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善意澆灌的時代回響

字數:1657   加入書籤

A+A-


    1995年6月23日,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衝刷著京城的街道。沈知意站在星寧工作室的落地窗前,看著雨幕中往來的車輛,手機突然震動起來。是來自湘城災區的短信,配圖裏,曾經在臨時帳篷裏讀書的小女孩,如今穿著學士服站在大學校門前,手中的錄取通知書寫著“清華大學計算機係”。
    六年前的洪災仿佛還在眼前。那時的星寧工作室剛起步,沈知意帶著團隊深入災區,用簡易的計算機設備搭建臨時課堂,為受災學生輔導功課;用商業策劃的利潤資助孩子們重返校園。而此刻,這些曾經蜷縮在廢墟中的身影,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
    “知意姐,湘城的周明遠來了!”陳昊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沈知意轉身,看見那個曾經瘦骨嶙峋的少年,如今穿著筆挺的西裝,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我創立了一家環保科技公司,”他將商業計劃書放在桌上,“專門處理工業廢水。這是我們的財務報表——”他頓了頓,手指微微發抖,“存款已經達到358.6萬。”
    沈知意翻開報告,裏麵詳細記錄著公司如何將星寧的技術孵化模式與環保理念結合。更讓她動容的是附錄裏的助學名單——周明遠用盈利資助了二十個災區孩子上大學。“當年你教會我,知識可以改變命運,”他的聲音有些哽咽,“現在我想讓更多人相信這句話。”
    與此同時,杭城的沈寧正在處理跨國合作案,電腦屏幕右下角突然彈出彈窗。是她資助的貴州山區女孩發來的消息:“姐姐,我考上了浙江大學!暑假想加入星寧實習!”17歲的沈寧摘下眼鏡擦拭,窗外的錢塘江潮水翻湧,正如她此刻難以平靜的心。她立刻回複:“歡迎回家,我們一起創造更多可能。”
    在深圳,馬化騰的辦公室裏,一位年輕人正在演示最新研發的公益平台。“這個係統可以整合全國的助學資源,”他興奮地介紹,“靈感來自星寧當年的災區幫扶計劃。”馬化騰望著屏幕上跳動的數據,想起沈知意常說的話:“商業的終極價值,在於回饋社會。”
    暴雨漸歇時,沈知意收到了災區創業聯盟的集體來信。信紙上密密麻麻簽滿了名字,既有成為教師、醫生的畢業生,也有像周明遠一樣投身創業的年輕人。他們在信中寫道:“是您教會我們,被光照亮的人,也可以成為光。如今,我們成立了‘星火基金會’,要將這份善意傳遞下去。”
    當晚,沈知意召集星寧核心團隊開會。會議室的白板上,她用紅筆寫下“社會責任”四個大字。“六年前的救災,是我們商業理想的起點,”她的目光掃過蘇睛、陳昊等人,“現在,我們要搭建更大的平台。”會議結束時,一份新的公益計劃誕生——星寧將每年拿出5的利潤,用於扶持災區創業項目,同時開放技術和管理資源。
    深夜,沈知意打開家族群。沈舒發來照片,她正在貴州山區教孩子們編程,身後的黑板上畫著卡通版的星寧ogo;沈寧分享了與災區大學生的視頻會議截圖,屏幕上的創業方案充滿奇思妙想。而遠在湘城的周明遠,已經帶著團隊開始研發新一代淨水設備。
    1995年的這個夏夜,曾經在災難中種下的善意種子,經過六年的澆灌,終於長成參天大樹。它們的根係深深紮進土地,枝葉卻向著天空舒展,將溫暖與希望灑向更多人。沈知意望著窗外初升的月亮,突然意識到,星寧工作室的意義,早已超越了商業成功本身——當被幫助過的人開始幫助他人,當善意形成生生不息的循環,這或許就是最動人的時代答卷。
    喜歡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請大家收藏:()杭城豪門沈知意的璀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