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踏上歸途

字數:3424   加入書籤

A+A-


    這兩批隨船來夏島工作的人員,數量總共是508人。
    為了讓新來的員工盡快適應並融入夏島的生活和工作環境,王銘洋和李泉讓特洛卡三天兩頭的組織大型宴會等集體活動。
    這種極具“旅遊”特色的團建活動,讓初次來夏島的工作人員很快放下身處陌生環境中產生的戒備潛意識,更快的進入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狀態。
    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大家總算將實驗室的設備和材料歸置好,正式開始在夏島研究室的科研工作。
    王銘澤從化工能源研究所挑了十名手下,讓他們帶領夏族工人投入到g1固體電池的生產中。
    按照王銘洋跟堂哥之前商定的計劃,g1固體電池,將生產兩個型號。
    一個是能量密度為500瓦時每千克的常規型號,一個是專用於無人機執行攻擊任務的高能型號,能量密度為700瓦時每千克。
    人員和設備就位,韋方和柳先行也將主要精力放在第二代機械骨骼的研究當中。
    第二代產品,會采用g1電池功能,連續工作時長將會成倍增長,提供動力輸出的電機功率也將更加強大,設計目標為可舉起重達600公斤的東西,機械關節的材質和最小單位行程,也要提高一倍。
    甚至於手掌和手指,表麵也會附上一層特殊的有摩擦力的塗層,這可以讓機械骨骼在抓取細小的物件時更加精準,如同人類。
    這些日子,夏島上的眾多工人平日裏幹活,都身穿機械骨骼,給積累了大量的人類肢體行動數據,完善了工作時的動作大模型。
    因此,王銘洋給韋方和柳先行及他們的團隊增加了一個新的研究項目,就是研製人形機器人。
    人工智能軟件的研究已經持續了好幾年,控製係統已經很完善了,如今有了對應的大模型,是時候將兩者結合,研製專門的工作型機器人了。
    在王銘洋的心中,這些能夠幹建築和采礦工作的人形機器人,是最適合夏島,也是最好的“牛馬”。
    為了讓機器人的大腦能夠跟得上它們的“動作”,王銘洋在和半導體實驗部門的林盛和李鳴商談後,決定開始極芯7號的研究。
    極芯7號,運算性能和圖像處理能力,要在6號的基礎上增加百分之三百,即是6號的四倍。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王銘洋讓李鳴等人在設計芯片時,采用多層堆疊設計,在同樣的空間裏盡可能的塞進更多的晶體管。
    而林盛,為了能讓極芯7號可以被製造出來,也是日夜帶著人加班,爭取早日把芯片多層次堆疊加工工藝給研究出來並盡可能的提高良品率。
    辦公室裏,王銘洋放下對講機,準備打開電腦處理公司報送過來的文件,突然覺得辦公室裏的燈光微微一暗後馬上速恢複正常。
    發電機廠發出來的電又供不上了?
    王銘洋有些皺眉。
    自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來到夏島工作後,這裏增加了大量的儀器設備和工作項目,消耗的電力也日漸增多,火力發電廠的發出來的電力顯得有些不足了,經常要臨時增加柴油發電機組供電。
    電力不足,已經影響到夏島人民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火力發電廠已經在近期內增加了兩組發電機,但發電用的煤炭卻供應不上了。
    一直以來,夏島用的煤炭和燃油都是從國內的安州港運過來的,運送時間比較長。現在,能源消耗增長到一定數量級,運送速度跟不上了。
    看來,要從附近的國家想辦法買煤炭了,王銘洋想了想,將目標放到印地西亞。
    印地西亞,煤炭儲量豐富,以露天煤礦居多,開采成本低,一直都是世界上重要的煤炭出口大國。就連華國,每年都要從那裏進口大量的優質煤。
    印地西亞距離夏島最近的港口,大約有5000公裏,與國內的安州港相比,近了差不多一半。
    更何況,王銘洋跟印地西亞的豪門勢力林家一直有生意上的合作,通過他們,可以更方便的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想著島上的圍堰造陸、礦石開采和冶煉以及實驗室的研究項目等事情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自己離家也有幾個月,王銘洋覺得是時候回家一趟了。
    出來差不多半年,有點想念家人了。自己的娃,應該會走路和叫爸爸了吧。不知道他還能不能認出自己?還有美華和燕姿她們。。。
    一想到這,王銘洋渾身燥熱上火。
    搖搖頭,讓腦袋清淨清淨,王銘洋繼續想著接下來的工作計劃。
    回去的時候,可以順路去一趟印地西亞找林浪,跟他或者他的家族談談煤炭采購合作。
    在王銘洋的命令下,海上漫步號開足馬力,飛快地在海麵上馳行。
    盡管遊艇行進的速度不慢,但跟王銘洋歸心似箭的迫切心情比起來,還是慢到了極點。
    這讓王銘洋不禁想著更換已經在安州振華船廠新下水的極光號遊輪發動機。
    極光號遊艇是海上漫步的升級型號。
    振華船廠把利澤澤這些財閥子弟的訂單交付完成後開始建造的。
    船身長達百米,寬二十一米,甲板上的建築物高達3層半。
    這艘船在設計之初就使用了王銘洋特地給振華船廠編寫的設計軟件。
    在流體力學各種公式的實時驗算下,船體外形設計和重心分布也更加合理,屬於振華船廠真正設計的第一艘船。
    船體和龍骨采用了極智科技實驗室裏最新研製的樹脂,碳纖維及鈦合金,整體結構更堅固,重量還能進一步減輕,於兩個星期前入水試航。
    華國和夏島之間相距9000多公裏,為了能夠更快捷的來往於兩地,王銘洋想把原來的發動機組換成阿咩立卡國通用公司的燃氣輪機。
    通用公司的燃氣輪機有軍用和民用係列,民用的型號馬力可高達十到二十多兆瓦,要是把它裝到極光號上,王銘洋相信它的極速可以超過八十公裏每小時。
    “喂,姑丈,極光號的入水試航進行得怎麽樣了?有沒有出現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