翁之利,不好嗎?”
    聽潘嬤嬤這麽一說,惠妃緊皺的眉頭立馬舒展開來,“你說的對,是我沉不住氣了。”
    “娘娘,當年聖母皇太後可是一直在隱忍,您看她不是成功了嗎?”
    “沒有母後皇太後的幫忙,她不可能成功的。”惠妃感歎道,“母後皇太後還是非常重要的。”
    “娘娘,不如讓老夫人她們與蘇家的女眷親近,然後再徐徐圖之。”
    “你這個主意好,等過幾日,母親進宮了,我與她好好說說。”
    正在練字的蘇敏清冷不丁地打了個噴嚏,不小心毀了剛才寫好的字。
    素琴聽到蘇敏清打噴嚏,急得立馬要去叫太醫,被蘇敏清阻止了。
    “我沒有受風寒,應該是有人在說我。”蘇敏清重新換了一張紙,拿著筆繼續練字。
    蘇家家教嚴格,不管是男子,還是女子都必須讀書,也都必須練字。在蘇家時,蘇敏清每天都會練字,進宮後亦是如此。這麽多年來,從未斷過。
    她在書法上有一些天賦,字寫的非常不錯,先帝在時,經常誇讚她的字好。
    “誰這麽大膽敢說您?”
    素畫端來一杯熱茶,“娘娘,喝口熱茶,休息下吧。”
    “練完字再喝。”蘇敏清沒有再說話,專注的練字。等練完字,見皇後來了,有些意外。
    皇後早就來了,但見蘇敏清在練字,沒有打擾,也沒有讓素琴她們通稟。她就靜靜坐在外麵等著。
    “皇後來了,怎麽不讓人告訴哀家?”
    “見過母後。”皇後忙站起身行禮。
    蘇敏清示意她坐下來,“等很久了吧。”
    “沒等多久,見母後在練字,不好打擾。”
    “皇後,這個時候來,是有事吧?”
    “母後,複選結束了,這是通過複選秀女的名單。”這兩日,皇後一直在忙選秀複選一事。“您看看。”
    “哀家相信皇後。”蘇敏清嘴上這麽說,但還伸手接過皇後遞來的名單。她翻看掃了一眼,發現那幾個出身不錯的秀女都在名單上。
    皇後又遞給蘇敏清一封折子,上麵寫的是通過複選的考核結果。
    複選要考規矩禮儀、儀態儀容、言行舉止,還有才藝。
    蘇敏清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皇後你做的不錯,你辛苦了。”
    得到了蘇敏清的誇讚,皇後心裏很是歡喜,但是麵上卻一副謙遜。
    “都是母後教得好。”
    “哀家可沒有教你什麽,隻是跟你說了說流程,你能把這事辦的這麽好,是你的功勞。”蘇敏清又道,“三日後的殿選,你還得操心,到時哀家和聖母皇太後,還有皇上都會出席。”
    “母後放心,兒媳一定會辦好。”
    “複選沒有意外吧?”
    “沒有,秀女們都很懂事。”接下來,皇後誇讚蘇玉瑤在複選中的精彩表現。
    蘇敏清當然聽出來皇後是在恭維她,心裏有些訝異。沒想到幾日不見,皇後“成長”了不少。
    皇後並不是隻誇蘇玉瑤,又誇了其他表現出眾的秀女,唯獨沒有誇讚江雪葶。其實,江雪葶跟出身高門的秀女相比,表現的一般般。但跟那些出身不高的秀女相比,表現的還不錯。
    蘇敏清還發現皇後的話變多了,一直在跟她說複選的事情。見她沒有停下來的趨勢,時候又不早了,她猜想皇後是想蹭她的飯。
    她倒不至於吝嗇一頓晚膳,隻是皇後想蹭晚飯的目的不純,還是讓皇後回去吧。
    皇後本以為自己能留下來陪母後皇太後一起用晚膳,沒想到母後皇太後讓她拿著通過複選的秀女名單去見皇上,讓皇上也看看,這讓她隻能起身離開慈寧宮。
    素琴送走皇後,回到慈寧宮。
    “娘娘,皇後娘娘是不是想留下來用晚膳啊?”
    “皇後娘娘想要留下來的醉翁之意不在晚膳。”素畫冷哼一聲道,“皇後娘娘的如意算盤打的真好。”皇後這點小心意,連她們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更何況娘娘。
    “皇後不會以為她說幾句好話,就能討的娘娘您的歡心,就能讓娘娘您做她的靠山吧?”
    喜歡太後每天都在嫌棄這一屆宮鬥太差請大家收藏:()太後每天都在嫌棄這一屆宮鬥太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