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盛夏蟬鳴裏的清北之約

字數:1678   加入書籤

A+A-


    1992年1月10日,杭城的冬天格外清冷,呼嘯的北風拍打著沈家老宅的窗戶。沈知意裹著毛毯坐在書桌前,台燈將複習資料照得透亮,書頁間密密麻麻的批注裏藏著三年來的汗水。十八歲的她,筆尖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上快速遊走,窗外的寒夜仿佛都被隔絕在這方小小的暖黃色光暈之外。
    “阿姐,喝杯薑茶暖暖身子。”沈舒端著熱氣騰騰的瓷杯推門而入,十二歲的少女褪去了稚氣,眼神裏多了幾分沉穩,“寧姐說她整理了最新的數學壓軸題解題思路,待會兒就送過來。”話音未落,沈寧抱著一摞厚厚的筆記本疾步走來,十四歲的高二學生已是杭城一中的“學霸”,推眼鏡的動作都帶著自信:“這次的導數題型有新解法,我結合了二叔寄來的《高等數學基礎》......”
    星寧工作室在這個特殊時期也悄然調整了節奏。蘇睛主動接過大部分管理工作,將會議室改造成臨時自習室,還特意叮囑食堂每日準備補腦餐食。“知意,你就安心備考,工作室有我們守著!”蘇睛拍著胸脯保證,眼神裏滿是期許。
    高考的日子在蟬鳴中如約而至。沈知意與蘇睛、陳昊、林悅四人並肩走進考場,他們的書包裏不僅裝著文具,還塞著沈寧整理的“萬能答題模板”和沈舒手繪的祈福書簽。考場上,沈知意沉著應對每一道題,那些在星寧工作室熬夜學習商業知識培養出的邏輯思維,此刻竟與解題思路奇妙相通——分析市場需求的能力,化作拆解難題的敏銳;統籌項目的經驗,轉化為合理分配答題時間的智慧。
    放榜那日,杭城沸騰了。沈知意以全省理科狀元的成績被清華大學計算機係錄取,蘇睛憑借紮實的商業素養和優異的文科成績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陳昊和林悅也分別被清北的王牌專業錄取。消息傳回星寧工作室,此起彼伏的歡呼聲震得玻璃幕牆嗡嗡作響,就連曾經的小員工們都從各地發來賀電。
    “知意,你做到了!”蘇睛在電話那頭泣不成聲,“還記得咱們第一次見麵時,你說要改變命運......”沈知意望著窗外的鳳凰花,思緒飄回多年前——那個在舊電腦前自學商業知識的少女,那個帶著妹妹們創辦工作室的青澀身影,此刻終於與通知書上燙金的校名重疊。
    沈家老宅張燈結彩,慶祝宴上,父親顫抖著聲音說:“我從沒想過,咱們家能出四個清北生......”母親則抹著眼淚,將一碗長壽麵推到沈知意麵前。更令人驚喜的是,遠在海外的二叔和即將成為百億富豪的姑姑都連夜趕回,二叔西裝口袋裏還別著沈舒設計的銀杏葉胸針。
    “這不僅是個人的勝利,更是星寧精神的勝利。”姑姑沈雅婷在宴會上舉杯,“知意,你用行動證明了,商業智慧與學術追求從不矛盾。”她隨即宣布設立“星寧清北獎學金”,每年資助寒門學子衝擊頂尖學府。
    開學前夕,沈知意帶著妹妹們重遊靈隱寺。她在功德箱裏投入了第一筆獎學金善款,望著千年古刹的飛簷,對住持說:“當年捐贈二十萬修繕藏經閣,是希望文化得以傳承;如今設立獎學金,是想讓更多人有機會觸碰知識的星辰。”住持雙手合十,微笑道:“善念如星火,終成燎原之勢。”
    九月的北京,銀杏葉漸染金黃。沈知意站在清華園門口,身後跟著前來送她的沈寧和沈舒。遠處,蘇睛在北大校門揮手,兩個少年意氣風發的身影,恰似當年在星寧工作室並肩奮鬥的模樣。他們知道,高考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清北的校園裏,他們將帶著星寧的印記,繼續書寫屬於這個時代的傳奇。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