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餐桌上的商機與知識盛宴
字數:1938 加入書籤
1992年2月18日,北京的正午陽光穿透食堂的玻璃窗,在餐桌上灑下斑駁光影。沈知意與蘇睛、陳昊、林悅圍坐在清華園食堂角落,不鏽鋼餐盤裏裝著熱氣騰騰的餃子和宮保雞丁。四周不時有人投來好奇的目光——這群開著寶馬入學的學生,早已成為校園裏的焦點。
“知意,聽說你要在學校附近開星寧工作室分店?”陳昊咬了口餃子,眼睛亮晶晶地問道。他推了推眼鏡,鏡片後的目光滿是期待。
沈知意笑著放下筷子,從帆布包裏掏出幾本厚重的書籍,整齊地擺在桌上:“先別急,咱們邊吃邊聊。這幾本書,我覺得對大家會有幫助。”她指了指最上麵那本燙金封麵的《管理學原理》,“這本書係統梳理了企業管理的底層邏輯,無論是創業還是未來進入職場,都能從中找到靈感。”
接著,她拿起一本略顯破舊的《夢的解析》,書頁間夾著各色便簽:“心理學看似和商業無關,但其實大有用處。了解消費者心理,才能精準把握市場需求。就像我們工作室設計文創產品時,就會運用到很多心理學知識。”
林悅饒有興致地拿起一本德文書籍,封麵上印著《資本論》的字樣:“這本是馬克思的著作,從哲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剖析社會運作,能幫我們建立更宏觀的商業視野。”
蘇睛翻看著一本英文原版的《計算機程序設計藝術》,驚歎道:“沒想到計算機書籍也在推薦之列!”沈知意點點頭:“科技是未來商業的核心驅動力。我們工作室正在研發的智能管理係統,就離不開這些知識。”
說完書籍,沈知意擦了擦嘴角,眼神變得鄭重:“言歸正傳,我確實計劃在北京開星寧工作室分店。這裏是全國的學術和文化中心,有最前沿的思想碰撞,也有最豐富的人才資源。”她從包裏取出一疊設計圖,攤開在餐桌上——那是分店的初步規劃,現代化的辦公區域、配備最新電腦的工作室,還有溫馨的學習交流區。
“加入分店,不僅有工資和獎金,還能參與分紅。”沈知意環視一圈,目光堅定,“更重要的是,這裏將成為大家把知識轉化為實踐的平台。你們可以把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運用到真實的商業項目中。”
“我第一個報名!”陳昊迫不及待地說道,“我早就想把在計算機係學到的算法,應用到數據分析項目裏了!”林悅也跟著點頭:“我可以負責文創設計,把北京的文化元素融入產品!”
蘇睛則若有所思地說:“我覺得我們可以利用北大和清華的資源,開展一些跨校合作項目。比如組織學術研討會,邀請商界精英來分享經驗。”
沈知意笑著點頭:“蘇睛這個想法很好!我還計劃設立‘學生創業扶持基金’,為有創意的項目提供啟動資金和技術支持。”她頓了頓,補充道,“不過,加入分店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我們會麵臨學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需要極強的時間管理能力。”
這時,鄰桌幾個學生湊了過來,其中一個女生怯生生地問:“我對商業很感興趣,但沒有經驗,可以加入嗎?”沈知意站起身,微笑著說:“當然可以!星寧工作室向來重視培養新人。我們會有係統的培訓課程,從基礎技能到商業思維,都會傾囊相授。”
午餐結束後,沈知意的聯係方式被要走了一大串。她看著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心中充滿期待。回到宿舍,她立刻給沈寧和沈舒發去傳真,詳細說明了北京分店的計劃。沈寧很快回電,興奮地說:“姐,我已經開始設計分店的管理係統了!保證讓所有數據一目了然!”沈舒則在電話那頭喊道:“我馬上設計分店的專屬ogo,這次要把清華和北大的元素都加進去!”
1992年的這個春天,一場關於知識與商業的風暴,正在清北校園悄然醞釀。從食堂餐桌上的幾本書籍開始,沈知意和她的夥伴們,即將在北京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上,書寫新的傳奇篇章。而星寧工作室的分店,也將成為無數懷揣夢想的學子,邁向商業世界的第一級台階。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